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風險 | 道德風險因素

道德風險的影響因素[1]道德風險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道德風險(MoralHazard),也稱道德危機目錄1什麼是道德風險2道德風險概述3道德風險的特點4道德風險的分類5道德風險的植根基礎6產生道德風險的原因[1]7道德風險的影響因素[1]8道德風險的防範[1]9道德風險在保險方面的表現10道德風險案例分析10.1案例一:淺析金融行業道德風險的防範與控制[2]11參考文獻[編輯]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參與合同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

  比如說,當某人獲得某保險公司的保險,由於此時某人行為的成本由那個保險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擔。

此時保險公司面臨著道德風險。

如果此人違約造成了損失,他自己並不承擔全部責任,而保險公司往往需要承擔大部分後果。

此時某人缺少不違約的激勵,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

他隨時可以改變行為造成保險公司的損失,而保險公司要承擔損失的風險。

[編輯]道德風險概述  亞當·斯密(1776)在《國富論》中就已經意識到了道德風險的存在,只是沒有採用這樣一個名詞。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

道德風險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範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

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裡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髮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

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

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髮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

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

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

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

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編輯]道德風險的特點  1、風險的潛在性。

很多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

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

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

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

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

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

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巨性。

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

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編輯]道德風險的分類  從受損主體來劃分,“道德風險”可分社會(包括他人)道德風險與個體道德風險。

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應該是指社會道德風險。

因為相對於個體而言,敗德行為者在踐踏道德準則時,其自身利益非但不受損,反而有所增進,因而對他來說,並不存在什麼“風險”。

然而,相對於社會(他人)而言,敗德行為者個體利益的增進恰恰是建立在他人和社會整體利益受損的基礎上,敗德行為者的凈收益恰恰是他人和社會整體利益的凈損失,因而對社會和他人來說,敗德者的行為的確存在使社會和他人利益受損的某種“風險”。

  其實,除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社會道德風險”以外,從哲學和倫理學層面來看同樣還存在著另一種“個體道德風險”。
<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