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迷思:集中投資vs.分散投資 | 分散投資

用ETF輕鬆致富讓理財夥伴SUNNY&MONEY教你學會ETF投資術理財學園登入/註冊Togglenavigation愛活動愛閱讀最新文章專欄作者合作媒體SUNNY愛MONEY愛存錢定期定值定期定額定期定股愛看盤愛收藏ETF追蹤文章收藏愛集點首頁最新文章投資迷思:集中投資vs.分散投資投資迷思:集中投資vs.分散投資阿格力2019/05/27「我是新手,請問要怎麼買股?集中買一檔還是多買幾檔呢?」 投資股票市場的持股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而最主要的兩派為「分散投資」與「集中投資」。

曾經管理過數千檔股票的彼得林區建議:「主動型的一般投資人持股不要超過5檔」。

乍看之下很嚇人也很反常,但其實來自於大師「第二層思考」的智慧結晶;至於為何大師會有如此一說,阿格力整理了自身投資經驗與大師們的邏輯,破解為了分散而分散投資的迷思。

 一、先選產業,再求績效若選擇自己能力圈以外的產業作為投資標的,則無疑是讓自己提前埋下一顆不定期炸彈。

一般人通常喜歡選擇生技類或是電子類股來投資本夢比,認為買了都有機會大漲;最後總在自己不瞭解產業特性的情況下,在不知不覺中被大戶肢解而抬出場。

而阿格力是生技背景出身都不敢買生技股,也是只選擇自己懂的生活類股來投資。

因此集中投資之前必須選對適合自己且能掌控的產業進行研究,才可降低一開始投資的風險。

 主動投資人若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則會產生績效被分散的結果。

最主要的原因是分散投資讓持股變多,看似風險也分散了,但實際上卻必須讓「大漲的股票」與「表現一般或虧損的股票」綜合報酬率,反而變成拖累績效甚至敗給大盤。

反觀採取集中投資的策略使獲利更加集中,股票績效也跟著會更佳。

 二、投資後持續追蹤,才能確保獲利如果選擇集中投資,那就可以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持有的少數股票上。

由淺入深不斷挖掘出更多的資訊,小至新聞、籌碼、技術天天關注,甚至連十大股東有誰、持股幾張都倒背如流,大至年報及財報可追蹤至五年甚至更久以前。

分散投資股票越多檔要花更多時間及心神照顧,也無法將個股研究到很深的程度。

甚至一堆個股中有利多或利空消息時,都可能因為同時段訊息大爆炸無法立即消化,而失去最佳買賣的機會點。

 想想看一個狀況:一天要看五檔或是五天盯著一檔,哪個比較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三、你以為分散風險,其實拖垮報酬率投資股票本來就有其風險性。

集中投資就集中了投資的報酬率,對於風險也能更加集中管控,同時減少了更多未知的風險;反觀分散投資其實並沒有分散風險,反而使其不減反增,因為每次投資都必須面對不同的風險,多次投資則是累積了更多的風險。

 若以台灣50(台灣前50大公司)中為選股清單,假設20年間有一半的企業是賺錢的,那麼再設定每次總能選到好股的前提下:第一次選股將有50%(25檔好股/50檔)機率會選到好股;第二次選到好股機率則為48.9%(24檔好股/49檔);第三次選到好股47.9%(23檔好股/48檔)…第26次選到好股的機率為0,因為前25次已經將好股選光了,僅剩100%的爛股而已。

 那麼辛苦去分散投資多檔股票,努力研究了半天,真的有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嗎? 四、排除買進平庸股票,集中買進並長期持有在確認完自己的選股能力圈以後,接著從能力圈尋找較為優秀的企業來深度研究,以確保能篩選掉平庸或狀況不佳的地雷公司。

藉由嚴格的篩選原則,只選擇優秀的少數股票來投資,同時也是將風險都篩選掉了,可千萬不要認為集中投資都沒在考慮風險問題。

例如篩選食品股時,就不會選擇大飲(1231)、愛之味(1217)來投資,因為獲利不佳且公司表現平平,甚至也沒有較佳的護城河;透過嚴格的篩選方法會找出例如有「定價權」的統一(1216)、大統益(1232)等類股,想漲價的時候客戶還是只能乖乖邊罵邊買單,同樣都是食品類股體質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五、核心持股應分散不同產業別集中投資不應該集中產業,避免單一產業劇變的風險。

例如集中投資在金融類股時,只要發生金融海嘯就會第一波受到傷害;食品類股在前陣子食安風暴也是全面下殺。

因此投資時應該要分散於不同的產業,才能避免讓分散風險變成對無知的保護。

 表一:波克夏最新持股一覽表(整理自波克夏2018年第四季季報)項次股票市值比重項次股票市值比重1蘋果公司403億21.6%6合眾銀行67億3.6%2美國銀行226億12.1%7摩根大通50億2.7%3富國銀207億11.1%8梅隆銀行40億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