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 | 儲蓄英文

储蓄,是指从收入中不用于消费或将其延遲消費而结余出的一部分资金,存放于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获得利息的个人理财方式。

儲蓄方法 ...儲蓄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儲蓄,是指從收入中不用於消費或將其延遲消費而結餘出的一部分資金,存放於在銀行開設的個人帳戶內,經過一段時間後可獲得利息的個人理財方式。

儲蓄方法包括把金錢存入銀行作存款,或者儲起作退休計劃[1],也包括減少支出,例如節省經常性開支。

從個人財務策劃的角度來説,儲蓄特指低風險保存資金,例如使用存款戶口累積資產,而非進行較高風險的投資。

對於什麽才算作儲蓄,仍存在爭議。

例如,個人收入一部分用於償還按揭貸款,而非即時消費,這可能符合儲蓄的廣義,但未必每個人也同意償還貸款是一種儲蓄行爲,因爲那筆還款金額已非歸屬個人所有。

在美國,計算國民生產總值時,一般不把利息還款算作「儲蓄」,除非應收的機構和個人把該筆款項儲起。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供一個有關儲蓄的簡單定義:儲蓄的意義是收入超過其被用之於消費的部分[2][3]。

「儲蓄」(Saving)和「存款」(Savings)是兩回事。

前者指一個人的資產淨值增加,而後者則指一個人資產的一部分,通常是活期或者定期儲蓄戶口的存款,或者一個人的全部資產。

儲蓄是一種持續發生的活動,一種現金流的變化;存款是可以在任何一刻存在的事物,是關於現有儲藏物的變化。

目錄1儲蓄與投資2現在和將來的消費3儲蓄的動機3.1利率3.2儲蓄傾向3.3節儉悖論4個人財務策劃的儲蓄4.1差額分析4.2低風險選擇5腳註6參考書目儲蓄與投資[編輯]儲蓄與投資是密切相關的。

儲蓄以停止購買消費性物品和服務為代價,讓累積的資源改爲投資於生產固定資本,例如存貨或者機器[4]。

因此儲蓄對於固定資本的增加非常重要,它主要支配經濟增長。

古典經濟學家相信個人淨收入會用於儲蓄和消費兩大用途,而儲蓄又會最終轉化成投資,他們相信儲蓄量和投資量總會相等[5]。

當中,儲蓄是消費者的行爲,投資是企業家的行爲[6]。

然而,按照凱恩斯的觀點,儲蓄增加並不和投資增加的量一致,因爲這個結論是以薩伊定律為基礎,但他相信薩伊定律並不正確[7]。

如果儲蓄是收藏在床下或者跟金融中介人無關的其他地方,這就沒有機會讓這些儲蓄量循環用於商業上的投資[8],凱恩斯指出,資本不足以致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支撐後續的投資活動,説明資本邊際效率不足[9]。

這表示儲蓄或許增加,投資卻沒有相應增加,可能導致需求上的落差,這些皆反映在存貨的堆積、生產的中斷、收入減少和失業,最終導致經濟衰退。

如果落差是由儲蓄低於投資所造成,從短期來説,它可引起總需求的增長和經濟繁榮。

反之,長期的儲蓄低於投資,則會令投資減少和削弱將來的經濟增長,未來的經濟增長是以前述的現有即時消費來增加投資所創造。

但是,只要儲蓄存入政府或者中央銀行(對後兩者來説,這是一種貸款),資金就可以循環流通在經濟體系之內。

凱恩斯相信,透過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儲蓄和投資的數量可以相等。

在原始的農業經濟,儲蓄可以表現為持有最佳品質的玉米收穫,作為下一耕種季節所需的玉米種子。

一旦作物被完全消耗,農業經濟將退步至打獵和採集的生產形式。

現在和將來的消費[編輯]早期的一些經濟學家,將儲蓄稱之爲「節制」[10]或「等待」[11],意即現在人們抑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將購買力留待以後或者取消追求滿足這種欲望。

凱恩斯指出,個人進行儲蓄的行爲與將來的消費決策毫無關係可言[12],縱使今天的決策為取消消費,並不代表他一定會在將來的時期進行另一筆消費彌補今日的忍慾。

凱恩斯說:“它並不是用將來的需求來代替今天的消費需求——而是單純減少今天的需求。

[12]”而且,將來的消費在多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現在的消費的經驗,產生的結果便是對消費品的需求減少,對投資的需求也會減少。

要將今天減少的需求在以後補回,消費者就必須有意識把儲蓄當作對將來消費的預備。

消費的延期對就業量仍然存在不利的影響,就業始終需要滿足現在的消費支撐[13]。

“儲蓄僅僅代表得到「財富」的欲望,即想要得到一種能在任何時間消費任何物品的能力。

[13]”儲蓄的動機[編輯]凱恩斯認爲利息率能衡量貨幣持有者不願意放棄流動性的程度[8]。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