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台灣人的健保費是否公平?該不該調整?6個QA一次看 | 駐 外 人員 健保

標籤: 健保費, 健保, 全民健保, 健保給付, 健保費率, 健保法, 陸配, ... 林俊憲也強調,包括駐外人員、遠洋漁業人員、沒有收入的海外留學生,健保資格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20/03/10,社會PhotoCredit:中央社李秉芳當過小編、文案、企劃,寫字的人。

現為關鍵評論網記者。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近日「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引起各界對海外國人投保健保問題的關注。

多數住在國內的民眾,每個月要繳納的健保費,是以收入為計算基準,按照健保署所設計的保費級距規則,收入越高,每個月需繳交的健保費就越多。

然而有許多長期不住在台灣、也不在台灣工作並繳稅的海外台灣人,他們的健保費大多附台灣的眷屬加保、或是出國時停保,短暫回台時再加保,而沒有依附眷屬的,則被歸類為「無職業地區人口」,由戶籍地的區公所協助投保。

這些人可能在海外有很高的收入,只繳相對少、每個月不超過1000元的保費,就能享有台灣的高品質和低收費醫療,例如藝人黃安,長期在中國工作但生病時會返台就醫,就多次引發輿論不滿。

因此海外台灣人的健保費議題也因為最近的武漢肺炎疫情,展開了「不公平」的輿論批評和討論。

早在2017年,就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提議,「全民健保,長年旅居國外、退保期間過長者,不得成為納保對象」,提案雖然通過,當時當時衛福部則曾考慮將停保制度廢除或限縮停保制度的修正方案,不過最終法案在立法院遭到擱置。

網友提案連署通過:「長年旅居國外者不得納健保」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日前提出,國內的健保費有分級距,但海外卻沒有分級,全部都繳基本保費,他將修法提案處理這個議題。

Q1.全民健保的「保費」是怎麼計算的?目前健保分為公務員和志願役軍人、私校教職員、公民營企業僱員、職業工會會員、自營業主和專門技術人員、農漁會及水利會會員總共6大類,每類資格的保費計算方式都不同,目前國內最多數人適用的計算方式,原則都依照其收入的級距來計算。

無法歸類至前6大類的族群,就稱為「第6類榮眷及地區人口」,例如榮民及其眷屬,以及在台灣沒有職業的人。

「第6類」繳交的,是以最低級距來算的健保費1249元,其中政府負擔40%,自己負擔60%,等於一個月須繳交749元保費。

上述在海外的台灣人,若沒有將其健保依附在眷屬下,也會被視為「無職業地區人口」。

Q2.現在提出修法,要怎麼修?民進黨林俊憲日前在臉書上提出,應該新增「第7類」,納入有以下條件的人:一年未在台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沒有繳稅紀錄者林俊憲最早提出,應該將此類人「推定為最高級距」,且自行負擔政府以及國內雇主所補貼的金額,因此每人每月須向健保基金繳交「無補助」後的金額,可能會多達1萬2000元。

這個數字由一般有受僱者之民眾所適用的健保負擔金額表最高級距所估算出來:本人負擔(2561元)+投保單位(通常為公司)負擔60%(8246元)+政府負擔10%(1374元)=1萬2181元。

林俊憲現後來與健保署進行進一步討論後對外說明,健保署解釋,為了防止雇主歧視眷口數多的受雇者,這份級距表中,投保單位負擔的8246元,是包含「平均眷口數」(自105年1月1日起調整平均眷口數為0.61人)的結果,才有了多達1萬2000元的數字。

假設新增「第7類」,目前推算出的金額為本人全額負擔8563元。

健保署的解釋是,這類人的保費要「全額自費」,沒有雇主負擔與政府補助,就不需要平均眷口數,現階健保署以國內「雇主、自營業主、專門職業自行執業者及技術人員自行執業者」的負擔金額表,最高收入來計算,目前推算出的金額為8563元。

林俊憲表示,這次他提出的草案,將授權健保署自行設計投保金額負擔表,根據不同收入級距,設計相對應應繳交的保費。

只要誠實申報收入,就依收入繳交對應保費,目的是為了杜絕「高收入低額保費」情形。

若在海外已退休、無收入的台僑,也可以申報為「無所得」,也有相對較低的投保金額。

Q4.他們既然不住台灣,應該要「除籍停保」嗎?有些海外台灣人,雖然長期並未住在台灣,但在國外期間,依然依附台灣眷屬加保。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