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必知3件事挑人工水晶體適合自己最好 | 人工水晶體後遺症

排除相關眼疾:眼睛是一個小而精細的器官,從眼角膜、虹膜、水晶體、玻璃體,​直到視網膜、視神經,任何一個構造的病變,都可能導致視力模糊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白內障手術必知3件事 挑人工水晶體適合自己最好收藏圖片來源/周書羽瀏覽數127,8502019/07/01·作者/楊雅馨·出處/康健雜誌第248期放大字體近10年來,台灣40~50歲就得白內障的人口比過去多了5成。

眼睛是靈魂之窗,白內障手術極為重要,然而人工水晶體又分好多種,究竟該怎麼選擇?「水晶體就像照相機的鏡頭。

具有屈光作用,能使光線透過並聚焦在視網膜上;其次有調視作用,可以讓眼睛看遠又看近,」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說。

水晶體在正常新生嬰兒是無色透明、精細柔軟的組織,可是隨著年紀增長,到了4、50歲左右會慢慢地變成淡黃色,年紀愈大,水晶體硬化的程度愈嚴重,且顏色也會加深。

「一旦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聚焦在視網膜,導致視野模糊看不清楚,就是白內障,」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劉瑞玲指出。

(推薦閱讀:白內障主要症狀:看遠看近都不清楚)①有礙生活才開刀 術前3步驟精密檢查白內障何時才要開刀?兩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說,白內障手術看似簡單,卻沒有任何一位醫師敢拍胸脯保證手術百分百安全。

醫師還是會建議:病人的視力模糊影響到日常生活,才需要手術治療。

劉瑞玲提醒,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95%以上)是指老年性的白內障,純粹是因為退化因素,且病人本身沒有任何眼疾,如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

其次與醫師技術也有關,術前一定要多方探聽,且最好能問到主刀醫師治療過的病人,手術才會更有保障。

「白內障手術要成功,得要有正確的診斷;想要有正確的診斷,就得有完整的檢查,」張正忠說。

廣告視力檢查:白內障形成的過程會造成屈光不良。

病人會有近視、遠視、散光等問題,術前得詳細.檢查以了解病人的視力狀況。

光學度數測量:白內障的程度,是否透過鏡片的矯正能夠改善,若是,就可配合白內障的藥水,並暫緩手術。

排除相關眼疾:眼睛是一個小而精細的器官,從眼角膜、虹膜、水晶體、玻璃體,直到視網膜、視神經,任何一個構造的病變,都可能導致視力模糊。

倘若眼睛有其他的構造病變,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不僅白內障術後的視力恢復將會受到限制,也攸關人工水晶體的挑選。

張正忠提醒,術前檢查對眼科醫師來說很容易,最重要的還是白內障是否影響到病人日常生活。

如變得容易摔跤、切菜時會切到手等,「以前能做的事情,現在不能做了或做不好,病人及家屬得認真思索是否該動手術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②最好兩眼分開手術 以避免感染雖然白內障手術在技術上是可以雙眼同時進行,但是對病人而言,術後兩眼都得用紗布包覆,生活上會非常不便,因此多半建議一次手術一眼。

廣告劉瑞玲表示,白內障術後最令人擔心的除了外傷撞擊,其次就是眼球細菌感染。

如果兩眼同時開,又發生感染,縱使用了抗生素控制,卻也可能傷及神經細胞,甚至有失明危險。

「每位病人都不應該把自己暴露在這樣的風險中,一次一眼,兩眼的手術間距約2~4週,除非是失智症的長輩、先天性白內障必須採全身麻醉,才會考慮雙眼同時進行治療,以減少多次全身麻醉的風險。

」目前白內障手術大多是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進行局部麻醉,手術時間依個人白內障病況會略為增減,通常約20分鐘左右完成。

在白內障過熟或合併其他疾患的情況下,亦可施行「眼球後麻藥注射」的方式進行局部麻醉。

(推薦閱讀:白內障一定要動手術嗎?)③術後第1個月最重要 用眼30分休息10分白內障術後1個月最重要,尤其是術後第1週。

「寧可第1個月好好費心照顧,往後就可以輕鬆過日子。

一旦意外發生,對眼睛的傷害很大,甚至難以補救!」劉瑞玲說。

避免用力:白內障的傷口約0.2公分,基本上是不縫線的,術後若用力眨眼睛、揉眼睛,可能會導致傷口裂開。

此外也要避免外力撞擊。

因此,術後醫師會給病人戴上金屬眼罩,避免病人不舒服反射性揉眼睛外,也可以提醒周圍的人,避免碰撞到病人。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