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財富自由定義 | 什麼是財富自由

超Chillㄚ的ATM狂想曲理財大聲講理財小腦大激盪投資小撇步開講五四三理財小學堂個人財務報表教學財富自由的定義?陳莘傑FollowJul5,2018·8minread我第一次知道財富自由這名詞是來自一本書,書名叫“窮爸爸,富爸爸”,我想很多人一開始學理財都會接觸到這一本,並且奉為聖經吧。

財富自由這概念在這本書裡出現的頻率相當的高,因為整本書,甚至整個系列的主旨就是在講述財富自由如何做到,以及有多好。

他對財富自由的定義很簡單財富自由觀念:被動收入>總支出主動收入:泛指需要我們親身力為才有辦法得到收入的工作型態被動收入:只需要初期花點心力,之後不用管他一樣會有錢進來的收入型態,例如:房租/股息股利總支出:就是指所有的花費這公式要表達的是一般我們的總支出都是由主動收入來支付,如果改成被動收入就能應付我們的總支出,就不會被工作箝制住,進而可以做想做的事,這就是它所提倡的財富自由,也就是過自己的人生。

這觀念我覺得還不錯,但是因為書中太多作者如何賺大錢,用錢滾錢的"軼事",然後過多好的生活,並且不屑某些的思維,導致有的人誤會解釋成財富自由就是要賺夠多錢。

以前我也是在追逐金錢,以為錢夠多就自由了,當我自認為踏進財富自由領域後,才發現財富自由其實是一門"人生的課題"他真的可以開課,因為要重新理解的東西實在太多!追逐金錢其實是一條不歸路,不追逐又不可能,而"夠用就好"又太消極,”多少才夠”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是相當花時間的,因此在這追尋的過程中我對財富自由有了新的看法,並且加以實踐^^我的財富自由定義:被動收入>主動收入一半(工作的選擇自由,解除”外在的束縛”)被動收入>生活必要支出(生活的選擇自由,解除”內在的束縛”)(被動收入+主動收入)>總支出(人生的選擇自由)這公式的原則就是以"擁有選擇權為前提"被動收入是能累積的,但是主動收入只能增加,無法累積的多做事錢不見得比較多,但是多存錢利息一定會變多。

很多人都會把財富自由跟退休不用工作莫名奇妙的綁在一起,導致因為前提是不用工作,所以需要累積的金額相當龐大。

這定義其實我認為太狹隘了。

亞理斯多德說過:金錢可以當成達成目的的工具,本身也可以成為目的,如果追尋的是後者,那會是很恐怖的開始被動收入>主動收入的一半我從2013年開始自認為已經是財富自由的狀態,但其實那時被動收入(股息股利)也只達到我當時年薪的將近一半而已,所以實際上當時的生活也只過的很普通,該拮据還是會拮据。

但就是因為我的被動收入已經幾乎達到離開公司時年薪的一半,所以我就有了選擇我想做什麼工作的自由!也因為這樣,我並沒有馬上找下一個工作,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去尋找自我,這可是第一次感覺到人生有了自主權,而不是只能考量那個薪水較多,但卻不喜歡的工作。

這就是財富自由的第一階段!選擇工作的自由,解除外在的束縛,當不被工作壓力與薪水綁架的時候,會發現原來能完成的事情比我們想像的更多被動收入>生活必要支出每個人都有資格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但前提是必須先填飽自己的肚子!“生活必要支出”意味著沒有它就活不下去的支出,例如三餐,水電費,住宿費(除非房貸已經付清或是住家裡,不然貸款或是房租是跑不了的)這類的必要支出可大可小,全看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而一般上班族或是其他類型的主動收入幾乎都是為了支應這類型的支出。

當我們達成第一階段"工作上的選擇自由",正式打開財富自由的大門時,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型態。

小G是一位科技人,每個月月入14萬年收入破200萬的人,他也很努力的讓自己的被動收入達到每個月七萬,總收入已經達到每個月21萬,這算是相當高的收入了,但是因為租的房子是大坪數,然後新買一台奧迪A5,餐餐外食都是吃外食,想到就跟朋友聚一下餐,先不管一年出國幾次,他光每個月的基本開銷就要花上12萬!雖然個人開銷很大,但是每年存個五六十萬並不是什麼問題,跟其他薪水較少的人比起來,雖然他花多,但他還是相對的很富裕。

有一天他真的跟主管鬧翻了,仔細算一算身上總資產估計有500萬,因此送老闆一發波動拳之後就憤而離職了。

既然是離職,想當然總是要好好犒賞一下自己,讓自己放縱一下,反正心想著存款還有一大筆,出國玩個3個月不是問題,就這樣被他連續洗三個月的FB版之後,小G終究還是回國了,回國後,想說自己還有被動收入可以支撐,所以再繼續找尋自我過了一年。

有天回頭刷一下存款簿,突然發現裡面剩下300萬!!真的嚇傻了,原來在自我放縱尋找人生的時候,基本開銷還是持續支出,一個月被動收入扣掉基本開銷(還不含出國費用),大概還缺6萬,因此每個月就是透支六萬,就這樣過了這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