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道德風險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也称道德危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

比如说,当某人 ...道德风险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道德风险(MoralHazard),也称道德危机目录1什么是道德风险2道德风险概述3道德风险的特点4道德风险的分类5道德风险的植根基础6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1]7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1]8道德风险的防范[1]9道德风险在保险方面的表现10道德风险案例分析10.1案例一:浅析金融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2]11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Hazard)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

  比如说,当某人获得某保险公司的保险,由于此时某人行为的成本由那个保险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担。

此时保险公司面临着道德风险。

如果此人违约造成了损失,他自己并不承担全部责任,而保险公司往往需要承担大部分后果。

此时某人缺少不违约的激励,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

他随时可以改变行为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而保险公司要承担损失的风险。

[编辑]道德风险概述  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就已经意识到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只是没有采用这样一个名词。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

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

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

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

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

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

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编辑]道德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

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

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

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

  2、风险的长期性。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

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

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

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4、控制的艰巨性。

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

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编辑]道德风险的分类  从受损主体来划分,“道德风险”可分社会(包括他人)道德风险与个体道德风险。

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应该是指社会道德风险。

因为相对于个体而言,败德行为者在践踏道德准则时,其自身利益非但不受损,反而有所增进,因而对他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风险”。

然而,相对于社会(他人)而言,败德行为者个体利益的增进恰恰是建立在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受损的基础上,败德行为者的净收益恰恰是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净损失,因而对社会和他人来说,败德者的行为的确存在使社



2. 保險市場的「吃到飽」危機

小花把理論實務兼備的上司QQ視為偶像,也經常向QQ請教一些保險問題。

QQ有次提到:「危險因素(hazard)分『道德危險因素(moral hazard)』與『心理危險 ...1106SMTWTFS會員登入還不是會員?立即加入記住Email忘記密碼?管理者登入記住帳號標題來源類別發行日期閱讀權限-選擇來源-新聞月刊季刊其他無-選擇類別-財經時勢市場動態健康醫療百科調查&排名公、勞、農、健保醫療、健康保險投資理財退休規劃人壽保險財產保險現代看保險市場訊息~-會員種類-書城會員電子報會員新聞會員新聞會員Plus不放置新聞------------新聞搜尋><會員登入|會員中心新聞搜尋2021年6月3日星期四今日要聞《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媒體集團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現代保險》書城財經時勢市場動態健康醫療百科調查&排名公、勞、農、健保醫療、健康保險投資理財退休規劃人壽保險財產保險市場訊息收件人姓名:小姐先生收件人Email:寄件人電話:顯示不顯示新聞 人壽保險保險市場的「吃到飽」危機文/鄭安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公司)|2008.01.01 (月刊)傍晚時分,1家「吃到飽」餐廳門前已擠滿等待用餐的人群,小花與阿妮夾雜其中,也打算大快朵頤一番。

由於用餐有時段限制,而且要花掉相當1天的薪水,小花一邊排隊,一邊盤算著,究竟該怎麼吃,才能值回票價?吃到飽與道德危險小花在保險公司上班,是個「月光族」,經常「征戰」各地知名的吃到飽餐廳打牙祭。

幾年下來,居然也紀錄整理出數十家有心得且值得重複消費的店家,算是一位「吃到飽達人」。

這一天,小花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研究「吃到飽」的精神用在保險上?或許會有新發現!小花把理論實務兼備的上司QQ視為偶像,也經常向QQ請教一些保險問題。

QQ有次提到:「危險因素(hazard)分『道德危險因素(moralhazard)』與『心理危險因素(moralehazard)』,兩者雖然只差了1個英文字母,但意義卻不大相同!」小花心想,如果用前往「吃到飽」餐廳做比喻,道德危險就好比私下把「吃不完」的松露巧克力打包帶回家;心理危險就是「點了一條魚,但吃了一、兩口就不吃了,因為反正不用多花錢。

QQ告訴小花,道德危險這個名詞雖然像在描述單一行為,實際上卻是形容兩種不同程度的「不道德」狀態。

小花想起上次公司聚餐,對面的帥哥點了一客980元的海陸全餐,但才吃了兩口,就嫌食材不好,不吃了。

但如果有「自負額」的設計,小花相信,結果應該大不相同。

建構道德危險的防火牆小花發現,民眾投保汽車保險的情況也一樣,很多保戶認為,既然付了保費,如果沒有出險修車,就是吃虧。

偏偏這些人如果沒有保險,通常就不會有自掏腰包修車的念頭。

為了防止這類道德危險,並且鼓勵客戶不要浪費資源,保險業向來不遺餘力,採取降低記錄優良保戶的隔年保費、調高紀錄不良保戶的保費,以及設計自負額等措施。

這就跟有些店家只提供沙拉吧無限享用,但每人限點1客主菜的「中庸之道」類似。

此外,小花常在餐廳看到一些外表完全看不出食量驚人的「狠角色」,好比小花的好朋友阿妮。

「這不就是保險當中的『逆選擇』嗎?」小花心想。

因為餐廳如果遇到這種顧客,鐵定賠錢。

保險公司如果盡是遇到這類理賠金額超過保費收入的客戶,日子久了,恐怕也會危及公司的營運。

但小花沒想到,這類客戶與某些保險公司之間,總是維持什麼樣的公司,就會有什麼樣的客戶這種奇特關係。

因為食量小的人,絕對不會經常上「吃到飽」餐廳;不常出險的保戶,基本上也不會因為擔心「自負額」而不投保。

因此,為了減少道德風險,吃到飽餐廳或保險公司,通常也會在訂價上,訂出一個讓人有點痛卻願意花的「最適價格」,讓民眾在消費前,必須先想一想,避免被有心人誤用、濫用而浪費資源。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傅利曼曾經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但由於「以量致勝」的「吃到飽」餐廳,只要達到一定經濟規模,因為顧客付出的錢,就能夠超過經營餐廳的成本,讓「吃到飽」餐廳繼續生存,甚至開設更多分店,因此,「逆選擇」不是他們最在意的問題,如何保持吃到飽文化的活力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小花有了更深的體會。

因為「逆選擇」並不是吃到飽餐廳最在乎的問題,因為並非每個顧客都是「大食王」,吃到飽餐廳不會也不必理會誰哪位顧客吃得比較多,反正食量大的阿妮即使吃得再多,也會有一定限度,而且餐廳還可以從小花等食量較小的客人身上,攤平成本。

但保險就不同了。




3. 道德危機

被保險人行為的改變有2種類型。

第一種為危險的行為本身導致的稱為事前道德危機(ex-ante moral hazard)。

在這種類型, ...道德危機經濟學名詞語言監視編輯道德危機(英語:MoralHazard)是指參與合約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1]。

比如說,當某人獲得某保險公司的保險,由於此時某人行為的成本由那個保險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擔。

此時保險公司面臨著道德危機。

如果此人違約造成了損失,他自己並不承擔全部責任,而保險公司往往需要承擔大部分後果。

此時某人缺少不違約的激勵,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

他隨時可以改變行為造成保險公司的損失,而保險公司要承擔損失的風險。

目錄1在保險方面2名詞歷史3參見4參考文獻在保險方面編輯在保險市場,道德危機發生在,當被保險人行為某種程度的改變,導致保險公司的費用提高,因為被保險人不用再負擔行為的所有費用,也由於被保險人不用再承擔醫療服務的費用,被保險人就有要求更加高價和更詳盡的醫療服務的激勵,但那些卻並非是必要的服務。

被保險人多消費的誘因,僅僅因為他們不用再承擔醫療服務的全部費用。

被保險人行為的改變有2種類型。

第一種為危險的行為本身導致的稱為事前道德危機(ex-antemoralhazard)。

在這種類型,被保險人會以危險的態度來行動,而導致保險公司必需支付更多的負面結果。

例如:在購買汽車的保險後,有些人可能就不會鎖上汽車或選擇駕駛更多,因此增加車子被偷或發生車禍的危險性。

在購買火險後,有些人可能會較少關注防火措施,有可能在床上抽菸,或忘了替換火警的電池。

即有了醫療保險後,消費者對疾病發生的預防誘因會降低,進而提高罹病的機率。

第二種行為改變的類型為一旦提供保險來承擔他們的費用,對風險結果的負面反應,這被稱為事後道德危機(ex-postmoralhazard)。

在這種類型被保險人不用危險的態度來導致更多負面的結果,但當保險範圍增加時,他們要求保險公司支付更多。

例如:沒有健康保險,有些人可能由於費用太高或生的病不嚴重而放棄醫藥治療。

但是健康保險變得可利用後,有些人可能要求保險提供人支付沒必要發生的醫藥治療費用,即在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消費者就醫時所面對的價格降低了,因此消費者的醫療需求會增加。

有些時候道德危機是如此的劇烈,使保險策略都沒有用。

共同保險(coinsurance)、共同負擔(co-payment)和自負額(deductible)為減少道德危機危險性的方式。

共同保險、共同負擔和自負額用增加消費者不在預算的消費,以減少被保險人消費的動機,因此被保險人就有一財務上的因素來避免多消費。

名詞歷史編輯根據Dembe和Boden的研究,這個詞最早追溯到17世紀,而在19世紀末期時則被英國保險公司廣泛使用。

早期道德危機有負面的含意,暗指詐欺罪或不道德的行為(通常指被保險人團體),然而Dembe和Boden指出,在18世紀的著名數學家使用"moral"意味"subjective",也許模糊了真實道德的意義。

道德危機的概念在1960年代被經濟學家更新,在那時道德危機不暗指不道德的行為或詐欺罪,反而經濟學者使用道德危機來描述當風險被取代時的無效率,而不是團體的道德。

參見編輯逆選擇參考文獻編輯^DsavidL.Weimer;AidanR.Vining.PolicyAnalysis:ConceptsandPractice.Pearson:PrenticeHall.2005:121頁.ISBN 013183001-5.FourthEdition(英語).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道德风险&oldid=64695718」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