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80/20 法則:理解結構的成因,找到優化的方向. 關於80/20 ... | 八二法則

關於80/20 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還有常用別稱如:二八法則、20% 法則等等。

這法則的起源為義大 ...議題打字機精選文章行銷思考生活雜談寫作媒體聊聊80/20法則:理解結構的成因,找到優化的方向邱韜誠FrankChiuFollowJul18,2018·9minread關於80/20法則應該很多朋友都有聽過吧?不管在讀書考試、工作、企業營收結構,我們都常聽到二八法則這個詞彙。

這篇文章我想來聊聊:二八法則背後的意義是什麼、要怎麼活用二八法則,讓這個法則能真正幫助我們改善生活?還有,對於剩下的80%,我們又能怎麼看待呢?VilfredoPareto(圖片來源)80/20法則的起源:什麼是80/20法則?關於80/20法則(The80/20Rule),又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Principle),還有常用別稱如:二八法則、20%法則等等。

這法則的起源為義大利學者Pareto當時發現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全國80%的財產,後來大家也就稱這樣的狀況為二八法則,並類推到諸多領域及現象上。

1/如果那20%這麼重要,能不能只做這個就好?的確,我們都知道這20%好重要,直覺地想,我們能不能只做這個就好呢?是呀,如果能知道哪些事做起來槓桿效果很好,C/P值極高,那和樂而不為呢?不做才是傻子吧。

但實際上可能沒這麼簡單,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境。

好比說:我們不知道那關鍵的20%到底是誰。

(因為沒有數據紀錄、沒有統計)又或者,在發展的過程中,這20%還沒有成形,沒辦法找到明顯的關鍵少數,需要更多時間、樣本才能觀察到趨勢。

上述兩種,偏向是「找不到」那20%。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狀況,是其實看似沒貢獻的80%,卻是創造關鍵20%的重要前提。

打個比方,在日本的藥妝店,許多會在店外放著特別優惠的「UHA味覺糖」,吸引人到店內消費,接著消費者到店內後,就有機會讓消費者看到更多的廣告、產品介紹,來成交更多別的產品。

UHA軟糖(圖片來源)這個時候,可能這個產品的毛利、或營收沒有到關鍵20%,我們能說這項不是關鍵產品嗎?有些產品就是這樣的「犧牲打」,可能透過損失一些小利,換更大的長期利益;這樣的策略在公司希望引導使用者產生「第一次消費」、「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很常使用。

想當初,有多少人是透過小米物美價廉的行動電源,而認識小米這家企業呢?從一個產品,建立起信任及習慣,當初讓消費者入門的產品極其重要。

上述的例子,只是要說明:「很多看似不重要的項目,可能是關鍵營收的重要前提。

」也就是有時候不能夠「只做重要的20%的理由」。

理解結構背後的真正理由,才能避免錯誤的決策。

2/重要不是現在的狀況,而是以後要怎麼做八二法則很多人都聽過,但為何我們有時候覺得沒什麼用呢?因為80/20法則,往往只是反映一個現況、或一個數字,更重要的是我們後續需要做什麼樣的行動。

好比說:如果考試的題目出自於20%的內容,知道這個狀況後,後續的行動應該會是:了解哪些內容是最重要的20%,並好好把握。

同時,我們也要評估自己的目標,是希望80分過關就好,還是需要拚到90分的程度,在目標的前提下,要花費多少的心力面對剩下的80%。

在這裡,我想分享另外一個名詞--「關鍵成功因子KSF(keysuccessfactor)」。

3/KSF(KeySuccessFactor)關鍵成功因子第一次知道KSF這個概念,是透過本田直之《槓桿思考術》介紹的。

KSF的概念相當單純,就字面上KeySuccessFactor,也就是某件事情中最關鍵的因素,事情的成敗往往就看這個因子的狀況了--關鍵行動,帶來關鍵效果。

看似與八十二十法則沒有太多關聯,但在概念呈現上也是相同的,也就是找出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認為這個概念比八二法則來的更加直覺的原因在於:它不拘泥於數字上的比例,同時若能發現關鍵因子,就能實際落實及放大。

好比,我發現自己上次某幾篇Medium的流量很好,可能是因為:選題正確、標題下的好、時事性強、投放社群正確…等等。

經過幾次的嘗試,我就逐漸慢慢掌握到那重要的幾個原則,發現高流量文章的傾向及主題,並試圖複製。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KSF就在於解析最重要20%的關鍵成因,找出這個因子後,接著讓這個20%繼續放大。

「讓自己的作品被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