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篇評論性的學術書評(2017年12月25日修訂版) | 書評寫法

常見問題Q&A | 客服信箱  如何寫一篇評論性的學術書評(2017年12月25日修訂版)002期說明:本文最早於2009年在我的「新文化史部落格」發表,之後經網友不斷轉載到各社群媒體,已有相當多學生看過這篇短文。

由於我自己的原稿已經佚失,網路版又時有隨意擷取與刪節,因此有了透過現存網路版進行修改的念頭。

現在這版為第三版,內文刪除了最後一大段MIT寫作風格,並增加這些年的幾點新想法。

一、前言前幾年網路上曾有過一些筆戰,究竟該不該讓研究生寫書評,我的看法是正面的,重點不在該不該寫,而是怎麼教他們如何去寫學術性的書評。

以往我常讓修課學生寫書評,寫一篇歷史專書的書評,但這幾年變少了。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對於如何寫一個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問題,更何況要求他們去寫一篇帶有評論性質的書評。

或許我們太過相信同學對於如何閱讀一本書或去評論一本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這些學生真的清楚知道該怎麼寫一篇書評了嗎?我頗存疑。

經過長期批改作業的經驗,我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對如何寫好一篇書評仍然是相當迷惑,不僅不知該如何撰寫評論性的句子,就連導讀性的句子也寫的不完整。

事實上,這些學生分辨不清評論性書評和讀書心得有何不同。

大多數同學表示以往的書評或報告,老師較少逐字批改,這使得他們對自己文章所犯的錯誤不易察覺。

就我來看,評論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將書的內容做出簡單的摘要,而是要針對一本書撰寫評論。

事實上,書評者不僅要報告全書內容;而且提出對這本書的優點及缺點的看法。

簡單來說,書評者的評論最好謹守兩個原則:首先是告訴讀者有關這本書的內容;其次是提供讀者對這本書的評價。

以下我綜合了學界對該如何撰寫書評的一些看法,歸納出幾項要點,希望能對想要寫一篇評論性書評的學生有所幫助。

二、書評寫作原則(1)慎選一本你能力範圍內可以評論的學術專書。

臺灣每年出版三萬多種書,有相當多的好書,那些看起來不怎麼樣的書最好捨棄,多挑好書來寫。

(2)一篇評論性的書評要簡明扼要地描述這本書的內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對所評書籍的觀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分析和評價。

(3)書評的敘述應當是讓讀者了解作者的論點。

(4)在閱讀前,評論者要先對該書的基本背景有所了解。

這幾年網路書店的新書資料卡寫得都相當詳細,有作者簡介、作者的相關著作、導論的摘要及學者的推薦語。

所以導讀很重要,可以很快掌握一本書的精華。

像是王笛的《街頭文化》的導讀就很精彩,將各種寫書的基本功都在這一章完全呈現,從視野到史料都做了描述。

(5)注意標題及副標題。

透過這些標題可了解作者如何構建全書內容。

(6)透過閱讀「前言」或「導論」來了解作者在寫作此書時的動機、目的及研究方法。

(尤其是研究方法,很多人不知道研究方法是什麼,基本上就是這位作者採取了什麼樣的視角去探討問題,是社會史、文化史、性別史,或者是全球史的。

)(7)對作者要有初步了解,需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並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學術脈絡。

通常可以透過網路搜尋這位作者的單位,上頭常會有許多過往的出版訊息。

(8)你的「介紹」應當包括對這本書的概述,其性質是一種濃縮的「摘要」以及你對本書的一般性「評斷」。

對全書的摘要不要超過書評全文的三分之一。

一般而言,中文的書評在4500字左右(例如《新史學》的徵稿標準)。

(9)在寫作書評時,不應只提到你是否喜歡或不喜歡這本書;還要告訴你的讀者為何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10)只說「這本書是有趣的」是不夠的,你必須解釋「這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11)作為一位批判性的讀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動的,你應當提出讀後對此書的一些疑問以及回應。

(12)要去理解作者提出什麼問題?以往的處理方式是什麼?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作者以何種方法討論這本書的核心課題?作者的討論問題有何不足之處?(13)你對作者的論點有何異議?這本書所提出的問題及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他歷史著作有何不同?(14)除非你已經是一位經驗老到而又具有權威性的書評者,否則一開始時最好不要去找相關書評來參考,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這些書評的影響。

三、書評的架構有關書評的架構,通常可概分為三部分,初學者可以此為規範,熟悉此道之後則可以任意變換架構及段落。<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