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問題在制度!——我們需要甚麼樣的年金體系? | 台灣社會保險問題

2017/03/13,社會此為全教總於5月發起的抗議年金改革活動。

PhotoCredit:全教總保你有年金巷仔口社會學巷仔口社會學的文章,由國內外社會學者貢獻所寫,作為一個社會學科普的公共部落格網站,希望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葉崇揚(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灣年金改革:從福利擴張到福利削減年金制度,一直以來就是福利國家的核心政策之一,而且往往成為福利國家改革的主要焦點,不僅是因為國家花在年金支出上的比例往往是最高的,也因為年金制度是福利國家面臨財政危機時,第一個被檢討的福利制度。

從1980年代開始,西方福利國家以及日本和韓國開始一連串的年金改革,包括提高退休年齡、減少給付以及加入自動調整機制等一系列削減措施,即是希望能夠在人口高齡少子化的情況下,讓年金制度能夠在國家財政穩定的情況下,保障個人退休的經濟安全(OECD,2015;Torp,2015;Yeh,2014)。

同樣的,台灣在歷經十幾年的討論,在2008年引進國民年金保險以及勞工保險年金化,也終於開始面臨年金支出過高危及國家財政問題,開始年金改革的討論。

2012年,雖然年金改革的聲音一度出現,但是卻草草落幕。

2016年,民進黨不僅獲得總統選舉的勝利,同時在執政之後,信誓旦旦地要完成年金改革,並在一年內將年金改革草案送進立法院。

在520之後,隨即成立年金改革委員會,並邀請社會各界於每周舉行一次的委員會中進行討論。

雖然進行了20次的委員會討論,但是年金改革委員會中的參與者,幾乎各言爾志,毫無共識。

在此一情況下,年金改革委員會於2016年12月31日舉行了第一次的北區國是會議,但在場外抗議的民眾闖入會場之後,同樣草草結束。

2017年1月時,分別再於南部、中部和東部舉行了三次國是會議,同樣都面臨了激烈的抗議。

於南部舉行的國是會議,甚至部分與會人士甚至在抗議民眾的阻擋下,不得其門而入。

即便如此,全國國是會議依然於1月22日在總統府舉行,場外依然聚集了抗議民眾。

討論了數個月的年金改革方案,在紛紛擾擾的過程中草草結束之後,終於有個比較明確的版本出現。

年金改革方案的內涵年金改革辦公室洋洋灑灑地列出了年金改革的必要性與急迫性,但可歸納為兩點。

第一,年金體系的財務問題,這也是台灣年金改革最主要、最被期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目前台灣年金體系的財務問題可從支出面和收入面來看。

從支出面而言,目前部分職業類別的年金給付所得替代率過高,再加上未來預期人口結構逐漸高齡化,將使得領取年金給付的人數越來越多。

從收入面而言,也就是年金體系的保費收入不足,主要是因為目前保費費率過低以及繳納保費的工作人口太少所造成。

第二,制度分歧複雜與分立,造成社會不公平。

目前台灣的年金體系採取職業分立的社會保險制度,不同的職業類別分屬於不同的社會保險以及不同的職業年金體系中;同時,不同的年金制度卻存在著不同的給付率、保費費率等等。

這不僅未能做到過去討論年金制度時所宣稱的「制度分立、內涵整合」的原則,同時也造成職業類別之間的不平等。

因此,日前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所提出的改革構想以三大目標為主,分別是(1)健全年金財務、促進制度永續;(2)確保老年生活、經濟安全無虞;(3)兼顧職業衡平、實現世代互助。

雖然羅列數點改革要點,但是基本方向即是「少領、多繳和延退」。

少領,即是削減軍公教人員的年金給付率以及取消特殊規定(18%或者是黨職併公職)。

多繳,即是緩慢增加各類社會保險的保費費率到18%或者以上。

同時,在財務平衡計算公式中,納入自動調整機制,也就是在計算保費費率和給付水準時,必須同時考慮到人口因素和經濟成長等結構因素。

藉由這些措施解決年金體系的財務永續問題,並且使軍公教人員的年金給付水準降至與勞工類似,而達成內涵一致的目標。

最後,則是延退,則是將退休年齡或者是請領給付的年齡提高到65歲。

PhotoCredit: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年金改革的政治難題此次民進黨政府所提出來的年金改革方案,其基調即是透過削減軍公教退休人員的年金給付,在未來逐漸地增高保費以及延長退休年齡。

此種福利削減的作法,在世界先進福利國家中,如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幾乎都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陸續發生,當時也如同台灣一般引起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