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法則:只要有資源分配問題,你就用得上它 | 80 20法則缺點

80/20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 Pareto)發現,他於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時,觀察到大部分的財富 ...80/20法則:只要有資源分配問題,你就用得上它80/20法則:只要有資源分配問題,你就用得上它2020-10-05T00:14:30+08002008-04-21T08:00:00+0800https://cdn.bnextmedia.com.tw/mt/images/mt-192x192.png經理人Managertoday《經理人月刊》編輯部http://3.bp.blogspot.com/-6VCRjsNquaI/VFGuDZuODuI/AAAAAAAAR4c/T3ucBDxCtBc/s720/ZZ008032.jpg80/20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Pareto)發現,他於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時,觀察到大部分的財富,流向少數人的手裡,其中取樣的資料也顯示,某一80/20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Pareto)發現,他於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時,觀察到大部分的財富,流向少數人的手裡,其中取樣的資料也顯示,某一個族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該人口群所享有的總人口數或財富之間,有一項一致的數學關係,後來大家稱之為80/20法則(或稱帕列托法則ParetoPrinciple)。

帕列托的研究歸納出這樣的結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財富。

研究發現的重點不僅在百分比,更重要地指出一項事實:「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而這是可預測的事實。

」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複出現,且有數學上的準確度。

花最少力氣,得到最大效果  這就叫做「80/20法則」所謂的「80/20法則」,是指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譬如80%的利潤由20%的顧客帶來,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反過來講,在大多數人所做的努力中,80%的付出僅能帶來20%的結果,這種現象可說是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並不是以我們想像的對等方式運行,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不能解釋現實世界中大部分的情況。

《80/20法則》一書的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Koch),在著作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找出關鍵的20%,然後善用這部分,並將多數資源分配給它運用,那麼豈不是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1949年,哈佛大學語言教授吉普夫(GeorgeKZipf)發現「最省力法則」,這個法則其實是對80/20法則的重新發現與闡釋。

吉普夫認為,資源總是會自我調整,以將工作量減少,大約20%~30%的資源,與70%~80%的資源活動有關。

從品管開始……80/20法則的應用範圍過去,已經有不少人因80/20法則而受益,如50年代起展開的品管運動。

羅馬尼亞裔的美國工程師朱倫(JosefMosesJuran)是50~90年代品質革命的功臣,他使用80/20法則,同時採用其他統計方法,找出「關鍵少數規則」,根除品質上的毛病,而且提升了產業與生活消費品的可靠度與價值。

80/20法則也被廣泛應用在個人電腦及軟體開發上,IBM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案例。

1963年,IBM發現一部電腦約80%的執行時間,是花在20%的執行指令上,它不惜重寫操作軟體,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容易地接近這20%,讓電腦更有效率,速度更快。

台大商學研究所所長陳文華說,80/20法則非常適合用在品管上,一般而言,80%的品質問題都集中於20%瑕疵,企業只要反覆使用,不斷地解決那20%的瑕疵,最後就可以把品質問題解決。

近年來,台灣金控紛紛成立,80/20法更被廣泛地應用在行銷上。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說,在發行富邦白金卡時運用coreselling(交叉行銷),行銷人員先從客戶資料庫中,找出18萬個高收入、信用佳的客戶,主動寄發白金卡的核准函,客戶不用資格審查,只要簽名寄回即可成為富邦白金卡會員,結果創造了五成高回覆率。

對金融業有深入研究的陳文華說,金融業的賺錢比例原則是,前10%的客戶賺百分之200,中間85%客戶追平,後面5%客戶虧損百分之100。

把前面賺錢的10%客戶再細分,第一級的2%客戶賺百分之120,第二級的8%賺百分之80。

這樣就很容易看出,若能把第二級的8%客戶提升為第一群客戶,那麼光第一級客戶的獲利就能提升到百分之480,公司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