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Shih —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 訂 價 心理學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讀書心得訂價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其中牽涉到很多心理學的運用,無論是什麼產品,價格總是在消費者心裡面佔據很重要的地位,而每一個人從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讀書心得訂價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其中牽涉到很多心理學的運用,無論是什麼產品,價格總是在消費者心裡面佔據很重要的地位,而每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一直不斷地接受許多交易訓練,根生蒂固的價格觀念不自覺影響我們的決策。

身為一位行為研究的愛好者,怎麼能錯過這本訂價心理學,以下就來寫寫書中提到的心理學原理與觀念。

訂價應該根據顧客眼中的價值,而不是成本。

訂價就是定位。

價格應該要方便做比較。

價格差異化,是獲利的關鍵因素。

產品的定位對一般人願意付多少錢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會把產品拿來跟以前體驗過的類似產品做比較,把體驗過的東西當成價位基準。

跟比較昂貴的產品產生連結,就有機會塑造我們這些消費者的期望。

要選對競爭對手,並順利給自己定位,就能選擇完全不同的價位,改變自身獲利的能力。

找出每個顧客走進商店時願意花多少錢,然後分別定出那個精確的數字。

我們研究大眾心理,設法讓他們透露心裡的想法,不是請消費者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透過他們選擇購買的產品種類。

顧客重視的價值當中,哪些可以客製化,讓不同產品產生區隔?很多消費者沒信心光憑就美感做決定,就會被價格引導,而認為最貴的手鐲最漂亮。

市場研究最能看出來的,不是問題的真正答案,而是受訪者的決定有多容易受到影響。

設計問卷的重點,要儘量將問題設計成模擬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實際流程與心態。

現成偏誤(availabilitybias)指我們的大腦是根據戲劇性原則在思考,而不是根據量化原則。

若能確保顧客不會花冤枉錢,對嘗試新產品的感知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產品問世是關鍵時刻,因為會在顧客心中建立期待心理,一旦建立了,就很難改變。

一般人很難衡量做決定時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比重,但是衡量有多少理由贊成或反對某件事,可就容易多了,例如調漲價格,也是為消費者製造反對購買的理由。

企業應該設法調整產品的呈現方式,避免顧客直接比較新舊價格,這種手法稱為賦予購買決定的新框架(Reframingthedecision)如果顧客已經演成習慣定期購買某些產品,漲價是促使他們重新考慮這個購買習慣的可能因素,至於降價,當然不可能產生相同影響。

如果顧客不知道你做的事情有什麼價值,就會感覺他們不願意掏出錢來。

其實不盡然、心理學家把這一點稱為未知期望效用,這反倒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你塑造顧客對產品價值的看法。

錨定法,透過給顧客第一印象來定位第一個看到的產品價格,然後可以定位第二種產品價格。

第一印象效應的專業術語是錨定(anchoring),指一般人會拿一些熟知的事物當出發點,去推估未知的事物。

只要價值越無法確定,一般人就越無法抗拒錨定,即使行家也一樣。

誘因排擠,指金錢上的誘因會排擠做另一件事的動力。

沒有令人信服的成本依據卻收取費用,也會招來抨擊。

遭到反對的,通常是收費模式,而不是金額。

消費者很難比較優點或特性不同的兩種產品。

非對稱效應,只要兩個產品各在某一方面贏過對方,就會出現這種效應,這個時候只要拿出第三種輸前面兩種的產品,就可以讓顧客做決定購買前面兩種產品。

消費者對於不擅長評估的產品,通常是拿價格來評估價值。

我們不喜歡挑選極端的選項,我們喜歡折衷、平衡,因為這樣讓我們比較不容易犯錯-金髮女孩效應。

人類已經被訓練得對從荷包掏錢的痛苦很敏感,這表示即使過程中指牽涉到象徵性的錢,就像信用卡,消費者還是會感到痛苦。

一般人認為金錢的未來價值。

遠低於現在的價值。

寧可樣眼前的較低酬勞,也不要較高的日後報酬。

只要可以晚付一點錢,不必立刻掏出現金來,消費者願意為產品多付50%。

PeerEffect:同儕效應,跟著朋友去逛街會多買很多東西。

互惠:接受免費服務或贈品容易讓人買更多,這是虧欠感。

主觀品質效應:價格越高、品質越好。

稟賦效應:試用、試玩、手中握著產品後會感覺體驗更好。

損失規避:厭惡損失,損失一百元比獲得一百元的感覺還要強烈。

維持現狀偏誤:人類對變化感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