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大哥大維修中心電話?推薦回答

作者:駒込武

  帝國、殖民、教會、反抗   臺灣人主體,如何在學校之夢中展現?   臺灣在清代納入中華帝國的邊疆,十九世紀開港後開始受到大英帝國的影響,隨後於十九世紀末成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這些帝國勢力盤根錯節,英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師於1885年設立之「臺南長老教中學校」即為這三大帝國相互交錯的特殊場域。在如此時空背景中,「臺灣人的學校」之夢逐漸浮現。   本書時序自鴉片戰爭至太平洋戰爭大約橫跨一百年...

作者:楊儒賓

  《五經》是儒家的聖經,是道在人間的文本顯像,朱子編訂的《四書》則是八百年來儒家的新聖經。本書主張構成理學經學的核心著作除朱子編訂的《四書》外,還當加上《易經》,《四書》與新詮釋觀點的《易經》可合稱為《新五經》。從《五經》到《新五經》的典範轉移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大事因緣,也可說是一場寧靜而影響深遠的精神革命。理學各學派依賴的經典依據各不相同,但幾乎都從這五本經典汲取精華,以立宗旨。《新五經》...

作者:陳立勝

  源遠流長的「修身」傳統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時代:(1)隨著遊士階層出現,而於春秋戰國之際形成了德行培育的時代,修身目標是「君子」,修身焦點是德性與德行的培育。(2)隨著平民社會的到來,而於唐宋變革之際形成了心靈操練的時代,「工夫」目標是「成聖」,工夫對治的焦點是「意念」,工夫修煉範圍、深度均有重大拓展與深化,多元化、專題化的工夫技術日趨流行,「復其初」工夫論模式取代了先秦的「擴充」與「改造」...

作者:紀志昌

  本書之撰作,乃將史料文獻中有關南朝談辯的紀錄作出歸納、分類、統整,藉由詳實的資料引述,觀察「南朝清談」在形式與內涵發展上的「複合性」特質,從而指出「南朝清談」乃在「魏晉清談」「名士化」定義的基礎上,隨多重性之文化融合、衍變的歷程與結果。透過此一視野,既可繫聯出清談名士之氏族譜系與社群網絡之精神承傳,亦可觀察清談文化發展至南朝所衍生出多元呈現之光譜及無窮的張力與滲透力。   此外,本書亦...

作者:鄧津華

拋開「宗親關係」的模糊論述, 回歸帝國擴張的歷史脈絡,一解清代如何建構起臺灣的想像地理!   一直到清代初期,中華帝國一直視臺灣為遠隔於海外的丸泥小島;但時間來到十九世紀末葉,臺灣卻已成為帝國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兩百年間,大清帝國的人們對臺灣的印象到底歷經了怎樣的轉變?   本書從清代所留下的殖民旅遊書寫、地誌圖像為中心,透過文人筆下對臺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象,及原住民描寫的再現...

作者:葉淑貞

  本書旨在重新詮釋臺灣農家經濟史上的重要課題,諸如與戰後初期相比,日治時代臺灣農家經濟有何變化;農家經濟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以及與此相關之農民參與市場的程度、接受新技術意願及能力等等。書中採取新經濟史的研究方法,透過計量經濟分析法,探討各現象間的因果關係,從中獲得以下主要不同的論點。   從各種經濟指標來看,戰後初期農家生活水準確實都低於日治時代。租佃制度可擴大經營地面積,佃農所得未必低...

作者:駒込武

不只是日本帝國史,更是東亞殖民地史! 以整體性視野,掌握各地域的相互關連, 重現戰前日本帝國主義對殖民地與占領區的統治樣貌。   研究臺灣史,自不可不將其置入東亞殖民地史的脈絡中相互檢視。本書分析1895至1945年「殖民地帝國日本」的異民族統治情形,並以東亞世界做為整體地域,探討「本國」的統治體制,和殖民地臺灣及朝鮮,與滿洲國及華北占領地之間的相互影響,提出深入剖析。   作者重新解析...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十一幅珍貴古地圖.將近兩百張歷史老照片 第一本搭配行動APP的臺中導覽書 一趟心動不已的文化之旅 與老臺中浪漫邂逅!     愛上一座城市需不需要理由?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我也誠摯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愛上臺中的理由。──《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 黃震南  專文推薦     臺中歷史地圖散步來啦!     ◆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為什麼選擇臺中開設醫院和產...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12張歷史古地圖,逾200張珍貴老照片 專家專文介紹24個精彩主題 運用最新多年代地圖比對技術 導覽書首度結合行動APP 翻開本書,滑動指尖 帶您穿越臺北城百年來離奇變遷的前世今生   累經時代與政權更迭,臺北這座城的過往歷史即將湮沒在人們的記憶中,然而時光的足跡依然留存在身邊,每天經過的街角,習以為常的風景,都可能暗藏這座城市昔日風貌,父祖輩的日常,出乎意料地依然與我們的現代生活緊密相連...

作者:范燕秋呂佩穎賴淑芳顧雅文劉士永雷祥麟飯島渉張淑卿許宏彬

  台灣最早系統性的公共衛生,誠然是19世紀末日本基於殖民統治之必要,特別為有效控制傳染病,所建立的公共衛生體系。20世紀上半葉,台灣位處兩個帝國體系之邊陲位置:近代殖民帝國日本、二次大戰後非正式帝國的美國,促成台灣公共衛生的持續發展。伴隨日本在台殖民統治趨於鞏固,台灣的公共衛生不僅有階段性的發展,並逐漸與日本帝國中心同步。二次大戰後,美國為鞏固東亞地區反共勢力,促使台灣成為美式醫學衛生的示...

作者:洪郁如

解纏足、新式教育、高等女學校…… 從新女性的誕生,追溯台灣社會近代化的變動過程   所謂「新女性」,是出現於1920年前後,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女性們所被賦予的稱謂。她們是脫離纏足的舊慣,接受日本新式教育的一群,主要是高等女校畢業生構成的集團。   本書乃透過女性角色的變化,企圖重新啟問日本對台灣統治的社會史意義。同時以「新女性」世代的誕生過程及其社會定位為對象,具體進行分析;並透過189...

作者:余舜德等8人

經歷「文本的轉向」、「身體的轉向」以及「感官的轉向」, 當前的人文社會學科需要的是「身體感的轉向」此一理論典範。     上下、冷熱、整潔、骯髒、舒適、混亂、美麗、可愛、優雅、粗俗、陰陽、霸氣、人氣……等是人們整合感官接受的訊息以瞭解內在、外在世界的身體感受項目與方式。本書作者從各自的學科出發,說明我們為何選擇「身體感」(而非感官)作為研究的切入點,並闡釋從身體感的理論觀點如何能夠提供研究社...

作者:劉創馥

  要了解黑格爾哲學就要與它保持距離,可謂「宜遠觀,不宜近看」!當然這並非意味我們不應細讀黑格爾的文字,而是要小心被奇怪的語言和弔詭的論述所迷惑;要避免「見木不見林」,首先要了解黑格爾所在的時代、所面對的哲學史、所要回答的問題,要對這些背景有一定把握,才不容易迷失於黑格爾的哲學迷宮之中。   這是一本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專書,討論黑格爾在《哲學百科全書》和《邏輯學》所建立的哲學體系,嘗試整理和...

作者:李文良

  相對於傳統文獻一字未提「客家」何時進入南臺灣墾殖,本書從地方社會及其與國家的互動切入,來瞭解清代臺灣「客家」群體形成的原因,以及他們在臺灣定居的歷史過程。   「客家」們至少經歷半世紀以上的努力,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才獲得應有的身分和權益。臺灣「客家」社會的成立與發展,不只和島內農墾活動、社會動亂、族群建構息息相關,也對應著清帝國的地方控制及華南的商貿活動和經濟發展。研究清代「客家」移民定...

作者:林玉茹曾品滄吳奇浩呂紹理劉欣蓉陳玉箴余舜德張珣黃宣衛黃應貴

  社會生活(social life)是指人與人之間互動所形成的社會關係,以及此種關係所構築的社會規律。晚近2、30年間,「生活史研究」已成為歷史學日益受到重視的次領域。     本書共收入10篇論文,所選論文不局限於史學研究者的作品,更吸收人類學、社會學、空間地理與建築學界的成果,作為跨學科對話的基礎;編排依清代、日治而至戰後以及跨時代的變遷。各篇文章的關係亦即以「時間/空間」為基...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