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法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又要如何利用80/20 法則?|20% 的上篇

關於80/20 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還有常用別稱如:二八法則、20% 法則等等。

關於82 法則的起源, ...簽到首頁文章總覽所有文章精選文章熱門文章SEO白話文行銷思考公關策略行銷洞察個人品牌思考記錄思考週記寫作技巧生活開箱簽到歡迎!登錄到您的帳戶您的用戶名您的密碼忘記密碼了嗎?找回密碼找回密碼您的電子郵件搜索登錄/加盟關於我所有文章簽到歡迎!登錄到您的帳戶您的用戶名您的密碼Forgotyourpassword?Gethelp找回密碼找回密碼您的電子郵件密碼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您。

FrankChiu首頁文章總覽所有文章精選文章熱門文章SEO白話文行銷思考公關策略行銷洞察個人品牌思考記錄思考週記寫作技巧生活開箱首頁思考記錄什麼是80/20法則,又要如何利用80/20法則?|20%的上篇思考記錄FacebookTwitterWhatsAppLINE關於80/20法則(82法則)應該很多朋友都有聽過吧?不管在讀書考試、工作、企業營收結構,我們都常聽到80/20法則這個詞彙。

這篇文章我想來聊聊:80/20法則背後的意義是什麼、要怎麼活用80/20法則,讓這個法則能真正幫助我們改善生活。

還有,對於80/20法則中剩下(看似無用)的80%,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待呢?文章目錄80/20法則的起源:什麼是80/20法則?生活中80/20法則舉例關於80/20法則的深入探討1.為何80/20法則有種奇妙的違和感?2.如果那20%這麼重要,能不能只做20%就好?第一種情境:我們不知道那20%是什麼第二種情境:沒貢獻的80%,可能是創造關鍵20%的重要前提。

3.重要不是現在的狀況,而是以後要怎麼做4.KSF(KeySuccessFactor)關鍵成功因子我在部落格應用KSF的經驗結語:理解現況後,最重要的是後續的行動跟規劃備註80/20法則的起源:什麼是80/20法則?關於80/20法則(The80/20Rule),又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Principle),還有常用別稱如:二八法則、20%法則等等。

關於82法則的起源,是義大利學者Pareto當時發現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全國80%的財產,後來大家也就稱這樣的狀況為82法則,並類推到諸多領域及現象上。

生活中80/20法則舉例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80/20法則的實例,好比說:一間公司中,20%產品創造能創造80%營收一個國家中,20%人,掌握80%財富工作中,20%的關鍵工作能創造80%成果像是我的網站來說,大概也是相同的狀況,我統計了我網站不重複觀看流量的表格,整理如下:在70個頁面中,前14名文章佔了80.34%流量;換句話說,我20%文章,佔了80%流量。

(居然剛剛好就是20%,真的嚇死我了。

)你不妨也觀察一下生活,是不是也能用28法則來解釋,像是你20%的YouTuber佔用了你80%YouTube使用時間等等,這個歸納法則總是不厭其煩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關於80/20法則的深入探討而80/20法則儘管字面上非常單純,但實際上卻有不少特點值得我們討論一下。

1.為何80/20法則有種奇妙的違和感?儘管數字告訴我們只有20%是最重要的,但情感跟身體卻不太能接受這件事。

這是為什麼?因為80/20法則打破了我們對因果關聯的直覺想像:我們以為所有事情都「一樣重要」,對於事情我們也差不多認真,那為什麼有少數事情會特別有價值?以我自己來說,像是上面文章流量統計的例子,你說我只認真寫那14篇文章嗎?顯然不是的,我絕大多數每一篇文章都很認真;但以流量價值來說,14篇文章就是比剩下56篇文章還要高。

我們大腦不能接受這件事,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更應該好好了解80/20法則。

2.如果那20%這麼重要,能不能只做20%就好?的確,我們現在都知道這20%好重要,那麼直覺地想:「我們能不能只做這個就好?」是呀,如果能知道哪些事做起來槓桿效果很好,C/P值極高,那和樂而不為呢?不做才是傻子吧。

但實際上可能沒這麼簡單,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問題待我們解決。

第一種情境:我們不知道那20%是什麼因為沒有數據紀錄、沒有統計為證,所以我們不知道那關鍵的20%到底是誰。

在發展的過程中,這20%還沒有成形。

所以沒辦法找到明顯的關鍵少數,需要更多時間、樣本才能觀察到趨勢。

在這個情況下,首要目標是趕緊找到那關鍵的20%,然後試著將其放大。



2. 聊聊80/20 法則:理解結構的成因,找到優化的方向. 關於80/20 ...

關於80/20 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還有常用別稱如:二八法則、20% 法則等等。

這法則的起源為義大 ...議題打字機精選文章行銷思考生活雜談寫作媒體聊聊80/20法則:理解結構的成因,找到優化的方向邱韜誠FrankChiuFollowJul18,2018·9minread關於80/20法則應該很多朋友都有聽過吧?不管在讀書考試、工作、企業營收結構,我們都常聽到二八法則這個詞彙。

這篇文章我想來聊聊:二八法則背後的意義是什麼、要怎麼活用二八法則,讓這個法則能真正幫助我們改善生活?還有,對於剩下的80%,我們又能怎麼看待呢?VilfredoPareto(圖片來源)80/20法則的起源:什麼是80/20法則?關於80/20法則(The80/20Rule),又稱為帕雷托法則(ParetoPrinciple),還有常用別稱如:二八法則、20%法則等等。

這法則的起源為義大利學者Pareto當時發現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全國80%的財產,後來大家也就稱這樣的狀況為二八法則,並類推到諸多領域及現象上。

1/如果那20%這麼重要,能不能只做這個就好?的確,我們都知道這20%好重要,直覺地想,我們能不能只做這個就好呢?是呀,如果能知道哪些事做起來槓桿效果很好,C/P值極高,那和樂而不為呢?不做才是傻子吧。

但實際上可能沒這麼簡單,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境。

好比說:我們不知道那關鍵的20%到底是誰。

(因為沒有數據紀錄、沒有統計)又或者,在發展的過程中,這20%還沒有成形,沒辦法找到明顯的關鍵少數,需要更多時間、樣本才能觀察到趨勢。

上述兩種,偏向是「找不到」那20%。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狀況,是其實看似沒貢獻的80%,卻是創造關鍵20%的重要前提。

打個比方,在日本的藥妝店,許多會在店外放著特別優惠的「UHA味覺糖」,吸引人到店內消費,接著消費者到店內後,就有機會讓消費者看到更多的廣告、產品介紹,來成交更多別的產品。

UHA軟糖(圖片來源)這個時候,可能這個產品的毛利、或營收沒有到關鍵20%,我們能說這項不是關鍵產品嗎?有些產品就是這樣的「犧牲打」,可能透過損失一些小利,換更大的長期利益;這樣的策略在公司希望引導使用者產生「第一次消費」、「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很常使用。

想當初,有多少人是透過小米物美價廉的行動電源,而認識小米這家企業呢?從一個產品,建立起信任及習慣,當初讓消費者入門的產品極其重要。

上述的例子,只是要說明:「很多看似不重要的項目,可能是關鍵營收的重要前提。

」也就是有時候不能夠「只做重要的20%的理由」。

理解結構背後的真正理由,才能避免錯誤的決策。

2/重要不是現在的狀況,而是以後要怎麼做八二法則很多人都聽過,但為何我們有時候覺得沒什麼用呢?因為80/20法則,往往只是反映一個現況、或一個數字,更重要的是我們後續需要做什麼樣的行動。

好比說:如果考試的題目出自於20%的內容,知道這個狀況後,後續的行動應該會是:了解哪些內容是最重要的20%,並好好把握。

同時,我們也要評估自己的目標,是希望80分過關就好,還是需要拚到90分的程度,在目標的前提下,要花費多少的心力面對剩下的80%。

在這裡,我想分享另外一個名詞--「關鍵成功因子KSF(keysuccessfactor)」。

3/KSF(KeySuccessFactor)關鍵成功因子第一次知道KSF這個概念,是透過本田直之《槓桿思考術》介紹的。

KSF的概念相當單純,就字面上KeySuccessFactor,也就是某件事情中最關鍵的因素,事情的成敗往往就看這個因子的狀況了--關鍵行動,帶來關鍵效果。

看似與八十二十法則沒有太多關聯,但在概念呈現上也是相同的,也就是找出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認為這個概念比八二法則來的更加直覺的原因在於:它不拘泥於數字上的比例,同時若能發現關鍵因子,就能實際落實及放大。

好比,我發現自己上次某幾篇Medium的流量很好,可能是因為:選題正確、標題下的好、時事性強、投放社群正確…等等。

經過幾次的嘗試,我就逐漸慢慢掌握到那重要的幾個原則,發現高流量文章的傾向及主題,並試圖複製。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KSF就在於解析最重要20%的關鍵成因,找出這個因子後,接著讓這個20%繼續放大。

「讓自己的作品被



3. 柏拉圖法則

柏拉圖法則(英語:Pareto principle,也被稱為80/20 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八二法則)指出,約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

也就是說:所有變數中,最 ...柏拉圖法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關於優化資源配置,請參閱,請見「帕累托效率」。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並注意避免翻譯腔的問題。

明顯拙劣的機器翻譯請改掛{{d|G13}}提交刪除。

少數的豌豆樹在他的花園中生產的大部分豌豆.柏拉圖法則(英語:Paretoprinciple,也被稱為80/20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八二法則)[1]指出,約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

也就是說:所有變數中,最重要的僅有20%,雖然剩餘的80%占了多數,控制的範圍卻遠低於「關鍵的少數」。

[2]管理諮詢約瑟夫·朱蘭首先提出該原則。

此一80/20的概念是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VilfredoPareto)在洛桑大學發現的,並於他的第一篇文章《政治經濟學》中說明了該現象,例如:義大利約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80%的豌豆產量來自20%的植株等等。

[3]該原則在現今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

例如,「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客戶」。

理察·科赫(RichardKoch)撰寫了一本「80/20」原則,展示了柏拉圖原則在企業管理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在數學上,80/20規則大體上跟隨著一組特定參數的冪定律分布(也稱柏拉圖分布),許多自然現象也呈現如此分布。

[4]目錄1經濟學2科學3軟體4運動5職業健康和安全6其他應用7數學筆記8平等措施8.1吉尼係數和胡佛指數8.2Theil指數9另見10參考文獻11進一步閱讀12外部連結經濟學[編輯]柏拉圖原來的觀察與人口和財富有關,後來他注意到,義大利約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

[5]之後,他調查了其他國家。

令人驚訝的是,類似的分布在其他國家也出現了。

許多產品的市場被約三個寡頭壟斷。

[6]1992年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將這個不平等現象用非常明顯和易於理解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即所謂的「香檳杯」效應[7]其中顯示全球收入分配非常不平衡,全球最富有的20%的人口控制著世界收入的82.7%。

[8]世界GDP的分布,1989[9]五分之一人口收入最富有20%82.70%第二20%11.75%第三20%2.30%第四20%1.85%第五20%1.40%科學[編輯]一個理論所做出的預測越多,其中一些是廉價可測試的機會就越大。

現有理論的修改使得新的獨特預測減少了許多,增加了少量預測將難以測試的風險.[10]軟體[編輯]在計算機科學,柏拉圖原理可以應用於最佳化(英語:optimization(computerscience))工作[11]。

微軟指出,通過修復報告最多的錯誤的前20%,給定系統中80%的相關錯誤將被消除。

[12]LowellArthur曾提過:「20%的代碼有80%的錯誤,只要找到它們並修復即可[13]。

」在軟體的負載測試(英語:Loadtesting)中,通常的做法是估計80%的流量將在總時間段的特定20%內發生。

運動[編輯]柏拉圖原則已經適用於訓練,其中大約20%的練習和習慣有80%的影響,受訓者不應該專注於多種訓練。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吃的健康或去健身房並不重要,只是他們沒有重要的習慣那麼重要。

[14]職業健康和安全[編輯]職業安全專業人員使用柏拉圖原則強調危害優先級的重要性。

假設20%的危害占80%的傷害,並且通過對危害進行分類,安全專業人員可以針對造成80%傷害或事故的危害的20%。

或者,如果以隨機順序解決危險,則安全專業人員更有可能修復僅占剩餘20%傷害的一部分的80%的危害之一。

[15]除了確保有效的事故預防做法外,柏拉圖原則還確保以經濟秩序來解決風險,因為該技術確保所用的資源最適合用於防止大多數事故。

[16]其他應用[編輯]在工程控制理論,如機電能量轉換器,80/20原理適用於最佳化工作。

[11]少數人的規則,可以在下注中看到,據說有了20%的努力,可以匹配80%的投注者的準確率。

[17]在系統科學學科,Epstein和Axtell為經濟中每個



4. 80/20法則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二八定律、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馬特萊法則等80/20 ...80/20法則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80/20法則(The80/20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ParetoPrinciple)、二八定律、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馬特萊法則等目錄1什麼是80/20法則280/20法則的來源380/20法則能做什麼?3.180/20分析法3.280/20思想3.380/20原則與商務3.480/20原則和革新3.5在商業中,值得應用80/20法則的十個頂尖領域480/20法則的運用分析4.1案例一:80/20法則在建立內部控制框架中的運用[1]4.2案例二:財務管理中的80/20法則應用[2]4.2.1財務管理中的80/20法則4.2.2投資活動中的80/20法則4.2.3營運資金管理中的80/20法則4.2.4財務分析中的80/20法則4.3案例三:80/20法則在核心員工管理中的應用[3]4.4案例四:市場營銷中的80/20法則[4]5相關條目6參考文獻[編輯]什麼是80/20法則  80/20法則(The80/20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猶太法則。

此法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M.Juran)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80:20法則只是帕累托分佈函數在特定常數時的一個特定值,其他極端的還有64:4等,在財富分配方面,意味著80%的財富被20%的人擁有,或者64%的財富屬於4%的人。

  財富按帕累托函數分佈,但社會福利的目標是令這個函數變得儘量扁平,不是那麼陡峭,令財富的分配不那麼極端。

  80/20的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

一般來說,投入和努力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

  一般情形下,產出或報酬是由少數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所產生的。

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衡的。

若以數學方式測量這個不平衡,得到的基準線是一個80/20關係;結果、產出或報酬的80%取決於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例如,世界上大約80%的資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盡的;世界財富的80%為25%的人所擁有;在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中,20%的人口與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

80/20原則表明在投入與產出、原因與結果以及努力與報酬之間存在著固有的不平衡。

這說明少量的原因、投入和努力會有大量的收穫、產出或回報。

只有幾件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80/20關係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準。

一個典型的模式表明,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80%的結論源自20%的起因;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80/20原則包含在任何時候對原因的靜態分析,而不是動態的。

使用80/20原則的藝術在於確認哪些現實中的因素正在起作用並儘可能地被利用。

  80/20這一數據僅僅是一個比喻和實用基準。

真正的比例未必正好是80%:20%。

80/20原則表明在多數情況下該關係很可能是不平衡的,並且接近於80/20。

  80/20原則極其靈活多用。

“它能有效地適用於任何組織、任何組織中的功能和任何個人工作。

”它最大的用處在於:當你分辨出所有隱藏在錶面下的作用力時,你就可以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最大生產力上並防止負面影響的發生。

  80/20法則專家告訴我們,要遵守下列事項:鼓勵特殊表現,而非贊美全面的平均努力;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選擇性尋找,而非巨細無遺的觀察;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找人來負責一些事務,我們可以讓園藝師、汽車工人、裝潢師和其他專業人士來發揮最大的效益,不需事必躬親;小心選擇事業和雇員,如果可能,就自己當老闆;只做我們最能勝任且最能從中得到樂趣的事;從生活的深層去探索,找出那些關鍵的20%,以達到80%的好處;平靜,少做一些,鎖定少數能以80/20法則完成的目標,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機會。

當我們處



5. 【小說商學院】改變你一生的80/20法則(帕累托法則)

80/20法則(The 80/20 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二八定律。

我幾乎可以直接宣告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必知的生存真理!【小說商學院】改變你一生的80/20法則(帕累托法則)2015-12-10|出版經營80/20法則(The80/20Ru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ParetoPrinciple)、二八定律。

我幾乎可以直接宣告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必知的生存真理!帕累托(1848-1923)是義大利經濟與社會學家,他曾觀察後發現,義大利20%的人口竟然擁有了全國80%的財富,於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就誕生了!它點出了: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

例如:a.       世界上大約80%的資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盡的。

b.       世界財富的80%為25%的人所擁有。

c.        公司80%的銷售額是源自20%的顧客。

d.       企業80%的產品總銷量來自20%的產品品項。

e.       各領域行業中80%的利潤被該領域20%的企業佔有。

引申觀念: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將使你以少獲多。

80/20法則甚至可以用在個人生活上,讓我們避免將時間、資源和精力花在瑣事上,要學會抓重點。

個人的時間、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做好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合理分配我們的時間、資源和精力。

把80%資源花在能產出最大效益的20%關鍵,而這20%關鍵又將為你帶來80%效益。

身為一個小說家或部落客,你該如何運用呢,我為你提出了17點參考:a.       你20%的創作信仰將為你帶來80%的風格評價。

(創作信仰人人不同,我是:寫出大眾讀得懂、有意思的故事與教學)b.       你20%的故事設定(趣味點)將為你創造80%的吸引力(點閱/銷量)。

c.        你20%的作品將為你帶來80%的個人品牌曝光(知名度)。

d.       你20%的網站設計將影響你網站的80%再訪率與停留時間。

e.       你20%的網文、網頁內容將為你帶來80%的網站流量。

f.         你20%的文案內容(重點、趣味點)將為你帶來80%的分享擴散。

g.       你20%的站外連結將為你帶來80%的新訪客。

h.       你20%的SEO、操作關鍵字將為你帶來80%的搜索曝光。

i.         你20%的網站訪客將為你創造80%的機會與收益。

j.         你20%的廣告業配將為你創造80%的收入。

k.       你20%的粉絲將為你帶來80%的口碑推廣。

l.         你20%的人脈將為你帶來80%的合作機會。

m.     你20%的比賽、投稿、活動將為你創造80%的職涯成果。

n.       你20%的工作項目將為你創造80%的總工作效益。

o.       你20%的言行細節將影響你80%的人際關係。

p.       你20%的生活習慣將將影響你80%的身體健康。

q.       你20%的從事嗜好時間將為你創造80%的人生樂趣。

看了這麼多,有些也許跟你無關,但沒關係,這只是小說家與部落客版本的舉例,本文的重點是要幫你注入「80/20思維」。

I.         大部分的效益由少部分人事物創造,所以無時無刻都要抓核心重點。

II.       大部分人事物只會得到少量效益,所以時時提醒要抓出累贅事務剔除。

你應該將上面的觀念牢牢記住、身體力行,從自己的工作內容、生活形態去找出自己生活中的關鍵20%,將它做好。

找出不重要的80%,將它減少,達成以少獲多的目標。

當你捨去了一些產值低、效益差的事,無形之中你也降低了機會成本,將資源與時間留給能發揮更大更多效果的事!80/20法則是我人生信奉的第一圭臬,我自己在創作、經營、行銷、排定工作與活動、決定人生志向時,都會無時無刻提醒自己專注在20%,而每個月我都會檢討自己的月進度,嘗試挑出拖累效益的80%。

不論是創造機會或跳脫困境,我相信這法則對任何人都有極大的幫助,這個能改變一生的好觀念我一定要與你分享,也請你可以向更多人分享。
<



6. 《80/20法則》:關鍵少數vs. 無用多數,向混沌理論找答案 ...

有一些事很重要;其他大多數的事並不重要。

文:理查.柯克(Richard Koch). 80/20法則為何如此重要 ...2019/01/17,財經PhotoCredit:Depositphotos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理查.柯克(RichardKoch)80/20法則為何如此重要?因為80/20是反直覺的。

我們總會預期,所有的原因大致上是一樣重要的: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和每一分利潤都一樣好;某範圍的所有員工大致上有同等價值;我們過的每一天或每一星期都同樣重要;所有的朋友對我們一樣重要;所有的諮詢或電話都應一視同仁;每一所大學都優秀;所有問題都有一大堆原因,不值得找出其中少數的關鍵原因;所有的機會都有近似價值,所以我們全都平等相待。

我們很容易假設,百分之五十的原因或投入,會造成百分之五十的結果及產出。

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事情的因果會有一個相等的平衡——有時候的確如此。

但這種「50/50的謬誤」,是最不正確且最有害的,又最深植人心的概念。

80/20法則主張,當我們檢視和分析兩組與因果有關的資料時,最可能的結果是出現一個不平衡的模式。

這不平衡可能是65/35、70/30、75/25、80/20、95/5或99.9/0.1。

或是其他任何一個組合,不過,做比較的這兩個數目加起來未必等於一百(請見第47頁)。

80/20法則還認為,當我們知道真實的關係時,我們會被它的不平衡嚇一跳,而無論那是何種程度的不平衡,通常都會超過我們的預期。

高階主管可能本來就自己在心中揣測,某些顧客或產品比其他顧客或產品更能獲利,但當了解了其間真正的差異之後,他們多半會很驚訝,甚至到震驚的程度。

老師可能知道,問題最多的學生或曠課情形來自少數學生,但如果仔細分析紀錄的話,不平衡的程度比預期來得大。

我們也許覺得,生活中某些時段的時間比其他時段更寶貴,但如果我們計算了投入和產出,其差異仍令人吃驚。

為什麼應該在意80/20法則?不管你知不知道原因,此原則都可以應用到你的生活、你的社交圈、你的工作場所!認識了80/20法則,能讓你看清楚四周到底發生什麼事。

本書的最高宗旨是要告訴你,若運用了80/20法則,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得到大幅改善:人人都能更有效率,更快樂;所有追求利潤的公司獲利更多;每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努力可以更有用;政府能為人民謀更多福利;所有個人和組織,都能只用少少的努力、花費或投資,便獲得更多的益處,並避免產生負面價值。

這整個過程的重心,是一種替換過程。

凡是在使用之後會減弱效果的資源,都不應再採用或應盡量少用;而能夠發揮強力效果的資源,應盡可能多用。

每一項資源都應用在它最能顯出價值的地方。

至於力量弱的資源,則應盡可能使之模仿強力資源的行動。

企業和市場運用此法則已有幾百年,成果極佳。

約一八○○年時,法國經濟學者賽依(J-BSay)創造了「創業家」(entrepreneur)這個詞,認為「創業家改善了經濟資源,使之由較低的生產力轉成有較高的生產力與收穫」。

但80/20法則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含義,那就是:企業和市場距離最理想的情況還有一大段路。

比如說,80/20法則主張,百分之二十的產品、顧客或員工,是百分之八十的利潤來源——如果此說為真,而經詳細審視後也的確可看出一些非常不平衡的模式存在,那麼這表示:離高效率或理想狀況仍然相當遙遠。

這情形的含義是:一,百分之八十的產品、顧客或員工,只能賺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二,這簡直造成莫大的浪費;三,公司的最有力資源,會因其他效率低得多的大多數而受到壓抑;四,如果能賣掉更多的好產品,能聘到好員工,能吸引顧客(或能讓顧客願意多購買產品),那麼利潤就能增加。

既然有此情況存在,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還要繼續生產那些只獲利百分之二十的百分之八十產品呢?但一般公司很少會這樣問,因為這問題的答案意味著要採取激烈且徹底的措施:停止生產五分之四的產品。

此改變非同小可!賽依所謂的創業家成果,在現代金融家口中成為套利(arbitrage)。

國際金融市場修正價值變化的速度非常快,例如對匯率的反應。

創業家或套利的過程,能把資源從效用低的部分移轉到能發揮功用之處,但商業組織和一般人不懂這方法,也不懂得把低價值的資源去除,



7. 80/20法則:只要有資源分配問題,你就用得上它|經理人

80/20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 Pareto)發現,他於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時,觀察到大部分的財富 ...80/20法則:只要有資源分配問題,你就用得上它80/20法則:只要有資源分配問題,你就用得上它2020-10-05T00:14:30+08002008-04-21T08:00:00+0800https://cdn.bnextmedia.com.tw/mt/images/mt-192x192.png經理人Managertoday《經理人月刊》編輯部http://3.bp.blogspot.com/-6VCRjsNquaI/VFGuDZuODuI/AAAAAAAAR4c/T3ucBDxCtBc/s720/ZZ008032.jpg80/20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Pareto)發現,他於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時,觀察到大部分的財富,流向少數人的手裡,其中取樣的資料也顯示,某一80/20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Pareto)發現,他於1897年研究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時,觀察到大部分的財富,流向少數人的手裡,其中取樣的資料也顯示,某一個族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該人口群所享有的總人口數或財富之間,有一項一致的數學關係,後來大家稱之為80/20法則(或稱帕列托法則ParetoPrinciple)。

帕列托的研究歸納出這樣的結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財富。

研究發現的重點不僅在百分比,更重要地指出一項事實:「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而這是可預測的事實。

」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複出現,且有數學上的準確度。

花最少力氣,得到最大效果  這就叫做「80/20法則」所謂的「80/20法則」,是指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譬如80%的利潤由20%的顧客帶來,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反過來講,在大多數人所做的努力中,80%的付出僅能帶來20%的結果,這種現象可說是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並不是以我們想像的對等方式運行,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不能解釋現實世界中大部分的情況。

《80/20法則》一書的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Koch),在著作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找出關鍵的20%,然後善用這部分,並將多數資源分配給它運用,那麼豈不是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1949年,哈佛大學語言教授吉普夫(GeorgeKZipf)發現「最省力法則」,這個法則其實是對80/20法則的重新發現與闡釋。

吉普夫認為,資源總是會自我調整,以將工作量減少,大約20%~30%的資源,與70%~80%的資源活動有關。

從品管開始……80/20法則的應用範圍過去,已經有不少人因80/20法則而受益,如50年代起展開的品管運動。

羅馬尼亞裔的美國工程師朱倫(JosefMosesJuran)是50~90年代品質革命的功臣,他使用80/20法則,同時採用其他統計方法,找出「關鍵少數規則」,根除品質上的毛病,而且提升了產業與生活消費品的可靠度與價值。

80/20法則也被廣泛應用在個人電腦及軟體開發上,IBM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案例。

1963年,IBM發現一部電腦約80%的執行時間,是花在20%的執行指令上,它不惜重寫操作軟體,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容易地接近這20%,讓電腦更有效率,速度更快。

台大商學研究所所長陳文華說,80/20法則非常適合用在品管上,一般而言,80%的品質問題都集中於20%瑕疵,企業只要反覆使用,不斷地解決那20%的瑕疵,最後就可以把品質問題解決。

近年來,台灣金控紛紛成立,80/20法更被廣泛地應用在行銷上。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說,在發行富邦白金卡時運用coreselling(交叉行銷),行銷人員先從客戶資料庫中,找出18萬個高收入、信用佳的客戶,主動寄發白金卡的核准函,客戶不用資格審查,只要簽名寄回即可成為富邦白金卡會員,結果創造了五成高回覆率。

對金融業有深入研究的陳文華說,金融業的賺錢比例原則是,前10%的客戶賺百分之200,中間85%客戶追平,後面5%客戶虧損百分之100。

把前面賺錢的10%客戶再細分,第一級的2%客戶賺百分之120,第二級的8%賺百分之80。

這樣就很容易看出,若能把第二級的8%客戶提升為第一群客戶,那麼光第一級客戶的獲利就能提升到百分之480,公司



8. 關於80/20法則你該知道的六件事

一、80/20法則在工作上. 換句話說,假設一天工作十小時,那麼只有當中的兩小時便創造了你今天百分之八十的 ...知識家與你一起終身學習。

Menu品牌/人物/專欄李開復丁菱娟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雪兒Cher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洪雪珍黃大米經理人我讀網SonyaFockRick魏棻卿的心靈芬多精伊森三采文化心靈勵志心理勵志成功故事生命潛能生活風格兩性/男女兩性心理兩性關係婚姻生活工作職涯職場工作職場關係人際關係演講與簡報業務/銷售語言學習創業人物專訪健康/旅遊/美食健康養生異國旅行飲食生活投資/理財共同基金投資理財致富思考商管財經管理與領導偉人傳記大眾心理社會企業社會科學策略思考經濟財經書籍導讀成為作者/投稿/提案關於80/20法則你該知道的六件事29月2014知識家編輯部帕列托出生於1848年,死於1923年,它生前最為人所知的便是替後人留下的「帕列托法則」,近十年又有人稱為80/20法則。

關於80/20法則相關的應用大概有以下幾點:一、百分之八十的果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因二、百分之八十的成果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精力與時間三、百分之八十的公司利潤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產品與客戶四、百分之八十的股票市場獲利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投資人與百分之二十的投資組合賺得類似此種的分佈關係可以有很多可能。

一、80/20法則在工作上換句話說,假設一天工作十小時,那麼只有當中的兩小時便創造了你今天百分之八十的成果。

如果你能找出那百分之二十的最重要事情,其餘百分之八十便可以拿來做更有用的事情,同時,你也可以將自己的時間發揮更大的效率。

二、80/20法則在快樂上問問自己:百分之八十自己的期望與快樂是哪百分之二十所帶來的?了解這一點可以讓你將你的時間投資在這百分之二十的快樂來源,並且將其餘百分之八十做更有效率的分配。

三、80/20法則在業績上根據該法則,公司的營收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客戶,同時,你的業績也是來自於最重要的幾個客戶,找出是哪些客戶造成了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業績,與他們建立更好的關係,提供他們更好的服務。

四、80/20法則在時間分配上如果你已經發現了,在一天的工作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努力與投入,便可以造就你百分之八十的產出,那麼問題便在於其他百分之八十的努力真是莫大的浪費。

這似乎很難避免,因為朝九晚五是上班族必須做的事,唯一可以改變的方法便是將其他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拿來做更有用的事,或是,你也可以選擇用最少的時間做完全部的事,然後早早下班,去做對你來說更有意義的事情。

五、80/20法則在努力程度上所有你付出的努力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會造成百分之八十的產出,努力是一件好事,但為了更有效率的利用時間,試著找出是哪些因素造成百分之八十的結果,並且重新調整你努力的方向,將大部分的時間更有效地運用在那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上,就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六、80/20法則在財富分配上這世界的財富分配也是呈現80/20法則的分佈,全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甚至比這個比例還高。

因此,要善用80/20法則便是讓自己成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例如思考自己在公司裡是不是公司最重要的前面百分之二十的人?如果不是,就更應該加強自己的能力與專業知識,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前面百分之二十的人,因為公司總薪資的百分之八十也會落在前面百分之二十的人身上。

《80/20法則》的作者李察.柯克指出:「假如我們能知道,可以產生80%收穫的,究竟是哪20%的關鍵付出,然後善用這部份,並將多數資源分配給它運用,那麼豈不是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而若也知道到底是哪些佔大多數的80%,使我們的努力與回報不成比例,進而想辦法對症下藥,或甚至將之刪除,那麼我們不就能減少損失?」善用80/20法則,可以讓我們重新調整努力方向與時間分配,做更妥善的運用,以達到更好的效率。

(閱讀:80/20法則)標籤:80/20法則書籍導讀分類:書籍導讀,管理與領導,職場工作←試著改變遊戲的規則快樂給你帶來的六件美好的事→關於作者知識家編輯部每天幫你導讀好書、分享知識的網路平台。

我們閱讀、我們思考、我們分享知識所帶來的影響力。

www.knowledger.info/搜尋我們的文章追蹤我們facebooklineinstagramyoutubetelegram訂閱電子報立即加入知識家Line!友站連結全民學英文科技兔職場家友站連結全民學英文科技兔職場家認識我們首頁關於我們聯絡我們合作提案/投稿成為作者文章投稿知識家歡迎投稿,投稿領域以「心靈勵志、商管財經、職場工作、人際關係



9. 80/20法則根本就是大便@ 撒旦的WONDERLAND@魔界第六 ...

... 我的感覺,所以請大家別太在意我把大便當標題,說不定看完我這篇後,你也會這麼覺得哩! 開始正題吧。

其實我沒正式讀過80/20法則,但我大致上翻過,知道.撒旦的WONDERLAND@魔界第六層跳到主文mylife,mywordsmyreflections建議使用螢幕解析度:1024x768瀏覽器:FireFox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Oct09Thu200811:0080/20法則根本就是大便  這個標題下得似乎不太衛生乾淨,不過這真的是我的感覺,所以請大家別太在意我把大便當標題,說不定看完我這篇後,你也會這麼覺得哩!  開始正題吧。

  其實我沒正式讀過80/20法則,但我大致上翻過,知道這個法則在講什麼。

我會想寫這篇,其實是看到去年1029期商業周刊裡商周書摘介紹的「槓桿閱讀術」(作者本田直之)之故。

這本書是在介紹你該怎樣閱讀,才能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大的閱讀效益,其中就運用了80/20法則,甚至說這個法則是這本書的基礎也不為過。

  這個法則如果用來「描述事實」,其實並沒有不對的地方。

比方說,這個法則原先是由義大利學者ParetoPrinciple提出的,他描述的是「20%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80%的財富」,只要這是事實,那就是對的。

問題在於本書的作者認為這個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上」,特別是他不只拿來敘述事實,而是拿來應用,這下就慘了。

  下面的粗體字是書摘裡的部份內容:  例如,某個公司有一百名員工。

分析他們的工作狀況後,其中真正優秀的竟只有一百人當中的二十人。

這二十人創造公司營業額的八成。

又例如,假如某家店的收入是一百,那麼,其收入的80%來自於20%(佔全部顧客的比率)顧客的消費。

  適用於「80/20法則」的不只這些。

舉例來說,做某件事時,把這件事做要花的時間裡,以20%的時間就能夠得到80%的成果。

  在讀書上,也適用這個法則。

換句話說,把讀書視為投資來看,你從書本裡得到的回報,只要靠20%的內容就可獲得。

所以,一本書就算沒從頭到尾全部讀完,但只要讀區區的20%,就大致了解這本書作者真正想主張的東西。

  看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但其中問題可多著了,讓我慢慢拆解這些看不見的問題吧。

  首先,80/20這個比例是怎麼定的,是不是所有例子都這樣?當然不可能啊。

不過,這只算較小的技術性問題,只要體會原意是想表達較少的人創造較多的財富(義大利的例子)即可。

  此外,以這本書作者的觀念來說,顯然他認為80/20法則是要拿來應用的,而不只是「敘述事實」。

因此他將這個法則套用在閱讀上,認為不必認真將全書看完,只要讀20%就可以懂這本書要說什麼。

  讓我吐血大怒的,就是這個觀念。

我不知道閱讀到底能不能算一種投資,因為對我來說,有許多書都不是用來「投資」的,閱讀對我來說是種興趣與樂趣,我並沒打算也無意願把閱讀變成一種交易-一種我花時間閱讀後就一定要得到更多的錢(或權、地位,抑或讓自己變得更「好」等等)的這種交易。

  我不解的是,感覺上這位作者好像除了商業類的書外,其他類型的書似乎都視而不見也不讀的樣子。

他提倡的閱讀法,用在這類的書大致上還算得合用,因為這些書很多時候都是用一個主題去延伸出其他小枝節,或是用子題來拱出主題,這樣的書當然可以如作者說的不必從頭到尾細讀,只挑重點讀,不重要的跳過就好,反正這類書的內容本來就是一堆廢話,多看真的是浪費時間。

但,其他類型的書也能這樣讀?拜託,別鬧了!  例如紅樓夢好了。

你要不要讀紅樓夢時只挑重點讀,然後讀了20%後真的以為自己讀懂80%?請問紅樓夢的重點在哪?只讀20%後,你真的就可以知道賈府明明才蓋了大觀園,卻為什麼衰敗的這麼快?你真的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元妃省親時,為什麼與賈母、王夫人等對泣難言?  又例如,中藥學的書,是不是可以只讀20%的藥材,就可以治80%的疾病?那剩下20%的病就不管了嗎?要是病人對某種藥材沒反應甚至有不良反應時,是不是因為別的藥材不在讀過的20%內,所以就不管了?  真是莫名其妙。

  很多知識都不能這樣閱讀,因為這不是只讀20%就可以全部理解的,而不能全部理解時,產生的誤解或錯誤往往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特別是該作者還認為懂了80%就夠了,這更是誤人子弟。

要知道若曉得自己懂的有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