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台灣特色美食,致力推廣飲食文學 作家焦桐專訪 | 美食散文

圖片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何經泰攝影. 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詩、散文、童話、論述 ...首頁作家動態作家面對面品味台灣特色美食,致力推廣飲食文學──作家焦桐專訪2016/11/17上午09:30   資料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   本站分類:作家面對面圖片來源/金車藝文風雜誌/何經泰攝影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市,曾習戲劇,編、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詩、散文、童話、論述等等三十餘種,編有各種文選五十餘種。

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現為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因詩集而起的美麗誤會高中成為一位文青,大學一年級開始寫作、寫詩。

出版了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被誤會為美食家,漸漸開啟飲食文學之路。

 被誤會為美食家後,便開始有餐館老闆邀請試菜,老師笑說「自己生性貪吃,也從來不反對被人家請客,人家邀了我便去了!」可是吃久了,難免感到不安;邀請試菜無非是希望能對餐點給予建議。

老師自嘲自己為了能夠在餐館老闆面前露一手,顯現專業,也希望之後能繼續幫忙試菜。

就此認真閱讀起飲食文學相關書目,沒想到竟讀起興趣來!從此便無間斷地閱讀飲食文化相關書目與典籍,直到現在。

而原本以戲劇和文學類居多的藏書,漸漸以飲食文學為大宗。

採訪者問道「飲食文選有哪些相關典籍呢?」老師認為蘇東坡雖無專門書目,但寫了許多經典的飲食文章與詩詞;另一個經典為清朝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是一部系統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

老師也讓採訪者參觀了工作室的書架,可說是涵括古今中外,包含明朝朱橚《野食》、袁枚《隨園食單》、《DiningwithPicasso》、《TheGeorgeBernardShaw》VegetarianCookbook等。

 味道福爾摩莎的出版歷程出版詩集《完全壯陽食譜》被誤會為美食家,老師打趣說「人生就是充滿各種偶然和錯誤」讀出興趣而踏出了第一步後,便開始編選飲食文學,進而在學校開設飲食文化的課程。

 最常有人問「什麼是台灣味道?」、「什麼是台灣的特色食物?」老師覺得「我好像知道耶,但怎麼會答不出來?」於是開始研究與調查何謂「台灣的特色食物」,並陸續出版了《台灣味道》、《台灣肚皮》、《台灣舌頭》三本書,老師稱之為「台灣味道三部曲」,後來陸續增加篇幅並重新整編,修訂為2015年出版的《味道福爾摩莎》,厚厚一本,內含一百六十篇章(項目),並分為十四種類別。

 撰寫台灣特色飲食《味道福爾摩莎》編選了許多台灣街頭常見的吃食,例如珍珠奶茶、肉圓等,一百五十八種代表台灣特色食物。

收集資料與考察過程,秉持著試百草精神吃遍各地店家,也曾吃到不新鮮食材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腸胃炎。

那老師不會吃到害怕嗎?焦桐老師笑說「我像是餓狼谷跑出來的,永遠保持飢餓狀態,對食物的熱情不會減少,可說是一往情深!」。

 在《味道福爾摩莎》文章中,除了的生動描述台灣美食的口感、味道及外觀,更會以歷史與文化背景作切入,例如粉之屬的肉圓內文講到「臺灣肉圓的風格,大抵南蒸北炸,北部以彰化為代表,餡料以豬肉為主。

南部以臺南為代表,多以蝦仁為主角,新鮮的沙蝦仁、肉燥、紅蔥頭所組合調製的內餡,加上細緻的外皮。

」看這段文字可謂一大享受,描述其食材的香氣令人垂涎,令讀者憶起其滋味,增添讀者對於台灣特色美食文化的了解。

 致力飲食知識與美學的推廣撰寫飲食文學二十幾年,焦桐老師逐漸有了新想法與行動。

首先,老師認為大家賴以為生的飲食,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我們日日皆需吃飯,卻有許多人刻意忽視飲食這一塊的文化。

焦桐老師在中央大學開設台灣飲食文學課程,藉由教育,希望年輕人與兒童能從小培養,充分了解自己自己吃進去的食物,並選擇所謂「正常」的食物而非垃圾食物;正常的食物是指天然、無太多加工與添加物,對身體有益的健康『美食』。

 也期許接下來能致力推廣正確飲食觀念、飲食的美學,以及對食品安全、衛生與道德的常識教育。

近期的食安問題,老師認為源自於大眾缺乏對於食品製作的常識,老師舉例「依循正常工法製成的醬油,需花一百八天以上使其自然發酵,是充滿醬香的。

期許將來大家要能夠知道、分辨建康食材的味道是不一樣的」。

希望未來能教導大家去了解,吃的食物不要添加太多人工甘味劑,像是雞粉、味精,應讓食材好好表現它原本的口感與味道。

求快的過程,將導致飲食的不安全及不衛生。

再次舉例,我們常吃到的香菇,正常用段木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