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 | 電子商務發展歷史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估計,電子商務的價值在西元2001年時已達到美金3千億元,在未來的數年至數十年間,企業朝向電子商務發展已成為一股不可避免的趨勢及潮流。

以電子資料 ...企業整合教材/4.網路行銷/各章目錄/Chap2Chap2-網路歷史 By丘宏昌助理教授、王安祥副教授、楊達立副教授、謝依靜助理教授<中文>四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 利用電腦網路從事電子商務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1960年代,由於當時的電腦網路環境僅限於學術與研究單位,使得在業界?有太受到注意,到近年來,網際網路的出現?了電子商務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概略上可分為以電子資料交換(EDI)為主的電子商務和以網際網路為主的電子商務兩個階段。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估計,電子商務的價值在西元2001年時已達到美金3千億元,在未來的數年至數十年間,企業朝向電子商務發展已成為一股不可避免的趨勢及潮流。

以電子資料交換(EDI)為主的電子商務大約是從1960進行至1990年,從技術發展的觀點來看,利用電子通訊的方式進行商業貿易活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早在1960年代,商業往來就開始以電報文件傳遞的工作;在1970年代又普遍利用方便、快捷的傳真機來替代電報,但是由於傳真文件是透過紙張列印來傳遞和管理資料,無法將資料在傳遞過程中直接輸入到電腦系統中,因此在1980年開始採用EDI(電子資料交換)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初雛形。

電子資料交換是1980年代發展的一種在各公司之間,依據標準格式(聯合國UN/EDIFACT或ANSIASCX12)傳輸交易定單、發票等商業文件的電子傳遞手段,它結合電腦與通訊的技術,取代傳統的文書作業並減少人工重新作業(輸入與輸出)介入,達到電腦化自動處理的功效,它是電腦網路及企業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在國內以電子資料交換(EDI)為主的電子商務成功範例為關貿網路,它是國內第一個提供電子資料交換服務的網路中心,扮演類似電子郵局之角色,提供客戶之間安全、便捷的電子資料交換管道。

由於電子資料交換之資料傳遞格式複雜,技術層次過高,?離了實用性,EDI的標準要依照一定的處理步驟與轉換,對於一般企業而言,並不易掌握與應用,只有在大型企業或海關通關才會使用,因此限制了以電子資料交換的電子商務應用範圍。

到1990年代中期後,網際網路迅速走向普及化後,逐步地從大學、研究機構走向企業和民間,其功能也從資料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資訊傳播工具。

從1991年起,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網際網路,從此改變傳統許多商務交易方式。

1993年起,網際網路開始引起商業界的注意,日本的ISP業者InterConInternationalKK(IIKK)第一次提供商業Internet的連接。

1994年第一家網路?行FirstVirtual正式開始營運。

美國政府為促進電子商務的普及與發展,在網際網路商業活動還未普及時,以政府出資讓企業免費使用網際網路,1997年5月份,當時克林頓政府又推行所謂Internet-Tax-Free-Zone(網際網路免?區)方案,此一方案計畫在全球範圍?,透過網際網路所購、銷的商品不加?,其中包括關?和營業?。

這個政策得到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國不同程度的支持。

所以在當時網際網路免?區,可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意義影響甚遠。

1997年7月1日克林頓政府公布全球電子商務行動剛要,其中定義兩種商務類別,分別是企業與企業(B2B)的電子商務與企業與客戶(B2C)的電子商務。

前者主要?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資料交換商業聯繫,企業間電子商務網路自動化的過程可分為三項:分別是企業內部處理的自動化、網路上企業間交易過程的自動化、以及電子型錄和數據資料的自動化。

對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已不僅僅只是一個新的配銷通路的代表,或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的方法,而是提供企業一種迥然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電子商務對企業管理各功能,如資訊、客服、人力、行銷等都具有莫大的影響力;而後者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即是所謂之線上購物,自從網際網路開放商業用途以來,它展現出可以接觸到消費的潛能而快速的成長。

從零售商、出版商、旅遊業、銀行業等紛紛聚集到網際網路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吸引網路使用者消費。

電子商務影響範圍,囊括各行各業,扮演在供應商與客戶間流通商品的物流業也相繼投入這股潮流之中。

1999年,第一個提供全面服務的網路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