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风险 | 事前道德風險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也称道德危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

比如说,当某人 ...道德风险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道德风险(MoralHazard),也称道德危机目录1什么是道德风险2道德风险概述3道德风险的特点4道德风险的分类5道德风险的植根基础6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1]7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1]8道德风险的防范[1]9道德风险在保险方面的表现10道德风险案例分析10.1案例一:浅析金融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2]11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Hazard)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

  比如说,当某人获得某保险公司的保险,由于此时某人行为的成本由那个保险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担。

此时保险公司面临着道德风险。

如果此人违约造成了损失,他自己并不承担全部责任,而保险公司往往需要承担大部分后果。

此时某人缺少不违约的激励,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

他随时可以改变行为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而保险公司要承担损失的风险。

[编辑]道德风险概述  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就已经意识到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只是没有采用这样一个名词。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

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

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

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

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

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

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编辑]道德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

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

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

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

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

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

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

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

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编辑]道德风险的分类  从受损主体来划分,“道德风险”可分社会(包括他人)道德风险与个体道德风险。

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应该是指社会道德风险。

因为相对于个体而言,败德行为者在践踏道德准则时,其自身利益非但不受损,反而有所增进,因而对他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风险”。

然而,相对于社会(他人)而言,败德行为者个体利益的增进恰恰是建立在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受损的基础上,败德行为者的净收益恰恰是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净损失,因而对社会和他人来说,败德者的行为的确存在使社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