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價值理論 | 價值 心理學

自我價值理論(Self-valuetheory)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考溫頓(​MartinV.Covington)提出的。

該理論在充分借鑒了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期望- ...自我價值理論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自我價值理論(Self-valuetheory)目錄1什麼是自我價值理論2自我價值理論的動機模型[2]3自我價值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1]4參考文獻5相關條目[編輯]什麼是自我價值理論  自我價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考溫頓(MartinV.Covington)提出的。

該理論在充分借鑒了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期望-價值理論(即成就動機理論)和韋納的歸因理論的基礎上,立足於學生的自尊,從實際的角度來解釋學生的動機問題。

該理論認為,人天生具有一種維護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的需要,當一個人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時,他就需要用各種措施來維護以保持自我的價值感和能力感。

  學習動機的自我價值理論認為,逃避失敗,維護自我價值感是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自身的能力觀和充滿競爭的教育環境是造成學生逃避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了有效地逃避失敗,學生經常會採取假努力,設置自我障礙等策略進行自我保護.自我價值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應從內部動機著手,重在培養學生積極的信念.[1][編輯]自我價值理論的動機模型[2]  阿特金森用兩種驅力來描述學習動機:追求成功的驅力和避免失敗的驅力,這兩種相反的動機形式被看作是個體人格中的穩定特征。

但是,兩極模型難以解釋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驅力都高都低的情況。

自我價值理論的四象限模型很好地揭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的意向都高都低的情況。

該模型形象地反映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動機,相應地,科溫頓也將學生劃分為四種類型這裡的“趨”表示追求成功;“避”表示避免失敗。

  1.第一象限的學生是“高驅高避型”。

  這類學生同時有較強的自尊,同時感受到成功的誘惑和失敗的恐懼,他們也被稱為“過度努力者”。

這類學生,既特別渴望成功,但是又特別害怕失敗,對任務又愛又恨,常常處於矛盾的狀態,有一種隱晦努力的現象,被稱為“過度努力者”,也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學婊。

就是人前裝作不努力的樣子,而在背後努力學習。

  2.第二象限的學生是“低驅高避型”。

  對這類學生來說,逃避失敗要比對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他們被稱作“逃避失敗者”。

  這類學生不渴望成功,但是特別害怕失敗,對這類學生來說,逃避失敗要比對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

他們並不一定存在學習問題,只是對課程的興趣不高,這種類型的學生被稱為“逃避失敗者”,也是我們俗稱的學酥,學習不是為了掌握知識,而是避免失敗。

所以通常會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進行突擊性學習以應付考試,避免失敗。

  3.第三象限的學生是“低驅低避型”。

  這類學生沒有對成功自豪的期望,也沒有對失敗羞愧的恐懼,對學習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被稱作“失敗接受者”。

這類學生既不渴望成功,也不害怕失敗,對成就表現的莫不關係,不接任何有關能力的挑戰,這種類型的學生被稱為“失敗接受者”,也是我們俗稱的學渣型學生,對學習無感,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4.第四象限的學生是“高驅低避型”。

  一般認為是最好的一種類型。

這類學生擁有好奇心,對學習有極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當他們失敗時,會歸因為努力的缺乏或學習方法不好;當他們成功時,會歸因為自己能力和努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他們被稱為“樂觀主義者”或“成功定向者”。

這類學生渴望獲得成功,但是並不害怕失敗。

他們擁有無窮的好奇心,對學習有極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他們學習是因為,學習是能使他們快樂的手段,這種類型的學生通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霸型學生。

失敗與否並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學習到知識,能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

  其中,高趨高避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隱晦努力的現象,是我們在考試中經常出題的一個考點,需要大家註意。

其餘的三種類型的學生,大家掌握其特點,能夠進行判斷即可。

[編輯]自我價值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1]  1.合理地運用獎勵,確保學生獲獎的機會相等  首先,對學生進行的獎勵,要建立在學生個人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