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創 公司架構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從30人到750+人,新創公司如何做到「唯快不破」?

隨著愈來愈多人加入到團隊中,作為CEO如何全面地衡量公司的運營效率?什麼是正確的組織結構?合理的團隊規模應該是多大?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原有的好的 ...mdi-plus寫文章社群部落格新創資料庫新創找人才追蹤mdi-chevron-down登入最新新聞創業專題新創資料庫新創找人才創業影片創業新聲帶創業活動社群部落格社群空間租借最新文章產業媒體MarTech文創.生活消費FinTech企業服務交通物流新零售健康醫療運動科技生物科技資訊安全社群服務旅遊教育農業能源投資硬體IoT娛樂其他數位工具技術應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手機應用程式區塊鏈大數據機器人延展實境XR通訊技術SaasPaasIaaS創業管理經營管理財會法律創業經驗工作技巧商業模式國際視野創業生態系育成加速新創公司創業投資社群活動創業人物創新企業群眾集資社群夥伴新聞專題創業影片創業新聲帶新創資料庫寫文章新創徵才寫文章社群部落格寫文章創業活動MeetGlobal社群空間租借追蹤關於創業小聚數位時代聯絡我們尋求報導廣告刊登隱私權條款©2021BusinessNextMediaCorp.AllRightsReserved.106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其他從30人到750+人,新創公司如何做到「唯快不破」?36氪/經緯創投2019/08/044PMproductionviashutterstock在一個規模迅速擴大的創業公司裡,你的首要任務就是不要讓情緒這個怪獸把你生吞活剝。

對於新創企業來說,「唯快不破」是永恆的命題高速增長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狀態,但是也是一種風險。

因為速度不那麼快的時候,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解決。

但速度非常快的時候,可能僅僅是一個路邊的石子,就能把車整個弄翻。

這對公司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保持高速的同時也要非常冷靜。

高速度本身是一場壓力測試。

伴隨著公司高速發展的,往往是驟增的員工數量。

從幾個人,到幾十個人,到上百人,再到上千人。

不同的員工數量,代表著公司的不同階段,對管理者和員工來說,都各有許多需要適應和調整的地方。

隨著愈來愈多人加入到團隊中,作為CEO如何全面地衡量公司的運營效率?什麼是正確的組織結構?合理的團隊規模應該是多大?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原有的好的公司文化如何不被稀釋?這些都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此外,每一個成長中的創業公司,表面下都蘊藏著強烈的情緒。

對於創辦人和早期員工來說,公司剛創立時的生活是緊張而混亂的。

你為了生存而戰,為了人們對公司的看法而戰。

白手起家的壓力必定會影響你的情緒,你會經歷困惑、孤獨、焦慮、恐懼、欣喜、厭倦,然後隨著情況的變化再次回到恐懼。

公司擴招的過程中,給原有員工帶來的精神壓力也是難以想像的——員工會覺得自己即將被取代,因此變本加厲地奮力工作,希望證明自己比新人好。

員工的情緒裡,可能夾雜著領土意識、焦慮、恐懼、懷疑、嫉妒、社交恐懼等等。

急行軍的狀態要求所有人不斷向前,這對商業組織的考驗是全方位的,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人力效能、收支產出⋯⋯如何找到節奏,在急行軍與扎實根基之中找到一個平衡?新創擴張過程中,員工的情緒裡,可能夾雜著領土意識、焦慮、恐懼、懷疑、嫉妒、社交恐懼等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在高速擴張中,每隔六個月,創業公司的團隊人數就會擴張到兩倍或三倍,整個公司就會產生一種模糊、混亂和壓力巨大的獨特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混亂時期大約是在30到750人之間。

這其中,又可以拆分為,從30人到50人、從50人到200人、從200人到750人、以及750人以上這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特徵。

從30人到50人,成為真正的公司從30人到50人,是從一個家庭工作室轉變到一個真正公司的必經階段。

而在這個階段,事情似乎都變得艱難起來。

在員工不到30人的公司裡,大家經常聊天,彼此之間互相瞭解,甚至不需要在溝通問題上花額外的精力或者時間。

在辦公室裡,轉個身就能和其他人說話,也正因為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談論公司的重點專案,所以一切都是清晰明瞭的。

但當一張圓桌坐不下全部員工時,會發生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事情會開始變得更加艱難。

當大家都習慣了簡單直接的溝通狀態,突然的變化會讓人們抱怨,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公司為什麼做出這個或者那個決定,他們也不認識彼此、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當事情開始發生轉折的時候,CEO的感受最為強烈,



2. 「快速改變」是新創企業的誤區!應採用波浪式進攻,一步步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新創企業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組織架構也不成熟,產品經理的工作模式與大企業截然不同,若要在新創擔任產品經理, ...Share【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新創企業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組織架構也不成熟,產品經理的工作模式與大企業截然不同,若要在新創擔任產品經理,需要建立怎樣的技能與mindset?(責任編輯:郭家宏)作者:BastianeHuang(OSARO產品經理)一年多以前,我四處詢問朋友,搜索書籍文章,參加講座,卻發現對於早期新創(第一位)產品經理相關的建議非常少。

新創所需要的產品管理能力和大公司完全不同。

尤其是矽谷早期新創工作內容變化更是劇烈。

因此,我想花一點時間回顧一下,整理我目前為止學到的東西。

如果其中任何一點引起你的共鳴,請讓我知道!擔任早期新創的產品經理之前,你需要知道這5件事如果可以時光倒流,我想告訴自己這五件最重要的事。

做好心理準備(Bementallyprepared),你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第一次:第一次規劃產品藍圖(roadmap),第一次定義產品規格(spec)。

很有可能沒有前例可循,公司裡也沒有人可以指導你。

在大多數早期的新創公司中,CEO或創始人同時也扮演第一個產品經理的角色,直到他們發現自己有太多其他(例如籌資和徵才)的責任,而在也無法具體掌握自己的團隊正在做什麼。

以我為例,我直接向CEO匯報,而公司沒有產品副總裁或其他擁有更多產品管理經驗的人。

我們沒有任何以前的文檔,流程或準則可供參考,而且客戶需求和專案每天都在以倍數成長。

我很快意識到,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而這個改變不只是產品經理本身,而是要獲得整個團隊的支持,一起嘗試公司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

與其他工作相比,產品管理常常被認為是通才,且工作內容定義不明確。

在第一位產品經理加入公司之前,工程師已經在建構功能。

產品經理不寫程式,也不做介面設計,而是負責規劃產品和溝通,這些軟技能(softskill)使得公司對產品經理的需要較不明顯。

因此,很重要的是:建立信任(Buildtrust),確保早期快速成功(securequickwins)並增加價值(addvalue)。

唯有先達成這些,才能開始嘗試轉變組織。

我將在下段討論如何確保快速取勝並增加價值。

但首先,請先與公司中的每個人交談,了解文化,分析最大的挑戰和未開發的機會,並與客戶見面,成為公司裡面最了解客戶需求和產品方向的人。

作為產品團隊裡的第一個員工充滿挑戰。

你只有一個人,卻似乎總是有無盡的待辦事項清單。

整個公司可能沒有產品路線圖、開發規劃、標準品質保證程序或決策過程,你需要比其他人反應更快,知道如何取得資源(Beresourceful)。

詢問他人,大量閱讀,並建立專家小組以獲取最佳實踐和回饋;專注於可以為你提供重要見解或充當你的測試板(soundingboard)的人。

我從各個行業和公司階段的PM朋友那裡,獲得了許多有關團隊結構,資源分配和專案管理過程的寶貴建議。

我還與較成熟公司的一些產品主管接觸,了解了他們如何擴展產品團隊,這些都對我推行產品管理有很大幫助。

隨著我們開始承擔更多專案,並在客戶端部署我們的解決方案,追蹤功能變更和保持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

有一天,當我與工程師聊天時,我意識到我可以使團隊的工作更容易: 清楚地溝通並排序產品功能和要求,因此工程師不必來回確認,而可以專注於開發。

為業務開發團隊提供定義明確的產品營銷材料,促進與潛在客戶的對話,並確保團隊專注於與我們的產品路線一致的核心產品。

最後,確保團隊專注於最高價值的產品計劃。

你將面臨許多困難的決定:「我們需要這個專案來達成這一季的銷售目標,但它需要客製化新功能。

」或是「我們的徵才速度不夠快。

應該分配有限資源來重構程式碼,還是完成客戶要求的新功能?」在新創公司,似乎總有比我們能完成更多的事情。

但是對於大公司也是如此,因為錯誤的優先順序可能導致數百名工程師幾個月的時間的浪費。

我和Google的產品主管曾經聊到,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明確定義需求並幫助團隊確定優先順序,將重點放在價值最高的計劃上。

波浪式變革:進行重大變革前先觀察,再一步步實踐成為第一位產品經理充滿挑戰,但這也意味著



3. 【創新講座】8/8 新創公司之公司架構、募資與股權規劃

投資人的評估要點與募資計畫書架構撰寫、企業核心優勢、股權規劃設計,每一個環節都相當的重要,本次邀請林冠仲副總透過創投案例與經驗分享,讓企業能精進 ...【創新講座】8/8新創公司之公司架構、募資與股權規劃活動時間:2019-08-08(四)14:00~15:30活動地點:台北市南港區三重路19-11號(南港軟體園區一期E棟4樓育成中心423會議室)活動介紹:找資金一直都是新創事業的關鍵課題,而創業募資,是新創事業能否邁向成功的關鍵環節。

然而,當公司引進創投及天使投資人時,會需要關注那些重要的議題與注意事項?公司又該如何進行股權規劃,讓缺乏資金的創業家能夠取得多數股權,讓創業家能掌握實質經營權?又該如何透過股權規劃激勵及留住優秀員工?南軟育成中心本次邀請新光國際創投的林冠仲副總,來分享實務經驗,讓創業家的你更能快速了解其中的眉眉角角~為完善創新創業環境,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各項創新創業相關方案,以期望能協助創新創業者在創業各階段取得金融支援。

無論是企業創立、研發階段或是公開發行等過程,都伴隨著資金的需求,而透過不同的管道取得資金是一門相當大的學問。

投資人的評估要點與募資計畫書架構撰寫、企業核心優勢、股權規劃設計,每一個環節都相當的重要,本次邀請林冠仲副總透過創投案例與經驗分享,讓企業能精進自身營運狀況與兢爭優勢,並進而取得營運資金,永續發展與成長之終極目標。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7150901141509782240←PreviousarticleNextarticle→粉絲團連結本站搜尋中心獲獎記錄2018–InBIASoftLandings國際育成軟著陸認證2018-05-142013-AABI亞洲育成協會亞洲最佳育成中心2013-10-052012–NBIASoft-Landings國際育成軟著陸認證2013-04-25廠商榮譽榜【企業得獎】恭賀日商因可比特(台灣分公司),獲得「2019HackIDBxNVIDIA嵌入式新創開發競賽」第二名2019-07-04【企業得獎】恭賀沛司科技,獲得首屆「科技觀光得塔推進賽」第二名超級阿里山奬2019-06-10【企業得獎】恭賀潮語傳媒,獲得2018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破殼而出企業獎」殊榮2018-09-05執行單位:資育股份有限公司|Copyright©2021byInspiringSuperIdeasCo.,Ltd..AllRightsReserved.



4. 創業時代 新創公司之公司架構及股權規劃

議題觀點創業時代-新創公司之公司架構及股權規劃勤業眾信審計部/吳怡君會計師、張鼎聲協理公司架構目前新創公司比較常用的公司架構主要有設立境外公司、設立台灣的股份有限公司及設立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這三種。

由於大部分境外公司的公司法規定較台灣的公司法寬鬆許多,故選擇成立境外公司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股權容易規劃,另外境外公司對於發行特別股的條件也非常的寬鬆,投資人可依照所談妥的任何特別股條件來設立公司。

目前新創公司在台灣主要還是以設立股份有限公司與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為主。

一般來說,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相對簡單,設立費用也較低廉,故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仍然是剛成立之新創公司的首選。

台灣的公司法後來也新增了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閉鎖性公司的特點在於,透過公司的章程去規範及限制股東間的權利義務,增加股權安排的彈性,以保留創業團隊的主導權。

另外,閉鎖性公司可以使用勞務及信用出資。

另外也可以發行無面額股票及或可轉債向投資人募資,解決公司現金需求的問題。

估計所需募集之資金及估值團隊需要多少資金,通常都會建議思考一個18-24個月的現金計畫,主要是因為募資並不簡單,通常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就是當你完成這一輪的募資到下一輪募資前,有至少12個月的時間可以專注在公司的營運,而不用擔心沒有現金會周轉不靈。

一家公司的估值是由投資人及團隊共同決定的,也就是投資人願意投入的資金與他可以分配到的股權,通常估值可能會看看目前市場上,有沒有跟你公司相類似案件的估值可以進行比較;若是已經有產生現金流入的公司,可以利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計算公司估值;另外也很有可能就是依照投資人過去的經驗,覺得你的公司估值是多少,而進行投資。

股權比率不一定最重要,重要的是志同道合整體來說,新創公司一開始需要先注意自己的公司架構,建議剛開始沒有任何投資人的時候,先設立台灣的股份有限公司即可,未來再視需要進行公司架構的轉換。

在有外部投資人的時候當然可以釋出越少的股權越好,但是若團隊做的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需要非常多的資金,除非自己有能力一起跟著增資,否則是很難在股權上取得完全控制力的。

當團隊因資金需求而面臨較大的股權稀釋時,慎選投資人就非常的重要,最好是選擇志同道合,未來可以合作很久的夥伴,比如說找可以在市場或客戶開發上策略合作的夥伴當投資人,或是找了解公司長遠目標的財務性投資人,這樣才比較容易創造良好的溝通,也比較容易在辛苦的創業路上得到支持。

完整內容請詳勤業眾信通訊2017年05月號聯絡我們新創事業服務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是否延伸閱讀CHANGExIMPACT創新改變 影響未來(已結束)創業時代2.0:財會管理的必修課匯集新創事業從萌芽、成長到募資等各階段要注意的稅務、會計和股權事項。

貢獻專業智識予台灣創業社群,協助健全台灣整體創業環境相關主題審計簽證服務新創會計法令遵循



5. 【創業規劃】新創團隊缺乏的組織能力及用人之道

而實際上,初創團隊多半不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設計組織架構和招聘人才的,他們多半是依照一般公司的組織架構,由創始團隊成員擔任部門主管,主管自行組織招聘,然後整個團隊 ...Skiptocontent【創業規劃】新創團隊缺乏的組織能力及用人之道文/TCSharing編輯2018-08-03【推薦原因】對於一家新創企業而言,通常在團隊形成之前,必定有著自己的創意、想法、技術、產品和方向。

創業團隊組成之後,依據團隊成員的技能、經驗和資源,就形成了團隊的核心能力。

有了團隊的核心理念和能力後,通常創始人就會想擴展組織,開始招募人員進公司。

到這裡,要先問自己,你真的知道你的團隊需要怎樣的人嗎?招募條件,夥伴的特質、能力等等該怎麼開才能為團隊帶來正面輔助,而不是增加無形的成本呢?  企業其實不必急著把產品樣品趕製出來,也不必急著「招兵買馬」發展組織。

而應該致力於完成當前階段的首要任務使用市場區隔的方法找出目標市場、並決定「客戶」和「用戶」兩個群體,然後深入瞭解客戶和用戶尚未被滿足的共同需求、尚未被解決的相同痛點、或是沒有人提供的獨特體驗。

 「客戶」和「用戶」的區別客戶和用戶的區別在於,客戶願意花錢購買產品或服務;而用戶則是使用產品或使用服務的人,但是未必會(或需要)花錢在產品或服務上。

當你深入瞭解客戶或用戶的需求之後,你的產品和服務的定義才會清晰明確。

這個時候,你才能確定你要僱用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專長和經驗。

而實際上,初創團隊多半不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設計組織架構和招聘人才的,他們多半是依照一般公司的組織架構,由創始團隊成員擔任部門主管,主管自行組織招聘,然後整個團隊開始「野蠻」生長、不斷擴大。

其實,初創企業更需要維持「輕資產」也就是減少固定資產、庫存和應收帳款,更重要的是保持一個「小而美」的組織。

寶貴的資源和人才,必須投資在增強和累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凡是跟核心競爭力無關的工作和職位,都可以選擇外包或是購買。

在人員的招聘上面,強調要僱用「超出規格」(overqualified)的人才,不要為了省錢而僱用沒有經驗、或是「不符規格」(underqualified)的人。

初創企業需要的是有經驗的、而且能力和意願都強的人。

但是,有的初創團隊取得融資以後,迷信外資公司高大上的頭銜和管理經驗,因此花大價錢去請來只能夠動口、但卻不能動手的人。

另外,大部分初創團隊都會意識到控制人員成本的重要性,因而僱用大學剛畢業、或是缺乏經驗的員工。

但這樣反而造成組織膨脹太快、工作效率低落、團隊合作不順等,而團隊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管理上,以致產品開發及推廣進度落後,更糟的是造成創業資金迅速耗盡,以失敗告終。

僱用一個人的成本,並不是只有這個人的薪資和福利,還包含因為這個人而產生的所有費用和分攤。

我們在計算一個人的有形成本時,往往是他的薪資和福利乘上2.5到3倍。

此外,無形成本更是難以計算,因為一個員工在工作的時候,一定會消耗公司的資源。

例如:在會議當中的發言,就占用了所有參與會議人員的時間來傾聽;當他發送郵件或文件的時候,必定占用了公司相關人員的時間去閲讀和瞭解。

如果公司的組織架構設計不當,增加了非核心競爭力的職位,同時僱用的人又是一個積極進取、努力表現的優秀人才,當他越努力做事,那麼他耗用的資源就越多,而得到的成果卻與公司的成功關係不大,這時公司浪費的人力成本又該如何計量? 組織的特性 組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金字塔架構,也不是畫在紙上或掛在牆上的一張圖表。

組織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它具備以下少數人會注意到的幾個特點。

首先,在你不注意的時候,組織會悄悄的長大。

因為企業的管理階層,往往以營業額和部門人數等「工作規模」來作為職銜的判斷和依據,因此部門主管往往放任人員擴增,不積極管控。

 第二,組織有鏡子效應。

在金字塔的最底層,是實務工作發生的地方,因此企業會僱用各種工作的執行者。

這些工作執行者需要有人來管理,因此就產生了管理階層。

而一個越是大型的跨國企業,在國家、地區等不同階層的管理總部,就越會產生有「鏡子效應」的管理組織圖。

第三,組織是個黑洞。

不管你投入再多的資源和人力,每個部門仍然可以忙得加班加點,但是成效卻未必會等比例增加。

有些時候,效力和效率反而降低,這就是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喝」。

因此,



6. 《會計師看時事》新創公司組織愈簡單愈好

任何新創團隊,只要開始有開銷,就應該要考慮成立一家公司。

... 設立境外公司主要目的為設計投資架構,但若短期內並沒有考慮尋求外部投資人,則設立 ...議題觀點《會計師看時事》新創公司組織愈簡單愈好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吳怡君會計師、張鼎聲協理許多創業者常會找會計師諮詢,詢問應該選擇哪一種類型的公司組織型態,要在哪邊開公司較適合。

通常我會給的回覆都是,「如果沒有特殊目的考量,企業組織應該要愈簡單愈好」。

任何新創團隊,只要開始有開銷,就應該要考慮成立一家公司。

此階段企業可能還沒有賺錢或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但為了要支付費用或因應與合作廠商談合約等業務需求時,就需要成立一家公司,利用法人型態進行日常營運。

這時候會面臨的問題是:應該在哪裡設立公司?境外公司應設立在哪個地方比較適合?在台灣應該設立有限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茲針對這幾個問題說明如下:境外公司設立地點大部分會考慮在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薩摩亞、貝里斯、香港及新加坡等地。

在境外設立公司的優點是大部分境外公司不需要驗資,可以使用很低的面額產生技術股,並且可以給予投資人較有彈性條件的特別股。

創業家是否一開始就應考慮設立境外公司,應考量「需要性」及「成本」。

設立境外公司主要目的為設計投資架構,但若短期內並沒有考慮尋求外部投資人,則設立境外公司並不具必要性。

且境外公司大部分會收取年費,每年可能要繳交5-10萬元的維持費用,若沒有足夠資金,設立境外公司並不划算。

當創業家在營運模式尚未確立,短期內也沒有大額資金進來或不考慮複雜的投資架構之前,選擇註冊台灣公司有成本上的優勢,也是較好的選擇。

若評估新創企業自身需求之後,仍需設立境外公司,建議考慮選擇公司法制度較為完備的地點設立,如開曼群島、香港或新加坡等。

主要因未來有投資人要進行投資時,對這些地點法規熟悉,較不需要更改設立地。

另外一個考量就是因應投資人的要求,例如有些美國的創投或是加速器,只能投資美國境內企業,因此創業者若想要獲得該單位的資金協助,就只能在美國境內成立公司。

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公司型態可以選擇,比如股份有限公司(含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獨資及合夥,但對於新創企業通常建議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有限公司決議需要所有出資者同意,所以較適合短期沒有募資需求及股東人數少於三人的公司,這樣維持起來最簡單且成本也較低。

但若考慮引進外部投資人,就建議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股權來控制公司營運。

公司法給予閉鎖性公司較多的彈性,但也建議等到有外部股東加入時才需要思考設立閉鎖性公司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若尚未有外部投資人加入,且營運相對單純時,在台灣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即可。

若一旦開始有資金募集需求時,創業者可以與投資人、會計師或律師討論看看相關組織架構如何調整,來達成公司及股東間的最大共識。

建議創業者在初期思考成立公司時,可以選擇簡化的公司架構,讓團隊專心於產品及業務開發,等到商業模式確立,並有後續投資人確定要投資時,再因應投資人的需求調整,是較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本文已刊登於2016-12-2經濟日報經營管理版)完整內容請詳勤業眾信通訊2016年12月號聯絡我們新創事業服務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是否延伸閱讀相關主題



7. 新創募資程序與公司架構解析懶人包

另外,新創公司該選擇哪一國作為控股架構?國內?還是境外?究竟差異為何?什麼才是最好的股權規劃設計?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黃沛聲主持律師在本期將就 ...找新創找投資人新聞發佈相關服務我是新創公司我是投資人FINDIT新創募資程序與公司架構解析懶人包作者:創投律師Bryan2021-02-04當有投資人想投資你的公司時,就算雙方金額與條件都談好了,要到能收到股款時,都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投資人為何需要這樣長的時間來研究呢?另外,新創公司該選擇哪一國作為控股架構?國內?還是境外?究竟差異為何?什麼才是最好的股權規劃設計?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黃沛聲主持律師在本期將就新創募資程序、公司架構選擇與股權規劃設計,作一深入淺出的分析,相當值得新創公司參考。

 (圖片來源:https://bharatgrouponline.com/startup-presentation-8-points-to-put-in.php) 創業家M對各國餐點很有研究,常到處探訪一流餐廳,當然都會約好友一起用餐。

他發現,一次好的用餐體驗,可能成就堅定的生意、友情,甚至愛情關係。

於是他做了一個新APP,協助達成「與陌生人吃頓飯」這樣一件想來簡單、做起來又實在不容易的事。

M在軟體裡設計了許多保護女生與陌生人用餐的功能,因此許多女生認為使用這樣的軟體來跟陌生人一起吃飯非常安心,不會像大多數約會軟體的目的那麼赤裸與直白。

因此女性用戶穩定增加,而相應的,男性用戶數量也就隨著女性用戶的數量而倍數增加。

最近半年來,縱使在疫情期間,APP的用戶外出聚餐的數量也是不減反增,給現代人的交友提供了一個數位時代的破冰解方!M發現自己做出了很厲害的成績,因為最近不少國內外投資公司甚至主動提出願意用高額的現金投資他的公司。

其中有位投資人S對未來公司發展理念與M十分契合,雙方相談甚歡。

對方提出的條件絕佳,M恨不得能馬上簽約、立刻收款。

但諮詢律師後,M發現:原來就算雙方金額與條件都談好了,真的能收到股款至少得等上將近六個月的時間。

需要這麼長的時間究竟是為什麼呢? 募資程序經過律師解釋,M這才發覺跟S談定的只是「投資意向」。

基本上最多只是投資人依據公司單方面的簡介,基於「『假設』創辦人所述公司狀況為真實」時,先暫時決定對公司的投資想法,這只是一種投資意向,簽訂的文件也只是備忘錄性質(由於通常講定的投資內容多涉及投資價格與許多條件,也稱為「投資條件書」TermSheet),卻並沒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也就是說還沒有拘束雙方一定要投資或被投資。

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雙方都還只是經過口頭討論,但實際上公司的具體營運狀況多如牛毛,創辦人本來就不可能事必躬親,再加上公司實際營運上是否完全合法,創辦人自己也未必能確認,因此在初步的「假設」階段,專業的投資人是不可能直接簽約講定一定會匯款投資的,需要再三確認細節才能決定。

正式程序中,在簽訂投資意向書後,由於雙方已經有初步共識,因此投資人會願意花費預算委託律師、會計師等等專業人士對公司進行檢查。

相對的,公司也才會願意揭露機密資料讓投資人檢查,確認是否前述的「假設」屬實。

這就是常聽到的「實地查核」(DueDiligence)程序了。

要是公司的業務比較複雜,這些專業查核甚至會花上超過半年!畢竟投資人簽約了之後,就必須匯出白花花的現金換成股份,自然會非常慎重。

查核確認後,才會進行「簽約」及「交割(也就是匯款與發股票)」。

現實案例中,常見投資公司是開曼公司或外國企業,若要投資台灣的公司,匯款前還必須經過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准。

程序上首先這間開曼公司必須先在註冊地公證授權書,授權我國代理人律師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申請投資許可。

光是這投資申請案,要準備的資料複雜到M已經記不住了,又聽了一堆流程如公證授權書後需申請投資審議委員會許可投資、要由境外匯入外幣投資款轉換為台幣後還需投資審議委員會審定投資額,最後再進行經濟部變更公司登記等等……,最終他只記得關鍵「整個投資案到變更登記完成大約需要六個月」!原來這麼久才能動用到投資款!M心想:還好有先問,否則以為有錢卻無法發出薪水就尷尬了!以上是大多數新創公司找到投資人後需要經歷的程序,常見需要六個月左右才能收到資金,因此提醒需要籌募資金的新創公司注意自身現金存量,務必提前規劃進行,切勿等到資金不足時才開始募資,以免青黃不接。

 控股公司選擇而當新創團隊像M這樣吸引到很多投資人來洽談時,該討論的議題就不是單純的「控股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