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 心理學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價值學探究

法避免價值涉入(value involvement)與價值判斷(value judgement)。

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觀點而言,價值體系蘊涵著人類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Contents...udn網路城邦法朗哥幫你說的部落格 (到舊版)文章相簿訪客簿精選價值學探究2020/02/2317:40瀏覽712迴響0推薦0引用0 價值學探究                著作者:林 煌壹、前言  教育活動本是一項價值導引或價值關聯的活動(Peters,1966),因此對價值學論的探討是必需的。

  從哲學的觀點而言,人類對宇宙萬物的探究與思索,構成了哲學的體系。

在哲學的世界裡,知識是探究「實然」的,價值則是探討「應然」的。

人(主體)透過心理運思過程對「知識」與「價值」的本質加以思索,而兩者最大的差異,乃在於「價值」具有強烈的主體關聯性。

教育活動恆涉及主體意志,因此自然無法避免價值涉入(valueinvolvement)與價值判斷(valuejudgement)。

  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觀點而言,價值體系蘊涵著人類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的(Rokeach,1973:5),為人類文化的核心部分,直接左右著人們的認知與行為,間接影響了社會的運作與發展。

教育是人類文化的傳遞、再製與創建,也涉及價值抉擇的過程;因此,探討教育便不能不慮及價值因素。

貳、價值學探討 一、價值的意義  「價值」中文的意義,據許慎的說文解字以:「價,物直也,從人賈。

」漢書食貨志以:直即所以別物之上中下;舉列其物,高下之所當,即謂價值。

可見「價值」最早是使用在經濟方面領域。

英文中的價值"Value"出自拉丁文的Valor,動詞為Valere,拉丁文的原意為「力量」,指身體的健康。

古典拉丁文函件,都以Vale為結束;談話結束時,也以Vale道再見,意思即為祝你健康,引申為精神的健康,或為人所重視的事物(張奉箴 民78)。

  十九世紀末以來,探討價值問題的哲學家,對於價值的意義,則有許多不同的見解(註一),有以「恆久與普遍的真」、「快樂(pleasure)」、「興趣」(R.B.Perry)、「一種偏好或利益」、「一個社會的規則或標準」、「滿足感」(A.Meinong)「可欲性(desirability)」(Ch.F.Ehrenfels)、「需求」、「價值感(valuefeeling)」或「評價過程」即為「價值」的種種不同的說法。

 二、價值學的發展與探討  價值學的發展是近百年的事。

形而上學與倫理學早在古希臘便已經興盛,知識論也始於十七世紀,價值論(valuetheory)或價值學(axiology)卻到十九世紀末才開始系統的發展(Frondizi1984:1)。

以下試圖分就1.哲學的,2.心理學的,以及3.社會學的觀點,對價值學加以探討。

 (一)價值哲學  人類對價值問題的思索起源甚早,可說是與人類能以主體意志,進行自主自省便同時開始;然而將價值問題作為哲學探究的獨特領域,則是十九世紀末以後的事。

現代價值哲學之父羅轍(R.H.Lotze1817-1881)把「存有」(Sein)與「價值」(Wert)分開討論,拓展了形而上學的範疇;尼采(F.Nietzsche1844- 1936)則宣告「價值變革」,他將歷史的動態意義解釋成一種連續不斷的價值創造及消滅的過程。

(Frondizi,1984:29)  價值哲學主要的理論派別為:1.主觀價值論,2.客觀價值論,及3.主客觀作用的價值論。

(傅統先,1987:275;Frondizi1984:1-10)。

  主觀價值論,主張價值是後天、經驗的,是主觀存在於個人心目之中的。

事務之所以有「價值」,乃是因為主觀「評價」的結果。

認為價值是欲望得到滿足時所引起的快感,或是人們所希望的目標,或是一種最高的理想標準,為人們心靈活動的產物。

主觀價值論的先導者為:ThomasHobbes(1588-1679)在「巨獸」(Leviathan)一書中以「個人的喜好」來判定價值;DavidHume(1711-1776)在他的「人性論」(AtreatiseonHumanNature)中認為善惡、美感價值的判定是在個人心中的感覺;主觀價值論的創始者則是AlexiusMeinong(1853-1920)最初以「滿足感」來界定價值;後則以價值為客觀的實在(註二);Ch.Freihervon Ehr



2. 博客來-成功心理學:50個發現與反思,找到工作與生活的意義 ...

書名:成功心理學:50個發現與反思,找到工作與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原文名稱:​Psychology of Success: Maximizing Fulfillment in Your Career and Life, 7edition​ ...ErrorErrorThispagecan'tbedisplayed.Contactsupportforadditionalinformation.TheEventIDis:6862205498628949472.TheSessionIDis:N/A.



3. 價值理論

價值理論(Value theory)價值理論是關於社會事物之間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規律 ... 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客觀價值關係;心理學研究人的需要、情感、個人心理 ...價值理論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價值理論(Valuetheory)目錄1什麼是價值理論2價值理論的地位3價值理論是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4價值理論對社會科學的發展作用5價值理論的危機與出路[編輯]什麼是價值理論  價值理論是關於社會事物之間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人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分為兩大類:一是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屬性與本質及運動規律的認識;二是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即價值)的認識。

前者就是一般的科學理論,後者就是價值理論。

價值理論是人類的科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本身也是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因此,價值理論也是一種特殊的科學理論。

[編輯]價值理論的地位  由於社會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本質上就是價值作用,任何社會事物的運動與變化都是以一定的利益追求或價值追求為基本驅動力,幾乎所有社會科學都或多或少地與價值理論存在某種聯繫,都自覺不自覺地以某種價值理論為假設前提。

由此可見,價值理論是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價值問題是任何社會科學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編輯]價值理論是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  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事物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社會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方式可以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血緣的,但本質聯繫或核心聯繫只有利益聯繫,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要建立彼此之間的各種聯繫,目的在於獲取所需要的利益。

例如,經濟聯繫的建立有利於建立、維持和發展雙方互利互惠的經濟交往;政治聯繫的建立有利於建立、維持和發展雙方的政治利益,政治利益往往通過經濟利益具體體現出來;文化聯繫的建立有利於建立、維持和發展雙方互利互惠的文化交流。

血緣、姻親關係的建立有利於建立、維持和發展雙方互利互惠的生理聯繫。

法律雖然是用於維持社會秩序,但它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產力,為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歷史學則是站在時間的角度來分析和評價社會行為社會現象生產力的角度來評價分析歷史事件、歷史行為、歷史的真善美;社會學是站在空間的角度通過對人的行為進行分析來研究和解釋社會現象、社會結構和社會過程的規律性的科學,美學是根據人的美學關係及其規律,美的形式、美的感受、美的評價與判斷、審美意識與情感、美的創造思想;文學藝術則是站在美學的角度來審視作品的美學價值;倫理學是以道德活動、道德意識和道德規範為研究對象,道德的本質是用以調節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範,以“應該”的形式來,從“善”的角度,則是站在生產力的角度來評價分析社會行為、行為規範(外行為規範:如傳統習慣、社會輿論;內行為規範:良心、內心信念),道德關係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客觀價值關係;心理學研究人的需要、情感、個人心理特征、意志活動;管理學;經濟學是研究社會怎樣決定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學問。

行為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態度、行為及其規律的科學;管理學是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以求達到最大的價值增長率;法學是關於法律的起源、本質、形式、作用及其一般規律,法律通過強制性手段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

總之,價值理論在整個社會科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幾乎所有社會科學都或多或少地與價值理論存在著某種聯繫,價值理論是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任何社會科學中關於社會利益關係的理論與觀點,都自覺不自覺地以某種價值理論為前提。

[編輯]價值理論對社會科學的發展作用  價值理論在整個社會科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發展狀況在根本上決定和制約著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狀況:價值理論的客觀性決定社會科學的客觀性;價值理論的精確性決定社會科學的精確性;價值理論的價值分類決定社會科學的基本分類;四、價值理論的微小謬誤將引發社會科學的更大謬誤,它一旦存在某種概念上的模糊或朦朧就會在社會科學的許多概念上引發更大的混亂與曖昧;它一旦存在某種觀點上的謬誤就會以不斷擴大的方式傳播到社會科學的其它領域;它一旦出現某種理論上的危機必然導致其他許多社會科學出現更嚴重、更深刻的危機;社會科學中所存在的許多矛盾與爭論,最終可歸結為價值理論上的矛盾與爭論。

由此可見,正確認識和圓滿解決價值理論上所存在的各種危機,不僅是價值理論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科學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4. 該學會的三種正向心理學價值

正向心理學理論(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是近年來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又稱為正面思考或積極思考,每當人們的正向心理,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 ...如何保持一顆正向的心,時時有著正能量散發呢?這就要學習正向心理學,在坊間很多正向心理學書籍,如果一言以蔽之的話,正向心理,就是在環境當中,轉換思考,把不好的念頭,轉變成好的想法,進而保持正向力,這也是要學習的,畢竟,生活當中瑣事很多,遇到上面的長官,把事情都通通接著,那麼下面的部屬,都要接招,最後,如何在生活當中,保持正向心理,這是我們都該學習的。

何謂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正向心理學理論(PositivePsychologyTheory)是近年來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又稱為正面思考或積極思考,每當人們的正向心理,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不斷的練習改變思路,強化正向力量迎接挑戰。

這是由馬丁.沙尼文(MartinE.Seligman,2002)指出,過去心理學的研究著重於治療心理疾病與改善負向情緒,因為憂鬱症、精神分裂症、酗酒等問題,已能測量得知,而目前可以做相當精準的描繪,最重要的是人類現在知道該怎樣去治療這些疾病,但效果僅只為了使人們脫離使生命痛苦的狀態,而忽略生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出生命的意義,人不只是要改正個人的錯誤或缺點,他還希望找出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存在的意義。

正面情緒(PositiveEmotion)指的是快感、自信、樂觀、滿足感、和平等,能夠理解怎樣可以獲得正面情緒,這對於我們的生活有極大幫助。

能力(Abilities)、長處(Strengths)及美德(Virtues)這些能力和長處包括:擁有良好的人際、社交能力、創造力、希望、勇氣、同情心、自制力等,能夠瞭解如何發展這些能力、長處及美德,對個人建立正面的生活,十分重要。

支持和發展人的能力及長處,各種支持系統或組織就是家庭、學校、社會文化條件、言論環境等,因此,作為家長、老師、政策制定人,都希望知道應怎樣創造有利和適切條件,培養出正面的下一代。

你幸福嗎?正向心理學幸福感習得樂觀Diener於1984年,認為樂觀是一種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他認為樂觀是一個得以經由學習而來的人格特質,並對身心健康及個人成就影響極大,而Seligman於2002年,強調藉由樂觀作為建構美好人生強而有力的工具,可以幫助個人遠離憂鬱症、增進成就、促進健康,並帶給自己新的自我了解,其主要技巧:在於改變具有摧毀力量的自我想法,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找到正向意義Frankl,於1969年提出:認為人可以透過實三種價值來發現生命的意義,這三種價值分別為:創造性價值:是指透過某些工作或喜好所建立的關係,及生命中的付出和貢獻,來找到事物的內在價值。

經驗性價值:指透過對世界真、善、美的接納,和感受所經驗的意義,包含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或從生活中體驗愛的感覺。

態度性價值:指面對不可改變的命運,例如:死亡、病痛、苦難時,所衍生而來的立場,生命的短暫更彰顯出意義的重要性,更能把握機會及珍惜時光,強化個人意義的追尋與實現。

維持正向情緒最新的研究發現正向情緒比負向情緒,更具預防效果,並且可以促進身體健康。

歡愉、興趣、滿足、自信及愛等正向情緒,可以促進行為的方式,並能擴大人類短暫思考-行動的技能,有助於建立長期的資源,並增進幸福感。

如何把正向心理學應用於學習上在班級規制訂上,可先列舉數條完整班規,並讓學生票選,拋磚引玉後,進而讓學生一起討論,並決定其他班規;在教室佈告欄上留一個專欄,讓每個學生以共同彩繪或拼貼方式做創意佈置,並規劃所要張貼的作品類型,同時其他的活動,也可嘗試讓學生加入,由學生親身參與、打造而成的班級,對他們而言,有獨特的意義,進而打從心底認同這個環境,愛與關懷自然環繞在左右。

最後,欣賞學生的美,隨著時代轉變,教師要擺脫高高在上的絕對權威角色,放下身段,並了解學生心中的想法,多跟他們聊天、互動,觀察他們平日的對話,開始走入每個學生的文化之中,以亦師亦友的身分,以溫和、正面的言語,帶給學生前進的動力,做一個關懷、支持學生的老師,在這樣的狀況下,而使孩子也能主動關心身邊的人,為他人著想,就是儒家所言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境界了。

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會面臨很多低潮、無力感、絕望等等的念頭,如果遇到貴人相助,或者自己能尋求幫助,相信都能爬出自己的萬丈深淵,重新振作,因此正向心理學這門科目,是大家要學習的,在各大書局都有正向心理學書籍的相關書籍,這邊建議可以去COURSERA申請



5. 博客來-真心接納自己,培養健全的自尊心:美國臨床心理學 ...

書名:真心接納自己,培養健全的自尊心:美國臨床心理學教授教你瞭解自我的價值,與自己和好,重建自信,原文名稱:Self-Esteem: A Proven Program of ...ErrorErrorThispagecan'tbedisplayed.Contactsupportforadditionalinformation.TheEventIDis:6862205498628912060.TheSessionIDis:N/A.



6. 自我價值理論

自我價值理論(Self-valuetheory)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考溫頓(​MartinV.Covington)提出的。

該理論在充分借鑒了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期望- ...自我價值理論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自我價值理論(Self-valuetheory)目錄1什麼是自我價值理論2自我價值理論的動機模型[2]3自我價值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1]4參考文獻5相關條目[編輯]什麼是自我價值理論  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考溫頓(MartinV.Covington)提出的。

該理論在充分借鑒了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期望-價值理論(即成就動機理論)和韋納的歸因理論的基礎上,立足於學生的自尊,從實際的角度來解釋學生的動機問題。

該理論認為,人天生具有一種維護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的需要,當一個人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時,他就需要用各種措施來維護以保持自我的價值感和能力感。

  學習動機的自我價值理論認為,逃避失敗,維護自我價值感是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自身的能力觀和充滿競爭的教育環境是造成學生逃避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了有效地逃避失敗,學生經常會採取假努力,設置自我障礙等策略進行自我保護.自我價值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應從內部動機著手,重在培養學生積極的信念.[1][編輯]自我價值理論的動機模型[2]  阿特金森用兩種驅力來描述學習動機:追求成功的驅力和避免失敗的驅力,這兩種相反的動機形式被看作是個體人格中的穩定特征。

但是,兩極模型難以解釋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驅力都高都低的情況。

自我價值理論的四象限模型很好地揭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的意向都高都低的情況。

該模型形象地反映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動機,相應地,科溫頓也將學生劃分為四種類型這裡的“趨”表示追求成功;“避”表示避免失敗。

  1.第一象限的學生是“高驅高避型”。

  這類學生同時有較強的自尊,同時感受到成功的誘惑和失敗的恐懼,他們也被稱為“過度努力者”。

這類學生,既特別渴望成功,但是又特別害怕失敗,對任務又愛又恨,常常處於矛盾的狀態,有一種隱晦努力的現象,被稱為“過度努力者”,也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學婊。

就是人前裝作不努力的樣子,而在背後努力學習。

  2.第二象限的學生是“低驅高避型”。

  對這類學生來說,逃避失敗要比對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他們被稱作“逃避失敗者”。

  這類學生不渴望成功,但是特別害怕失敗,對這類學生來說,逃避失敗要比對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

他們並不一定存在學習問題,只是對課程的興趣不高,這種類型的學生被稱為“逃避失敗者”,也是我們俗稱的學酥,學習不是為了掌握知識,而是避免失敗。

所以通常會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進行突擊性學習以應付考試,避免失敗。

  3.第三象限的學生是“低驅低避型”。

  這類學生沒有對成功自豪的期望,也沒有對失敗羞愧的恐懼,對學習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被稱作“失敗接受者”。

這類學生既不渴望成功,也不害怕失敗,對成就表現的莫不關係,不接任何有關能力的挑戰,這種類型的學生被稱為“失敗接受者”,也是我們俗稱的學渣型學生,對學習無感,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4.第四象限的學生是“高驅低避型”。

  一般認為是最好的一種類型。

這類學生擁有好奇心,對學習有極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當他們失敗時,會歸因為努力的缺乏或學習方法不好;當他們成功時,會歸因為自己能力和努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他們被稱為“樂觀主義者”或“成功定向者”。

這類學生渴望獲得成功,但是並不害怕失敗。

他們擁有無窮的好奇心,對學習有極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他們學習是因為,學習是能使他們快樂的手段,這種類型的學生通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霸型學生。

失敗與否並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學習到知識,能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

  其中,高趨高避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隱晦努力的現象,是我們在考試中經常出題的一個考點,需要大家註意。

其餘的三種類型的學生,大家掌握其特點,能夠進行判斷即可。

[編輯]自我價值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1]  1.合理地運用獎勵,確保學生獲獎的機會相等  首先,對學生進行的獎勵,要建立在學生個人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