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程線上化,關鍵是教學再設計(Teaching re-Design) | 線上課程設計

大學課程有專題、實習、實驗。

大學教學線上化並不等於視訊或影片。

全球大學因疫情全力發展線上教學;疫情結束,高教線上教學何去何從? 議題松好棒課程線上教室註冊/登入好棒課程議題松線上教室註冊/登入93d7c08f-1253-44fd-926b-f1e52f5246fa大學課程線上化,關鍵是教學再設計(Teachingre-Design)作者:謝昆霖2021-05-21 大學課程線上化,關鍵是教學再設計(Teachingre-Design)謝昆霖致力於促進高等教育的教學創新。

圖/UniHub 3月10日,哈佛大學通知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課程改為線上教學。

並不是因為有人確診而是為了超前部署:趁流行病在大學校園開始傳染前事先拉開社交距離。

拉開社交距離(SocialDistancing,社交疏遠)的目的是阻止或減緩傳染病蔓延的感染控制手段。

學生與老師齊聚的學校與教室,極易發生飛沫傳播、環境污染傳播(fomitetransmission),正是病毒傳播的溫床。

 截至3月19日止,全球已經有許多國家關閉大學,這包含了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的頂尖大學,數百所大學的課程全面線上化,力求停課不停學。

線上遠距學習,自然就是阻止傳播的有效手段。

這是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同時有上千萬個大學生全部在線上學習。

 但問題是,疫情結束之後會不會全部回到傳統的模式呢?如果不會,全球高教的未來又是什麼呢? #全球高等教育受流行病衝擊,也是全面教學轉型的契機 若以相同語言來說,大學教育的招生其實是區域競爭市場。

以台灣的大學來說,競爭對象除了國內大學,更包括中國、香港、甚或是新加坡的大學。

因此我傾向把衝擊的評估範圍放大到全球範圍進行比較而非侷限於台灣的內部。

 以武漢肺炎目前的全球流行結束的時間點,有人預期六月、八月、甚至有人說2020年冬天會捲土重來。

也就是說,全球高教的線上學習文化、習慣有至幾個月的養成期。

 以全球的尺度觀之,這幾個月的養成會產生不同的衝擊,可以分成三種角色討論: 》對學生而言,不論國教、高教、技職體系,都已經全面體驗過線上教學(不論體驗是好是壞)。

而學生作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native),建立線上學習的文化較快。

雖然線上學習自主性高,但卻更依賴更高度的自律學習。

而低度學習自律一向是學生的痛點,也是逃離學習的好時機。

部份學生可能經歷過優質的線上教學體驗,這會讓他們對未來的線上教學更為挑剔。

 》對教師而言,雖然硬生生轉變教學習慣是痛苦的,但至少教了幾個月,完全不能接受的離開了、可以接受的習慣了。

留下的教師,基本上對線上教學有一定意願、也有各自的解決方案。

留下來的大學教師,會有較高的意願改良線上教學的內容。

大部份的大學教師可能會發現,原來之前的教學都值得重新設計。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未來有機會推動。

 》對校方而言,線上教學的研發、硬體、人力,會在這幾個月大力投資下去。

對投資報酬率而言,這麼大的投資不可能接受只使用幾個月就不再使用。

線上教學的所有成果不會全面消失,而且會促進學校思考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O2OTeachingandLearning)。

以校方高層會傾向把線上教學的資源持續利用,攤題成本、提高效益,甚至是創造亮點。

 #第一次真正大規模改寫200年來的教學模式 19世紀的大學上課場景,在21世紀還是沒有結構性的變化。

圖/ERCSecure 事實上,歷經200年,19世紀的大學上課場景依然沒有結構性的變化。

 以台灣為例,雖然近十年開始有「部份課程」開始提倡和應用「翻轉學習」(Flippedlearning)、或「翻轉教室」(Flippedclassroom)。

可惜的是,絕大部份主修課程的上課場景還是「同一時段、同一場域、集體、一位老師對多個學生、講堂式、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在過去,「學校」是「學習中心化」的代表角色:學校集中所有的教學資源(包括老師、教室、教材、教具……),讓教學資源統一化、規格化達成最有效益的投資。

所有的老師、學生,必需固定在同一個期間,集中到同一個場域教學才算是完成學習。

我曾遇過有些核銷會要求檢具「發生上課事實」的照片,彷彿學習一定「有聽課的行為」才能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