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40M 换线了真不错 | 訊號線 粗細

有這種道理嗎 :roll: 耳機線小弟就不知道了。

但是小弟最熟悉的古河訊號線、電源線,都是愈粗愈好聽。

動態、韻味、音樂表情、耐聽程度表現都更好。

AndAudio.com聊耳機、品音樂、論音響、玩電子DIY以及哈拉風花雪月的地方討論區首頁‹耳機相關討論群‹新耳機系統討論版變更字體大小列印模式問答集  進階搜尋  註冊  登入给240M换线了真不错~!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版主:aeolusyung,zhang230631,suzumiyaminami發表回覆74篇文章•第2頁(共3頁)•1,2,3由Argerich發表於週六4月09,200510:57pmkalimdor寫:Argerich寫:有聽人家說過耳機線/訊號線太過粗的話聲音反而比較難聽......有這種道理嗎耳機線小弟就不知道了。

但是小弟最熟悉的古河訊號線、電源線,都是愈粗愈好聽。

動態、韻味、音樂表情、耐聽程度表現都更好。

kalimdor兄,小弟我找到了一些網路的資料,僅節錄幾段供您參考!<節錄自http://info.av.hc360.com/Html/001/002/4088.htm>「最早的訊號線,基本上都採用單蕊架構的同軸導線,這是1930年代為了電話的長距離傳送所開發出來的。

由於低信號損失,一條導線上能傳送多數的訊息,不易受外來噪聲的影響等,因此同軸導線能應用於所有的信號傳送上。

不過後來發現,一般的同軸導線其中心導體為一條單線單線太細會使電氣阻抗增加;太粗的話,則頻率高的訊號不易透過。

因此有人將多數比頭髮更細的導線束成一股使低頻到高頻的傳送損失減少;但又有人發現,細線的截面積較小,中低頻段的信號「流通效率」較高頻差,所以他們利用不同粗細、個別絕緣的導體,負責不同頻段信號的傳輸,如此即可避免集膚效應,同時又能夠達到全面性的要求。

了解材料的重要性,接著我們知道,原來架構也真的很重要,同樣的材質與同樣的屏蔽,但只要線徑粗細或纏繞模式有異,結果將相差十萬八千里。

」Argerich討論區版主 文章:0註冊時間:週六3月29,20034:53pm回頂端由Argerich發表於週六4月09,200511:24pm另外有一點小弟想說的是,看起來比較粗的線,不一定裡面的導線線徑就比較粗...有時候只是外層披覆的隔離比較厚或是設計比較不同。

到目前為止,小弟我還是不認為線徑越粗,聲音就會越好∼耳機線的說法,是和別人聊天時聽說的......不過後來想想我應該會把耳機線歸類在訊號線家族裡∼那麼可能發生在訊號線上的現象,在耳機線上出現也並不令人意外......Argerich討論區版主 文章:0註冊時間:週六3月29,20034:53pm回頂端由kalimdor發表於週六4月09,200511:37pmArgerich寫:另外有一點小弟想說的是,看起來比較粗的線,不一定裡面的導線線徑就比較粗...有時候只是外層披覆的隔離比較厚或是設計比較不同。

到目前為止,小弟我還是不認為線徑越粗,聲音就會越好∼耳機線的說法,是和別人聊天時聽說的......不過後來想想我應該會把耳機線歸類在訊號線家族裡∼那麼可能發生在訊號線上的現象,在耳機線上出現也並不令人意外......謝謝您提供的資訊小弟舉古河訊號線、電源線為例,說「愈粗愈好聽」也不是指導線線徑粗,而是指它們外觀看起來比較粗。

古河粗的線,蕊數也比較多,蕊數愈多(也愈粗),聲音的確愈好,沙魚訊號線/電源線也是如此。

記得在Head-fi上看到有人解剖ATHL3000,那條3M的純銀耳機線也不是單一線徑,是多蕊的。

Speaker:ZingaliP1AMP:RestekChallengerCable:Speaker-Siren,Audio-MusePower:FurukawaPower-Muse,FS4BTW,ATLThe-SunkalimdorSR40 文章:0註冊時間:週日5月11,20038:21pm回頂端由windwalker發表於週六4月09,200511:38pmArgerich寫:不過後來想想我應該會把耳機線歸類在訊號線家族裡∼那麼可能發生在訊號線上的現象,在耳機線上出現也並不令人意外......我倒是覺得應該像是SPKcable....@@|||不過依我自己做了幾條線的經驗....訊號端是"剛好就好"....過粗過細都有可能衰聲....負端也是..........windwalkerSR40 文章:2註冊時間:週四10月10,20021:03am來自:偽裝成台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