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身份非免死金牌,惡意行為仍然不受保障|樂誠勞資顧問 ... | 職災休養認定

職災身份非免死金牌,惡意行為仍然不受保障|樂誠勞資顧問--1111社群討論區-工作、職場、專業技能分享我要問首頁焦點新聞影音專區公聽會名師座談直播有問必答會員提問常見問題美容美髮業製造業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醫療護理業百貨零售業名師好文秒懂小幫手最新法規與函釋1HR我要問000好友邀請沒有新的請求看更多私人訊息沒有新的請求看更多好友動態沒有新的請求看更多搜尋搜尋目前群組搜尋全部群組會員登入焦點新聞影音專區公聽會名師座談直播有問必答會員提問常見問題美容美髮業製造業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醫療護理業百貨零售業名師好文秒懂小幫手最新法規與函釋我要問000好友邀請沒有新的請求看更多私人訊息沒有新的請求看更多好友動態沒有新的請求看更多搜尋搜尋目前群組搜尋全部群組會員登入找工作文字放大置頂職災身份非免死金牌,惡意行為仍然不受保障|樂誠勞資顧問文字放大勞資大平台446發表2019-03-0514:15:13upvote0favorite0 小敏(化名)在公司擔任行政人員,負責接待客戶與文書工作。

 一日在工作現場抄料號的過程中,遭倒塌的布捲撞到,導致左手的無名指骨折,隔日小敏隨即以職災事由向公司申請公傷病假,並出示「宜休養一個月」的診斷書;雖然老闆直覺無須休養至一個月,但念在小敏是公傷造成的,也只好同意;就在一個月的公傷病假即將屆滿之際,小敏主動表示傷勢未好,並以Line傳了一張近日復診的診斷書,上面再次記載「宜休養一個月」。

 人事主管將此事告知老闆,老闆除了無奈之外,一時之間,也想不到什麼應對的方法。

究竟對於職災員工不合理的請假要求或診斷證明,事業單位該如何因應呢? 勞基法第59條明確定義雇主於勞工發生職業災害時,應負擔補償義務;其中,「原領工資補償」是最容易產生爭議的區塊;此乃因原領工資補償係以「醫療中」與「不能工作」為補償前提,由於法律並未定義何謂「醫療中」、何謂「不能工作」,所以,實務上往往都以醫師開立的診斷證明書為判斷之依據,導致有部分勞工於職災發生後,在「宜休養」三個字的庇護之下,即便超過合理之療養期間,仍舊無須出勤且坐領全薪,不但老闆氣得直跳腳,對其他員工也不公平。

 宜休養就等於不能工作?為了確認無法工作之天數,多數都必須仰賴專科醫師所開立的診斷證明,但是,診斷書上常見的「宜休養」三字就等同於不能工作嗎? 依勞動部98年勞動3字第0980078535號函釋略以:依勞工請假規則第6條規定,勞工因職業災害而致殘廢、傷害或疾病者,其治療、休養期間,給予公傷病假。

該公傷病假之期間,依實際需要而定。

雇主若對勞工請假事由有所質疑時,可依同規則第10條規定,要求勞工提出有關證明文件。

又,上開證明文件應足顯勞工之實際需要醫療期間。

另外,台灣高等法院103年勞上字第105號判決中也提到:『且其內容僅載有:「病患於102-3-7至門診追蹤,目前右手疤痕萎縮及關節僵硬,建議持續復健治療及休養兩個月」,無從認定在不影響上訴人復健治療之前提下,上訴人有完全不能從事任何工作之情形。

』可見,法院在遭遇類似案件時,也持相同之見解;因此,宜休養並無法概括等於不能工作,是否不能工作,須視實際情況由醫師於診斷證明書上詳加記載,始有認定之效力。

 不能工作之定義不能工作一詞範圍甚廣,法律雖未多加定義,但實務上面對職災勞工時,仍有一定的判別標準。

 勞動部85年台勞動三字第100018號函釋略以,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係指勞工於職災醫療期間不能從事勞動契約中所約定之工作。

然而,法院在處理類似爭議時,卻採不同之見解。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勞上易字133號中提到:「勞工於職業災害醫療期間,如雇主欲提供簡易輕便之工作而為勞工能力所能負擔,勞工自不得任意拒絕;」、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95年度重勞上字第5號判決中亦指出:「再謂可工作之能力,除指勞工可從事勞動契約原所約定之工作外,並兼指勞工得從事勞動契約原未約定,但依勞工當時傷勢可負擔之工作在內;」、台灣高等法院101年度重勞上字第25號判決亦認為:「勞工於職災傷害醫療期間,如經雇主合法調整其工作,或勞工已堪任原有工作,而其工作已無礙於職災傷害之醫療者,勞工仍有服從雇主指示提供勞務之義務」。

 可見,實務上所謂不能工作係指在不影響職災勞工復健治療之前提下,完全無法從事任何工作,始符合「不能工作」之真意。

 第一頁12最末頁單頁閱讀模式樂誠勞資顧問職災upvote0favorite0upvote0favorite0回覆vacationQuestion會員登入(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Facebook留言上一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