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定價與價格管理 | 如何為產品定價

產品定價與價格管理PrintDetailsWrittenbyRICHIECategory:行銷管理Published:24November2020Hits:1332行銷管理行銷活動涉及價值的交換,而「價格」(Price)就是用來表示為了取得某個有價值的產品,消費者必須付出的金額。

狹義的價格觀念,是以貨幣衡量,也就是貨幣付出(MonetarySacrifice)。

然而,時間、精力與精神等非貨幣付出(Non-MonetarySacrifice)也會影響購買行為。

價格在行銷管理上扮演以下的角色:(一)有彈性的競爭武器與經營工具;(二)影響營業額與利潤;(三)傳達產品資訊。

價格經常用來搭配其他的行銷組合,以達成公司或個別品牌的目標,包括:(一)建立高品質形象;(二)提高市場佔有率;(三)牽制競爭者;(四)追求財務績效;(五)生存或回本。

影響定價的因素影響定價最重要的三大因素為:產品成本、消費者認知與反應、競爭者。

產品成本包括「固定成本」(FixedCost)與「變動成本」(VariableCost);通常產量越多,單位成本越低,即「規模經濟」(ScaleEconomy);但是當產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單位成本也可能會提高。

此外,隨著生產或銷售經驗的累積,由於「經驗曲線」(ExperienceCurve)或「學習曲線」(LearningCurve)的效果,單位成本也可能下降。

消費者願意或能夠負擔的價格上限,往往是定價的重要參考。

一般而言,需求與價格成反比,即價格越高,需求越低;然而「炫耀財」(ConspicuousGoods)卻是價格越高銷量越大。

定價也要考慮「需求價格彈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也就是消費者的價格敏感程度。

彈性小則代表價格變動不太影響需求,適合訂定高價位以增進收入。

包括以下情況:(一)產品具有獨特性而不容易被取代;(二)消費者對於替代品的資訊不足;(三)產品品質不易相互比較;(四)產品價格佔購買者收入的比率非常小;(五)產品的部分成本能夠以其他名目計入;(六)該產品必須與其他產品或資產配合使用;(七)產品具有炫耀性質。

 此外廠商面對競爭者的數量、規模、經營策略等,也會影響定價。

當競爭者不構成威脅,且消費者需求殷切,價格通常偏高;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價格通常不會太高。

其他影響定價因素還有通路(如零售店的交易量、議價能力等)、法令規範(如公平交易法禁止聯合漲價或約定轉售價格)等。

主要的定價方式成本、消費者、競爭者是影響定價最普遍、最重要的因素。

企業因為對這三項因素的考量比重不同,而產生不同導向的定價方式。

(一)成本導向定價(Cost-OrientedPricing):以成本與利潤為主要考量重點的定價方式,基本原則是能確保產品獲利。

常見的方法有「加成定價」(MarkupPricing)與「目標利潤定價」(TargetProfitPricing)。

加成定價又分為「成本加成」(MarkuponCost)及「售價加成」(MarkuponSellingPrice)。

目標利潤定價則是以某個目標利潤為依據來設定產品價格;涉及「損益平衡分析」(Break-EvenAnalysis)。

另外還有以「投資報酬率」來計算價格的方式,稱為「目標報酬定價」(TargetReturnPricing)。

(二)消費者導向定價(Consumer-OrientedPricing):根據消費者的價值觀來決定價格。

包括消費者對產品的「知覺價值定價」(PerceivedValuePricing),或者訂出比消費者預期還要低的「超值定價」(ValuePricing)。

(三)競爭者導向定價(Competitor-OrientedPricing):包括以競爭者價格為依據的「現行價格定價」(Going-RatePricing),及公開招標的「競標定價」(Sealed-BidPricing)。

競標定價法涉及「期望利潤」的觀念。

除了上述基本的定價方法,企業為因應特定情況,還得採取相關定價措施。

 新產品定價企業推出新產品時,如果是以高獲利為目標,會採行「吸脂定價」;如果以擴大市場佔有率為主要目標,可採取「滲透定價」。

(一)吸脂定價(Market-SkimmingPricing):企業在產品上市初期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