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研究院全球資訊網 | 房價所得比歷年

問題怎麼不嚴重。

但有趣的是,經濟模式與台灣、香港十分接近的新加坡,在歷年的調查一直保持5倍左右的房價所得比 ...圖書館會員專區員工專區網站導覽訂閱電子報English關於台經院董事長的話院長的話創立緣起與願景組織圖董事會研究資源業務活動大事紀交通資訊及地圖40週年院慶影片部門介紹部門主管及核心業務介紹部門簡介院長室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景氣預測中心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南臺灣專案辦公室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稽核室研究一所研究二所研究三所研究四所研究五所研究六所研究七所研究八所研究九所國際事務處產業發展處產經資料庫調查中心行政處電腦中心資訊服務中心景氣觀測本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總體經濟預測新聞及活動台經新聞訊息公告研討會/活動國際合作近期活動合作內容合作夥伴人才招募經濟評論數位影音台經社論評論觀點戰略觀點時事關注研究成果台經月刊摘要研究計畫專論出版品資料庫台經院產經資料庫中國產經數據庫各國商品進出口資料庫產經期刊資料庫本院電子資料情報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製造業各業預測統計資料庫關於台經院董事長的話院長的話創立緣起與願景組織圖董事會研究資源業務活動大事紀交通資訊及地圖40週年院慶影片部門介紹部門主管及核心業務介紹部門簡介院長室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景氣預測中心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南臺灣專案辦公室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稽核室研究一所研究二所研究三所研究四所研究五所研究六所研究七所研究八所研究九所國際事務處產業發展處產經資料庫調查中心行政處電腦中心資訊服務中心景氣觀測本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總體經濟預測新聞及活動台經新聞訊息公告研討會/活動國際合作合作內容合作夥伴近期活動人才招募經濟評論數位影音台經社論評論觀點戰略觀點時事關注研究成果台經月刊摘要研究計畫專論出版品資料庫台經院產經資料庫中國產經數據庫各國商品進出口資料庫產經期刊資料庫本院電子資料情報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製造業各業預測統計資料庫台經觀點台灣房價讓年輕人失去方向(中國時報)林建甫2017/05/30日前我做了1個演講:〈民生主義在台灣的實踐〉,但被廣泛報導的標題是〈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房地產〉。

我的基本論述是台灣有今天的經濟發展,民生主義的指引功不可沒,但我也指出,國父所念茲在茲的平均地權、漲價歸公,這些處理不動產的政策,在台灣的實踐卻大有問題。

最近房市有向下盤整趨勢,但全台灣購屋負擔卻創歷史新高,顯示房價不合理的情況沒有明顯改變。

而且過去原本房價負擔困境只有在北部都會地區,近來卻逐漸擴大到全台各地,顯示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炒作有蔓延趨勢,令人憂心。

這妨礙我國正常的經濟發展,也讓年輕人失去方向。

據營建署最新公布的2016年第3季房價負擔能力調查,全國房價所得比達9.35倍,台北市跟新北市分別為15.47、12.70,緊接之後的台中市為9.42,新竹縣8.72,高雄市8.61。

與年初DEMOGRAPHIA發布的年度國際房價負擔能力調查,舉世之冠的香港房價所得比是18.01,第2名的雪梨為12.2,再來是溫哥華11.8,紐西蘭的奧克蘭10.0,美國矽谷的所在地聖荷西9.6,澳洲墨爾本9.5,檀香山9.4,全世界只有這些地方才比我們的平均數高。

而我們周遭的先進地區新加坡為4.8,日本東京也只有4.7,都遠比現在台灣最低的基隆市5.5還低。

世界銀行研究認為,已開發國家正常的房價所得比一般在1.8到5.5倍之間,而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所得比則在3到6倍之間。

DEMOGRAPHIA則定義,3倍以下對於一般家庭來說為「可負擔」的水準,3~4倍「負擔略重」,4~5倍「嚴重負擔」,5倍以上「極度負擔」,若依此標準來看,全台灣都是處於極度負擔。

台灣全國的房價所得比從2002年的4.4倍,上升到2016年的9.35倍;台北市則從5.8倍漲到15.47倍。

問題怎麼不嚴重。

但有趣的是,經濟模式與台灣、香港十分接近的新加坡,在歷年的調查一直保持5倍左右的房價所得比,為何差別如此大呢?關鍵在於新加坡以保障人民居住為優先的政策思維,真正貫徹孫中山所說的「住者有其屋」。

新加坡政府曾揭露「要讓人民用4年薪水就可以買得起組屋」的目標,即房價所得比的政策目標為4。

為了達到此政策目標,新加坡由政府住發局(HDB)蓋出「組屋」。

組屋與台灣國宅、社會住宅、合宜住宅等類似,從建設到銷售、移轉全由政府負責,但是政府訂定十分低的售價。

同時因為組屋土地的所有者是新加坡政府,對於轉移的管控十分容易,加上政府視情況不斷新建組屋,供給面充足,因此也讓組屋的價格十分平穩。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