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價、房租狂飆16年,連豬棚、鴨寮都改裝住人 | 香港租售比

對絕大多數買不起房的香港人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住進政府提供、只租不售的公共房屋中(簡稱公屋)。

根據香港房委會資料顯示,2018年港島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Googlenews|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國際兩岸香港房價、房租狂飆16年,連豬棚、鴨寮都改裝住人香港房價、房租狂飆16年,連豬棚、鴨寮都改裝住人《真實香港》一:買房比登天還難,痛苦指數世界第一文/彭杏珠   攝影/陳之俊2019-09-24瀏覽數78,150+分享分享複製連結想在香港擁有個家,比登天還難?「對40歲以下、未置產的人來說,根本想都不敢想買房,」37歲的香港金融業中階主管Yolanda說,我月薪20萬台幣都買不起,更不用說年輕人了。

其實,香港的高房價已不是新聞,但令外界驚訝的是,房價竟然一路狂飆不回頭。

土地正義聯盟組織幹事吳卓恆說,「打從我懂事以來,香港的房價從沒下跌過。

」香港人買房的痛苦指數堪稱世界第一。

從2003年直到今年六月反送中示威前,香港的房屋售價從未下降過,以港島為例,16年來飆漲6倍,且坪數愈大,單價愈高。

2018年40平方米(12.12坪)以下房屋,每坪約238萬台幣,160平方米(48.48坪)以上,每坪則為378萬台幣。

不要說市井小民負擔不起,連高所得的金融業或教授、醫師等專業人士都很吃力。

今年39歲的台灣人Linda,她在中環金融業上班10幾年,雖然夫妻倆月入45萬台幣,台灣人乍聽這樣的薪水,著實羨慕。

但沒想到,他們很勉強才在去年買下銅鑼灣15坪的30幾年老屋。

連同稅金、裝修共花3600萬台幣,夫婦倆正在繳納1600萬的房貸。

24歲的香港上班族林小薇說,「香港的房子從來都不是供人住的,是拿來炒賣的」。

香港建商鑑於買得起樓的人愈來愈少,去年推出「龍床」建案,最小僅3.6坪,引發熱議。

開發商辯稱:「皇宮那麼大,皇帝也只睡一張龍床而已啊!」圖/高房價讓不少香港居民只能選擇居住在僅一人大小的「棺材房」中。

「劏房」不該出現在文明社會對絕大多數買不起房的香港人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住進政府提供、只租不售的公共房屋中(簡稱公屋)。

根據香港房委會資料顯示,2018年港島公屋租金每坪約806元台幣,但私人住宅每坪5816元台幣,相差6倍之多,導致人人排隊搶租。

雖然房委會聲稱,一般申請者平均等候時間約4.6年。

但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朱詠妍卻反應,等候時間超過10年。

年輕人只好一畢業就與兄弟姊妹共同申請,有人一等就是18年。

買不起房也排不到公屋的市民,只能到外頭租屋,導致香港房型千奇百怪:籠屋、棺材房、太空艙、天台屋、板間房、寮屋、劏房,變成獨特的香港現象,經常出現在國際媒體報導中,讓人看的目瞪口呆。

除天台屋顧名思義是頂樓違章建築外,所有房型幾乎都是劏房變形種,劏就是廣東話剖的意思,將住宅隔成許多很小的單位。

2014年,從英國拿博士學位,回港擔任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黃以恆驚訝地說,「沒想到出國多年回港後,還看到這種場景,『劏房』不該是文明地區會有的事。

」關心香港鄉村、農地議題的吳卓恆意外發現,隨著住房吃緊,以前的豬棚、雞舍、鴨寮、工業廠房,也被拿來改裝成劏房出租。

「這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他無奈地說,在元朗、上水一帶的新界區,很多用鐵皮、石綿瓦改建,用夾板隔成50呎(1.4坪)、70呎(1.96坪)的簡陋房間,租金就要8000元至1萬2000元台幣,不可思議。

香港前十大富豪,有九位都是地產起家隨著香港人口在回歸後增加100多萬人,每年觀光客也突破6000萬人次,房租也跟房價一樣,只漲不跌。

每一區的租金都上揚。

例如港島40平方米(12.12坪)以下的租金,16年來漲幅為2.21倍,九龍2.2倍。

連經濟弱勢最多的深水埗,房租也不斷上漲。

大家付不起房租,劏房就像切豬肉一樣,愈切愈小,愈小愈搶手,每平方米租金甚至比豪宅還貴,2.8坪就要2萬至2萬4000元台幣。

目前,香港約有21萬人住在劏房,其中有三成是25歲以下年輕人,平均每人居住面積「中位數」為1.36坪,為香港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