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衝動性購物」:戰勝自己的心魔,遠離那些引誘你的手段 ... | 衝動購物心理學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衝動性購物,又該怎樣避免自己陷入不理性的消費中。

標籤: 框架效應, 消費者心理, 衝動購物.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9/11/27,生活PhotoCredit:Depositphotos胖哥哥心理行銷諾貝爾經濟學獎已有兩次頒給認知心理學家,心理學家顛覆經濟學中「人是理性的」這一項最基礎假設。

社會不時看到有人落入不理性的決策時,總覺得應該要有人出來講講話。

一邊理性解釋研究發現,一邊感性舉出生活中心理行銷案例。

雖名胖哥哥,但還是希望朝著心寬體不胖發展。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在創業的時候常看到拿到投資的公司,隔一周改坐人體工學透氣網椅,再下周員工都換Mac筆電。

好像投資是拿來讓辦公環境升級而不是投資在事業上面的。

他們可能創業苦太久,好不容易有一筆錢,所以想要好好的犒賞一下公司的團隊。

但認真想想,換了人體工學椅,同事真的可以被激勵到嗎?又或是換了椅子能夠提升的績效真的有這麼多嗎?再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想像一下你在週年慶的時候,帶著一份清單,想去買等了很久才打折的商品。

當清單的物品都買完以後,櫃姐不斷告訴你現在滿千送百,而且累積到3000還有抽獎,1萬有刷卡禮。

於是你不斷的買,心裡只想著要累積拿到優惠,忘記你實際會花出去的錢。

過了過年家中大整理時,你發現你買了一雙從不穿的鞋子,更糟糕的是還有一件搭配這雙鞋子的衣服也沒穿過。

發生什麼事?難道真的要剁手才能不買嗎?以上兩種情況或多或少會發生在你我或是周邊的親友身上,在心裡行銷上被稱為衝動性購物(ImpulseBuying)。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衝動性購物,又該怎樣避免自己陷入不理性的消費中。

有關衝動性購物的族群,有以下幾個輪廓:衝動性購物的人在乎自己的地位,也在乎形象Hubert與Marco2013年的一篇研究,發現好看的包裝會激發腦中獎賞的區域,而不好看的包裝會激發腦中有關負面情緒的區域。

我們總會有一些朋友,會買一些看起來比較漂亮的東西,不斷的追著新的iphone手機,即使原本的手機也都還是使用正常,但就是無法克制自己。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所以就會很容易地去購買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如同小孩子一樣,喜歡有新的東西放在手上這種情況從在嬰兒的時候就會開始,不斷的想要去嘗試新的東西,即使我們長大了,還是很難避免這一種很原始的慾望。

在網絡上瀏覽或是商店試穿衣服的時候,都會增加虛擬的擁有感,讓我們想要實際擁有這些衣服來產生快樂。

衝動型購物的人跟賭徒一樣,在賭錢時只記得贏的時候,忘記輸錢的時候;衝動性購物的人只記得買東西當下增加的擁有感,卻忘記賺錢的痛苦,也忽略買了額外的東西時,家裡放不下的窘境。

規避損失當我們看到特價時,如果我們現在沒有買,就會損失現在的折扣。

在Tversky與Kahneman一篇研究中有討論一個框架效應(framingeffect):大家希望有確定的獲利而不要有確定的風險。

百貨公司的滿千送百就是最好的案例,當我買到900,櫃姐只要結帳時告訴我差再多買100,就可以賺回100,等於這一百是送你的,這時我的理智線就會斷掉,不斷的去找還可以再買甚麼,這時就很容易做出衝動的購物。

包裝上面過多的資訊,會讓我們趨向使用直覺的思考方式例如買牛奶原本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到了牛奶的冷凍櫃,牛奶上面有各種營養成分的差異,有加鈣、去脂、加鐵、低糖、還有生乳等等一堆搞不清楚的資訊,再結合上不同的價錢與品牌,過多的資訊會使我們的腦力超過負荷。

過多的資訊會讓我們傾向使用捷思法(Heuristic,依照經驗簡單快速,並非完全精準、正確的思考方法),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理智上,應該是要看這幾瓶牛奶是不是有我們需要的營養,或最少要看牛奶到期日,但我常看到在大賣場常會有大瓶牛奶用膠帶綁著兩瓶小瓶的牛奶一起賣,而且真的就是有人,是看送多少小瓶牛奶,來做購買的決定。

壓力比較大的人,會為了紓壓產生衝動購物的行為神經科學發現當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在受到壓力的時候,會激起神經內分泌作用,讓我們容易做出未經深思的決定。

許多購物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