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發行銀行財務報告編製準則§13-全國法規資料庫 | 銀行 投資 收入

一、利息淨收益:利息收入減利息費用之淨額。

(一)利息收入:融資授信、各種存款、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所 ...跳至主要內容:::現在位置:首頁中央法規所有條文條文內容P友善列印加入資料夾:儲存確定新增資料夾管理資料夾條文內容法規名稱:公開發行銀行財務報告編製準則法規類別:行政>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目第13條銀行應將某一期間認列之所有收益及費損項目表達於單一綜合損益表,其內容包含損益之組成部分及其他綜合損益之組成部分。

前項認列於損益之收入及費用應以性質別為分類基礎。

當收益或費損項目重大時,銀行應於報表或附註中單獨揭露其性質及金額。

其他非利息淨損益金額達利息以外淨收益合計百分之五者,應於綜合損益表上單獨列示。

綜合損益表至少包括下列項目:一、利息淨收益:利息收入減利息費用之淨額。

(一)利息收入:融資授信、各種存款、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所產生之利息收入。

(二)利息費用:收受存款或舉借其他債務及金融負債所發生之各項利息費用。

二、利息以外淨收益:(一)手續費淨收益:手續費收入及手續費費用之淨額。

手續費收入係代辦各項手續所獲得之收入;手續費費用係委託辦理各項手續所發生之費用。

(二)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買賣或借貸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以及指定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所產生之損益、股息紅利及期末按公允價值評價產生之評價損益。

(三)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已實現損益: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股利收入及除列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損益。

(四)除列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損益:係指銀行自帳上除列原已認列之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所產生之損益。

(五)金融資產重分類損益,係指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九號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1.自按攤銷後成本衡量重分類至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所產生之損益。

2.自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重分類至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所產生之累計損益。

(六)兌換損益:外幣資產或負債因匯率變動實際兌換及評價之損益,惟銀行為規避國外營運機構淨投資風險,應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九號規定辦理。

(七)資產減損損失及迴轉利益:其計算及表達,應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規定辦理。

(八)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之份額:銀行按其所享有關聯企業及合資權益之份額,以權益法認列關聯企業及合資權益之損益。

(九)其他利息以外淨收益:不屬於上列各項目之其他非利息淨收益,包括處分不良資產、承受擔保品及處分不動產及設備之損益等。

三、淨收益:利息淨收益加利息以外淨收益之合計數。

四、呆帳費用、承諾及保證責任準備提存:針對各項資產所提列備抵呆帳之費用及提列融資承諾、保證責任準備之費用,各項資產包括(一)放款、買入匯款、應收帳款承購、應收承兌票款、催收款、信用卡應收帳款及其他應收款等表內項目。

(二)應收保證款項、應收信用狀款項及約定融資額度等表外項目。

五、營業費用:銀行為從事營業所需投入之費用,應視實際需要分列明細記載之,主要區分為員工福利費用、折舊及攤銷費用、其他業務及管理費用。

六、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損益:前列三款之合計數。

七、所得稅(費用)利益:包含於決定本期損益中,與本期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有關之彙總數。

八、繼續營業單位本期淨利(淨損):前列二款之合計數。

九、停業單位損益:(一)指營業單位之稅後損益,及構成停業單位之資產或處分群組於按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衡量時或於處分時所認列之稅後利益或損失。

(二)停業單位損益之表達與揭露應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五號規定辦理。

十、本期淨利(或淨損):本會計期間之盈餘(或虧損),係前二款之合計數。

十一、其他綜合損益:按性質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之各組成部分,包括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之其他綜合損益份額。

(一)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包括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損益、避險工具之損益等。

(二)不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包括重估增值、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評價損益、確定福利計畫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