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學探究 | 價值 心理學

法避免價值涉入(value involvement)與價值判斷(value judgement)。

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觀點而言,價值體系蘊涵著人類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Contents...udn網路城邦法朗哥幫你說的部落格 (到舊版)文章相簿訪客簿精選價值學探究2020/02/2317:40瀏覽712迴響0推薦0引用0 價值學探究                著作者:林 煌壹、前言  教育活動本是一項價值導引或價值關聯的活動(Peters,1966),因此對價值學論的探討是必需的。

  從哲學的觀點而言,人類對宇宙萬物的探究與思索,構成了哲學的體系。

在哲學的世界裡,知識是探究「實然」的,價值則是探討「應然」的。

人(主體)透過心理運思過程對「知識」與「價值」的本質加以思索,而兩者最大的差異,乃在於「價值」具有強烈的主體關聯性。

教育活動恆涉及主體意志,因此自然無法避免價值涉入(valueinvolvement)與價值判斷(valuejudgement)。

  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觀點而言,價值體系蘊涵著人類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的(Rokeach,1973:5),為人類文化的核心部分,直接左右著人們的認知與行為,間接影響了社會的運作與發展。

教育是人類文化的傳遞、再製與創建,也涉及價值抉擇的過程;因此,探討教育便不能不慮及價值因素。

貳、價值學探討 一、價值的意義  「價值」中文的意義,據許慎的說文解字以:「價,物直也,從人賈。

」漢書食貨志以:直即所以別物之上中下;舉列其物,高下之所當,即謂價值。

可見「價值」最早是使用在經濟方面領域。

英文中的價值"Value"出自拉丁文的Valor,動詞為Valere,拉丁文的原意為「力量」,指身體的健康。

古典拉丁文函件,都以Vale為結束;談話結束時,也以Vale道再見,意思即為祝你健康,引申為精神的健康,或為人所重視的事物(張奉箴 民78)。

  十九世紀末以來,探討價值問題的哲學家,對於價值的意義,則有許多不同的見解(註一),有以「恆久與普遍的真」、「快樂(pleasure)」、「興趣」(R.B.Perry)、「一種偏好或利益」、「一個社會的規則或標準」、「滿足感」(A.Meinong)「可欲性(desirability)」(Ch.F.Ehrenfels)、「需求」、「價值感(valuefeeling)」或「評價過程」即為「價值」的種種不同的說法。

 二、價值學的發展與探討  價值學的發展是近百年的事。

形而上學與倫理學早在古希臘便已經興盛,知識論也始於十七世紀,價值論(valuetheory)或價值學(axiology)卻到十九世紀末才開始系統的發展(Frondizi1984:1)。

以下試圖分就1.哲學的,2.心理學的,以及3.社會學的觀點,對價值學加以探討。

 (一)價值哲學  人類對價值問題的思索起源甚早,可說是與人類能以主體意志,進行自主自省便同時開始;然而將價值問題作為哲學探究的獨特領域,則是十九世紀末以後的事。

現代價值哲學之父羅轍(R.H.Lotze1817-1881)把「存有」(Sein)與「價值」(Wert)分開討論,拓展了形而上學的範疇;尼采(F.Nietzsche1844- 1936)則宣告「價值變革」,他將歷史的動態意義解釋成一種連續不斷的價值創造及消滅的過程。

(Frondizi,1984:29)  價值哲學主要的理論派別為:1.主觀價值論,2.客觀價值論,及3.主客觀作用的價值論。

(傅統先,1987:275;Frondizi1984:1-10)。

  主觀價值論,主張價值是後天、經驗的,是主觀存在於個人心目之中的。

事務之所以有「價值」,乃是因為主觀「評價」的結果。

認為價值是欲望得到滿足時所引起的快感,或是人們所希望的目標,或是一種最高的理想標準,為人們心靈活動的產物。

主觀價值論的先導者為:ThomasHobbes(1588-1679)在「巨獸」(Leviathan)一書中以「個人的喜好」來判定價值;DavidHume(1711-1776)在他的「人性論」(AtreatiseonHumanNature)中認為善惡、美感價值的判定是在個人心中的感覺;主觀價值論的創始者則是AlexiusMeinong(1853-1920)最初以「滿足感」來界定價值;後則以價值為客觀的實在(註二);Ch.Freihervon Ehr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