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经典散文集,文人笔下的美食当真这么好吃? | 美食散文

推荐理由: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是一本被无数吃货奉为圭臬的美食散文精品。

在他的笔下,有趣的历史典故、古今的名人佳句,只为当下的美食 ...5本经典散文集,文人笔下的美食当真这么好吃?在中国,做一个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吃货,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各种新鲜独特的食材和秘制调料,造就了现在的八大菜系“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

普通人谈吃,一时间千言万语到嘴边而说不出口,只能感叹一句:真香!文人美食家谈吃,不仅会吃、会品、还会写。

美食书不是菜谱,却比菜谱对吃货来说,更有吸引力。

它好像有神奇魔力,总有一条说出你心声,总有一条带给你惊喜,总有一条让你陷入回忆……今天,叨叨就带领大家一起打卡解锁,文人笔下的中华风味美食。

    01《五味》图源豆瓣推荐理由:写吃的作品中,我最喜欢汪曾祺的五味。

回忆《昆明的果品》,谈及梨的命名,“皮色深绿,肉细嫩无渣,味甜而多汁,是梨中的上品,因而得名宝珠梨”。

提起昆明杨梅,“极大极甜,颜色黑紫,正如炽炭。

数十步外,仍摄人眼目”。

描绘吃胡萝卜的女同学,“她们常常一把一把地买来吃,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赛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

夏天是吃水果最好的季节,可很多立志减肥的胖友们不得不盯着糖分超标的冰镇西瓜,每天忿忿不平地啃胡萝卜,想想样子还是挺萌哒。

没有一根萝北是无辜的谈起栗子,更是毫不客气地评价:昆明的糖炒栗子,天下第一。

而他关于栗树林“方圆数里。

树皆合抱,……树下无杂草,干净之极,我曾几次骑马过栗树林,如入画境。

”的描述,则第一时间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同样“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

「栗树林」VS「桃花源」此处的栗树林,不只种着汪老最爱吃的栗子,还寄托着他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爱。

回忆《故乡的食物》,写高邮的咸鸭蛋,”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这一条我看后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咸菜茨菇汤水,“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

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

写虎头鳖、昂嗤鱼、碎鳌、螺蛳,“这种东西非常便宜”……却对家乡的名贵水产,“鳊、白、鯚”和青虾肥蟹一笔带过。

”以无特点,故不及“。

那么在汪老眼中,有特点的家乡美食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他在开头引用的《板桥家书》中,就给出了答案:“天寒地冻时暮……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简单来说,汪老眼中的家乡美食是:自然给予小户人家,能够体面而坚韧地度过困难岁月的家常味道。

是凝聚平民智慧,拥有原始生命力的市井美食。

它们覆盖的人群最广,也最得民心。

   02《雅舍谈吃》图源 豆瓣推荐理由: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是一本被无数吃货奉为圭臬的美食散文精品。

在他的笔下,有趣的历史典故、古今的名人佳句,只为当下的美食服务。

我们得以与千百年前的文人食客一道,共飨最纯粹的喜悦。

谈《佛跳墙》,从苏东坡的“猪肉颂”中总结了“东坡肉”的制作古法:晚上煮了第二天早晨吃,无他秘诀,小火慢煨而己。

谈《西施舌》,在郁达夫的饮食笔记“蚌肉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里,畅想潮州海鲜之味。

闽菜《西施舌》闽菜《佛跳墙》谈《吃相》,从礼记的餐桌礼仪“共饭不泽手”说开去,分享地缘文化不同而导致的饮食习惯差异……“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美食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梁实秋的饮食观。

在他的笔下,异国他乡名楼饭庄里,再形似的昔日佳肴,都比不上遥远家乡平民菜馆里,朴素简单但吃过一次就忘不了的味道。

这本书里很多文章的结尾都极短且意味深长。

做铁锅蛋时,他说“照样可以做这道菜,不过少了铁锅那种原始粗犷的风味”。

做酱菜时,末了非要补一句”日本的酱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

谈豆汁儿,结尾忍不住吐槽在外地吃到的不正宗,感慨:可见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

月是故乡明用100种婉转而优雅的方式烘托暗示,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