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自付差額不一如何解?資訊公開、透明勝於擬定價格天花板 ... | 醫療器材給付

健保署宣稱,部分給付的醫療器材費用由各院所自訂,但價差大、自付差額缺乏統一的標準,恐有讓病人當冤大頭的疑慮。

消息公布後,醫療相關 ...Search/搜尋分類選單-文章分類-焦點話題精選好讀重磅快評生醫先鋒科技智財專訪時間特別報導動態時報懷念科月人科技報導文章專區2020-08-15醫材自付差額不一如何解?資訊公開、透明勝於擬定價格天花板464期Author作者林承勳醫療健保給付全民健康保險醫材自付差額社會福利資訊公開衛生福利部(以下稱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稱健保署),今(2020)年6月初提出擬訂定醫材自付差額上限的新制度,來處理各家醫院診所提供全民健保部分給付醫療器材價格不一的狀況。

健保署宣稱,部分給付的醫療器材費用由各院所自訂,但價差大、自付差額缺乏統一的標準,恐有讓病人當冤大頭的疑慮。

消息公布後,醫療相關人員強力反彈,讓健保署決定分段實施,卻又在7月24日宣布廢止該項政策。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以下稱醫勞盟)理事林秉鴻認為,原本限制價格的作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速先進、高品質醫材廠商退出臺灣市場,導致臺灣整體醫療品質下降,這絕對不是民眾所期待的狀況。

 在討論健保署介入訂定部分給付的醫療器材價格是否合適前,要先從醫事機構的營運模式說起。

目前國內各家健保特約院所的主要收入,是來自健保署的全民健保醫療給付費用。

醫療給付採用總額預算制,每年總額由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於前一年擬定預算。

以今年度醫療給付預算為例,在2019年底就已經確定會有7500多億元;相較去年的核定總額,調漲約五個百分點。

 領取給付費用的方式是回溯性計價的點數制,依規定各項藥品、不同醫事單位的門診與手術都有對應的點數。

各院所提供的診療服務和用藥先以點數累積,每一點的點值(能兌換多少)在年末結算時由預算總額除以所有醫事機構的累積點數(總服務量)後揭曉,接著才給予實際給付。

部分給付醫材價格不一?總額預算制關聯大實施總額預算制的原意,是期待藉由可預知全年給付總額,減少醫事服務提供者以量取酬的誘因,並提升看診或服務品質。

畢竟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就算提供更多的服務、賺取再多點數,也只會讓點值下降,卻無法得到更多給付費用。

但實際的狀況是,為了在這7500多億的預算大餅中爭取到相對高比例的給付費用,各院所依然需要具備一定的服務量來累積點數。

即便申報更多點數會讓點值下滑、使得單次門診的給付降低,全國超過兩萬家的醫院診所彼此競爭的局面還是無法避免。

雖然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但手術點數卻少有更動;藥品點數雖然每年調整,但給付費用相對低廉。

加上總額預算制意外衍生的點數累積競賽,結果是造成醫療人員過度勞動,但醫事機構依然難以有足夠收入的惡性循環。

「以規定四萬點的闌尾炎切除手術來說,每年給付點值約在0.8∼0.9間浮動,等於一個手術給付36000元。

」林秉鴻說。

但手術還需要麻醉師、護理師與清潔人員,以及其他耗材等方能進行,報酬經過抽成分配後,開刀醫師實拿的費用可能只有幾千元。

 「有的醫院在盲腸手術後甚至只給醫師500元;事實上還原物價指數,盲腸炎一台應該要給付7萬5才合適。

」林秉鴻補充說。

此外,在點數的申報流程中還有被核刪的可能,兒科醫學會前秘書長林應然指出,所謂的核刪就是醫師開藥後,健保署認定是不必要的醫療處置而拒絕給付,讓醫療的經營更加艱辛。

 圖一: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不合理的核刪會增加醫院診所的營運負擔。

(林承勳拍攝)醫材自付差額價格,反映人力、營運與技術成本健保給付被壓低,許多醫院診所醫療本業入不敷出,必須要開闢其他的財源,像是商店食物街、停車場,或是將成本反映在全自費、健保部分給付的醫材價格上。

欲評估醫材的價格設立是否合適,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探討,第一個是人事、技術成本。

民眾前來求診,不僅只購買醫療產品本身,同時也連帶購買整個療程服務。

亞東醫院心臟科醫師黃繼正舉例:「就像心臟內科的心臟血管支架手術,病人不可能買了支架自己裝,一定需要醫療團隊來處理。

」這時手術團隊的人力、技術,還有主治醫師的資歷、聲望都要納入成本考量。

 為了能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不論門診需求的多寡,平時醫院就需要花費成本來聘僱、培養各科的醫療團隊。

即使心臟科門診量要比皮膚科、或外科等來得少,但醫院不可能在有病患來求診時才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