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風暴掀開的健保國王新衣 不能說破的定價祕密 | 醫療器材給付

6月「醫材差額給付訂定上限」風暴後,健保署進一步與醫界溝通,提出新方案,將在8月1日上路。

... 醫材巿場管制,直接影響的是醫療器材商。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醫材風暴下的真貌新聞追蹤醫材風暴掀開的健保國王新衣──不能說破的定價祕密被列入醫材差額給付訂定上限8大類中的醫材:冠狀動脈塗藥支架。

生活.醫藥7/23/2020文字楊惠君陳潔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林珍娜醫療產業時事政治政策健保醫材生活.醫藥7/23/2020文字楊惠君陳潔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林珍娜醫療產業時事政治政策健保醫材生活.醫藥7/23/2020文字楊惠君陳潔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林珍娜醫療產業時事政治政策健保醫材今年(2020)6月8日健保署公告,擬將民眾自付差額的8大類、352項醫材公告統一「天花板價」,只要同功能、不同廠牌均採同一上限價;原欲替民眾醫療支出把關的健保署,捅到輿論馬蜂窩,醫界、甚至民眾撲天蓋地質疑,價格加蓋恐限縮高價新興醫材進入台灣巿場的空間,驚動總統蔡英文也在Facebook發文滅火。

一個多月來,衛福部、健保署重新和各專科醫學會及業界代表協商,新的政策出爐:今年之前已登錄的舊醫材,仍朝向各分類合理百分位訂上限價;今年1月1日之後的新醫材,將重新分組分類,依已公告實施的藥物支付標準「醫療科技評估方法(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HTA)」、即按臨床實證等級訂定給付比例。

健保署今日傍晚發出新聞稿強調,新案仍按原先規畫時程,在8月1日正式上路,加強異常值的醫材管理。

表面上看,健保署仍達到最初「管理」收費亂象目的,但為何這回醫界和業界可以接受?最後能達成共識的根本關鍵,其實不在「上限」,而在用什麼「價格」計算。

醫材巿場管制,直接影響的是醫療器材商。

然而,在這一波翻天覆地的醫材上限價風波中,獨獨缺的便是醫材商的聲音。

《報導者》走訪業者及進口醫材商組織,揭露上怕開罪健保署、下怕牽動醫療機構的醫材廠商,真正的威脅和危機在哪裡?「6月9日健保那個(醫材上限價)的公告一出來,我們就接到好幾個醫院來電話,要求『重新議價』;甚至還有的說,如果議價來不及趕在8月1日(政策上路)前完成,新的價格還是要回溯追記從8月1日起算,」一名進口醫材商無奈說。

為什麼醫療院所忙著重新議價?醫材商心聲:健保核價往下壓、醫院價差不能少,形同被剝兩層皮一個醫材廠商賣給醫院100元、即進貨成本價;但醫院可以賣給民眾120到130元、即巿場售價,進價和售價之間存有價差,醫界以「管理費」稱之。

每個醫材可以談到多少「管理費」,就依各個醫療院所議價能力和不同業者可議價的空間而異,業者透露「(管理費)一般行情在20%左右」。

健保若要依上限價逐年調降價格,「但醫院還是要拿足原本20、30%的價差,反過頭來就是要醫材商重新議價後降價,按照健保署原本規畫,每兩年要價量調查逐年下調20%,形同原本售價被打8折、2年下來就要變64折,這樣怎麼吃得消,」醫材商指出,台灣的健保給付新政策出來,許多進口醫材商都接到來自國際總公司的「關切」。

「價差」合不合理?醫療相關的價差爭議,最早來自藥價差。

健保成立初期,因源自公、勞保時代的部分藥品單價偏高,且尚未落實藥價基準,發現健保支付給醫事機構的藥價,與醫事機構實際探購價落差極大,早年被稱為「藥價黑洞」,曾驚動監察院和檢調都展開調查,經歷次健保署藥價調查,迄今已調降逾千億的藥價差。

然而,健保給付也確實未能涵蓋醫療機構採購、管理和儲存等成本,一定範圍內的價差可以支持醫療院所經營成本。

2000年二代健保法修法時,民間團體和當年幾位在野黨立委,以加拿大和日本的經驗、合理價差約為15%,主張直接入法,後來未能通過,但目前被認為是較合理的價差空間。

醫材則尚未展開價量調查,此次原本健保署欲藉差額給付醫材上限政策,首次進行醫材的價量調查,便觸動醫界和業者敏感神經。

上限還能被妥協,哪條「價格」基準線不能退?Fill1TAMTA理事長許樞龍受訪時表示,理解健保署和衛福部必須善盡管理之責,也感謝健保開放差額自費巿場的「美意」。

若不得已要設上限價,管制售價上限是可以解決比較誇張的極端值。

(攝影/余志偉)由21個進口醫材商組成的台灣先進醫療科技發展協會(TaiwanAdvancedMedicalTechnologyAssociation,TAMTA),日前和部長陳時中會面,傳達業界心聲。

T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