诱饵效应 | 誘餌效應

“诱饵效应”(decoy effect),就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被“诱饵”帮助的 ...百度首页网页新闻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百科首页历史上的今天百科冷知识图解百科秒懂百科懂啦秒懂本尊答秒懂大师说秒懂看瓦特秒懂五千年秒懂全视界特色百科非遗百科恐龙百科多肉百科艺术百科科学百科用户蝌蚪团热词团百科校园分类达人百科任务百科商城知识专题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常见问题联系方式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0诱饵效应语音编辑锁定讨论上传视频“诱饵效应”(decoyeffect),就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而另一选项则被称为“竞争者”。

中文名诱饵效应外文名decoyeffect领域范围经济学类    型商业效应目录1释义2实例分析▪实例1▪实例2▪实例33避免措施诱饵效应释义编辑语音“诱饵效应”是最先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经济学认为,人们在作选择时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

那么,为了让消费者作出有利于商家利益的选择,营销人员便会安排一些诱人的“诱饵”,从而引导消费者作出“正中商家下怀”的决策。

有更多的时候,“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

在行销活动中,常常有这诱饵效应种“幽灵诱饵”,比如旅馆会对已经订出去的房间大做广告,有的公司会宣传还没有上市的产品等。

在很多汽车、手机、化妆品的产品目录中,商家们其实并非奢望卖出多少“豪华套装”和“顶级配置”,而是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期望价位。

我们司空见惯的“降价促销”活动中,也有幽灵诱饵的成分:商家常常会提到当前并不起作用的“原价”,那就是一个“被压倒”的诱饵。

更有甚者,商家在使用“诱饵诱应”时,比人们想像的更“不惜血本”。

诱饵效应实例分析编辑语音诱饵效应实例1在电视机销售中,商家将供展示的电视机进行分组时,故意设计了如下可供对比的选择:19英寸喜万年牌2000元26英寸索尼牌3000元32英寸三星牌5000元你会选哪一台呢?你一定和商家想的一样,虽然你不确定喜万年比三星要合算,但最终你再三权衡后会更倾向于选择放在中间的那台索尼。

是的,索尼牌电视机一定也正是商家在这一季中最想卖的产品。

这样的技巧还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商品销售中,餐厅的菜单上总会有至少一个贵得离谱的高价菜--即时从来没有人点,或者你点了店家也会说恰好卖完了。

这道高价菜的存在或许并不是要吸引顾客选择它,而是诱导你点第二贵的菜。

因为当你看到有贵得如此离谱的菜之后,一定觉得第二贵或是更便宜的其他菜是如此的“物美价廉”。

这便是商家的鬼把戏。

每一个消费者似乎都是商家设计好的棋子,我们的想法和动机都已经被摸透,永远不出意外地按照商家设定的棋局为其送去利润。

诱饵效应实例2卖场里的帽子和毛衣是摆放在一起的,标签上标出的价格分别是:帽子49元,毛衣299元。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最后还有一行字:帽子+毛衣=299元。

意思很明显,几乎等于买一送一。

其实这样的促销手段也不是第一次见,只是人家直接就说“买一送一”,这家为什么还要摆出帽子和毛衣的单价来做比较呢?这样不就根本没人单买帽子或者毛衣了吗?反正这样的好事我不想错过,没有犹豫就掏钱买了一顶帽子和一件毛衣。

其实,商家是精明的,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了解人们的消费心理,那就是:人们每做一件事,每选择一样东西,都会加以对比,而越是有对比的东西就越能凸显价值。

因为人们对某件事、某样东西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并不知道某件事物的真正价值,而只能通过与这种物品相近的其他物品的比较来判断优劣。

于是,有了前两个单价的对比,后面的“买一送一”就显得更有吸引力了。

人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手机套餐、网费套餐、电器促销等等。

这些商家的做法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叫做“诱饵效应”的心理学名词。

为了进一步解释诱饵效应,有一个面包机的故事。

诱饵效应实例3威廉斯—索诺马公司首次推出家用烤面包机(售价275美元)时,多数消费者不感兴趣。

家用烤面包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是好还是坏?我们真的需要在家里烤面包吗?有钱为什么不买旁边摆着的那台样式新颖的咖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