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選屋「棟距」怎麼挑? 3 大重點報你知! @ 房地產筆記:: 痞客 ... | 挑屋

房地產筆記跳到主文您好!我是KevinLo,喜歡美食、旅行與攝影,更熱愛房地產!2018年2月開啟痞客邦部落格,透過實作的方式,分享房地產、投資理財等相關資訊!發表文章講重點&詳細是我的宗旨,發展斜槓是我的興趣,寫下自己斜槓故事的同時,也與大家教學相長~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y19Tue202013:46買房選屋「棟距」怎麼挑?3大重點報你知! 很多人買房除了對房價斤斤計較,還要挑好地段、格局佳、裝潢美、生活機能棒等外在條件,等住進去才發現怎麼房子採光不好,整天需要開電燈、通風不良,都聞到隔壁的飯香、家裡的一舉一動好像都被對面棟看光光、隔壁棟打麻將聽得一清二楚等等,這些問題的發生是忘了考慮「棟距」的影響.那要多少的「棟距」才能住的舒適、獲得較佳的居住品質?一起來看我的3點分析!  棟距的定義 「棟距」是指房子與其他建築物之間的水平距離,會影響到響採光、通風、安全及隱私等生活品質,需要多加留意:● 看【預售屋】時,因為建築物實體還沒蓋好,需要跟代銷人員確認與鄰房的棟距.● 看【新成屋】時,可以直接觀察與鄰房的棟距.  棟距的分類     前後棟    通常影響採光、通風、隱私、景觀等.     左右棟    通常影響消防安全、噪音、油煙等.  棟距的影響     採光    雖然「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涼,光線充足,但是如果棟距較近,即便是南向的房子,陽光難以射入,會造成採光不足,尤其到了冬天日照時間短,房間就得需要整天開燈,如此增加電費的支出.     通風    棟距過小,即便有開窗, 空氣也不易流通,無法帶走室內的高溫,假如家裡剛好面對鄰房冷氣機的室外機出風口,那麼室內會更加悶熱.另外棟距過小,會讓後陽台鄰近其他住戶,造成衣服不易曬乾,就需加買除濕機或烘衣機,如此又是增加一筆設備與電費的支出.     安全    一般消防通道至少要留有3.5公尺的淨寬, 才能讓消防車通行施救; 若棟距小於3.5公尺, 發生火災時便造成消防車無法通行,增加救災的困難度.另外假如棟距過小、與鄰房距離太近,會讓宵小容易利用鄰房爬入行竊, 危及住家安全.     隱私    現在建案的客廳或是主臥,為了美觀大氣,通常會規劃大面落地窗的設計,但若與鄰房距離過近,自己在家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看光光,如此只能整天拉起窗簾,但這樣也會導致無法採光.     噪音    若棟距太近,隔壁棟家裡的電視開太聲、高歌清唱、打麻將摸兩圈或是移動室內擺設等等,生活上容易跟鄰居互相干擾,會降低居住品質.     油煙    若棟距太近,隔壁棟家裡炒個菜就聞到飯香,如果自家後陽台剛好對準隔壁家裡廚房抽油煙機的排煙管,那麼衣服會有油煙味.     景觀    當棟距太近, 視野不夠開闊,會有壓迫感.  棟距的挑選     經驗法則    ●【棟距>1.2倍樓高】: 可確保房子不會被遮蔽,保有一定隱私性.●【棟距=樓高】:採光與隱私足夠.●【8公尺<棟距<樓高】: 棟距足夠,影響低樓層採光,但不影響彼此隱私.●【6公尺<棟距<8公尺】: 一般棟距,影響中、低樓層採光,對隱私稍有影響.●【棟距< 6公尺】: 棟距不足,嚴重影響採光與各住戶隱私.     建蔽率低    每個土地分區的「建蔽率」不同, 建蔽率越低的用地,相對空地多,棟距較為寬廣, 且商業區建蔽率高於住宅區,因此想要棟距寬可以挑選住宅用地. 關於「建蔽率」與「容積率」訂定, 是政府為了避免都市過度發展, 造成人口擁擠與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 規範土地開發密度, 以維護環境品質.即使同樣大小的土地, 也會因為每個區域的「建蔽率」與「容積率」不同, 影響到房子的寬度與高度, 甚至連土地價格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買房前,「建蔽率」與「容積率」有必要了解一下!➤點圖來看-什麼因素影響房子的高矮胖瘦?一次搞懂「建蔽率」與「容積率」! ​    永久棟距    一般來說,永久棟距需仰賴「環境」的配合,ex: 臨馬路、學校、河岸、水岸、溪畔、湖濱、禁建區與河川等等,視野廣達百米,享受完整景觀,且不太會有改建的計畫,因此採光、通風、安全與隱私不會受到影響.若附近有「公園綠地」、「空地」、「停車場」等,須注意: ● 公園綠地可能只是建商臨時養地規劃, 有拆掉蓋房子的可能性.-[例子]: 幾年前位於台中五權西路二段與益昌六街的惠宇秘境, 曾經是 IG網紅網帥熱門打卡拍照景點, 惠宇建設利用基地打造「森青-自然共生」生態公園,彷彿是都會區裡的世外桃源.後來公園被改建成惠宇建設的一個建案-「惠宇一森青」. ● 空地可能是其他建案的預定地, 未來蓋房子恐影響視野及居住品質.-[例子]: 空地是否為建案的預定地很好分辨,主要特徵是土地四周被圍起鐵皮, 在圍籬中間留一處出入口,很明顯是建設公司在圈地.在圍籬上會有一面綠色的「工程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