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理論 | 股票投資組合選擇

Campbell,Chan,Viceira (2001)等用VaR(一階向量自回歸)模型來分析長期投資者的消費和資產組合選擇問題。

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的可預測性增加了投資者對於股票投資的需要, ...投資組合理論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Theory)目錄1投資組合理論簡介2投資組合理論的提出[1]350年代以前的投資組合理論[2]4最優投資組合的選擇5馬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及其擴展[2]6投資組合理論的主要內容[3]7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及其擴展[2]8現代投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1]9投資組合的思想[1]10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1]11投資組合理論的新發展[2]12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1]13投資組合理論在應用上的問題14投資組合理論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應用15相關條目16參考文獻[編輯]投資組合理論簡介  投資組合理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投資組合理論指的是馬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Markowitz(1952)–aboutPortfolioSelection;而廣義的投資組合理論除了經典的投資組合理論以及該理論的各種替代投資組合理論外,還包括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證券市場有效理論構成的資本市場理論。

同時,由於傳統的EMH不能解釋市場異常現象,在投資組合理論又受到行為金融理論的挑戰。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的提出[1]  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Theory),併進行了系統、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

  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早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組合選擇和資產配置。

但是,我國的證券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該理論是否適合於我國股票市場一直存有較大爭議。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投資組合是規定了投資比例的一攬子有價證券,當然,單隻證券也可以當作特殊的投資組合。

  人們進行投資,本質上是在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中進行選擇。

投資組合理論用均值—方差來刻畫這兩個關鍵因素。

所謂均值,是指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單隻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權重為相應的投資比例。

當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紅派息和資本增值兩部分。

所謂方差,是指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

我們把收益率的標準差稱為波動率,它刻畫了投資組合的風險。

  人們在證券投資決策中應該怎樣選擇收益和風險的組合呢?這正是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的中心問題。

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理性投資者”如何選擇優化投資組合。

所謂理性投資者,是指這樣的投資者:他們在給定期望風險水平下對期望收益進行最大化,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對期望風險進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優化投資組合在以波動率為橫坐標,收益率為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中描繪出來,形成一條曲線。

這條曲線上有一個點,其波動率最低,稱之為最小方差點(英文縮寫是MVP)。

這條曲線在最小方差點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馬考維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對應的投資組合稱為有效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有效邊界一條單調遞增的凸曲線。

  如果投資範圍中不包含無風險資產(無風險資產的波動率為零),曲線AMB是一條典型的有效邊界。

A點對應於投資範圍中收益率最高的證券。

  如果在投資範圍中加入無風險資產,那麼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是曲線AMC。

C點表示無風險資產,線段CM是曲線AMB的切線,M是切點。

M點對應的投資組合被稱為“市場組合”。

  如果市場允許賣空,那麼AMB是二次曲線;如果限制賣空,那麼AMB是分段二次曲線。

在實際應用中,限制賣空的投資組合有效邊界要比允許賣空的情形複雜得多,計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動率-收益率二維平面上,任意一個投資組合要麼落在有效邊界上,要麼處於有效邊界之下。

因此,有效邊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優投資組合,理性投資者只需在有效邊界上選擇投資組合。

[編輯]50年代以前的投資組合理論[2]  在馬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提出以前,分散投資的理念已經存在。

Hicks(1935)提出了“分離定理”,並解釋了由於投資者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