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選股:小資族存股靠2招,在史詩級波動年代 | 選股原則

價值投資選股:小資族存股靠2招,在史詩級波動年代,追上巴菲特報酬!量化交易專欄2020年09月11日存股最核心思維是獲取每年的穩定收益,但小資族初入社會資本較不具優勢,若只靠股利總覺得財富累積得太慢,若能再獲得股票價差利得,就是最理想的存股方式,以下將提供投資人2大價值投資選股關鍵策略,回測出與巴菲特歷史績效同等的20%年報酬率。

持股健檢台股長期殖利率為4.16%再看這兩大策略前,投資人若手上有持股,該如何評估自己的獲利是及格呢?我們先來看看數據,台股整體大環境的現金殖利率大概是如何呢?下表是台股過去19年來,每年的現金殖利率統計。

可以看到,最差大約是在3%(2001年),而2009年至2018共十年的平均殖利率在4.16%,也就是,每年4%可作為我們衡量存股的其中一個基準,好的存股殖利率低標就在這個水平。

接下來,將開始介紹如何透過「價值投資選股」與「逢低布局」兩大策略,讓投資人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成績。

關鍵策略一:重視價值投資基本面1.一張表了解「價值型投資」巴菲特曾多次闡述他的選股邏輯:「當價格低於真實價值!」存股族要關注的不是今天或是明天的價格,而是未來你必須出售股票以達成生活所需時,可以拿回的價格,因此比起市場的短線震盪的恐慌,投資人第一步更應該將重心放在公司的基本價值評估,下表先統整出「價值型公司」常見的注意事項,並透過模型回測告訴投資人價值投資的長期效益。

休息一下:每月3,000元買台股,儲蓄美好未來!2.價值型投資六大選股邏輯主要六大「價值型投資」選股邏輯為:(1)營業毛利率大於10%:毛利率用來觀察公司產品或服務本身成本變化,也代表產品競爭力,若太低容易於股災中轉盈為虧。

(2)連續5年淨利率都大於5%:主要比毛利率多了薪資成本、廣告費與業外損益,尤其是要注意是有拖垮本業的業外收益。

(3)累計營收年增率與稅後淨利率皆大於0%:兩者一起看代表公司接單順暢,且不會為了接單砍價而造成淨利損失。

(4)本益比小於13倍:本益比是用來衡量股價是否合理的指標,以台股大盤指數來說,根據證交所資料,2008年股災最低點為9.5倍,去年最高點19.5倍。

(5)董監持股占比大於10%:投資人比較可以安心,因為大股東也在同一條船上。

(6)股東權益報酬率排行前25%:在台灣又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為股神最關注的指標之一,越高代表公司利用資本賺錢的能力越強。

我們透過以上著重基本面的選股邏輯,回測台灣市場普通股2010年到近期的三月股災2020/3/24為止,一共10年的時間。

在價差操作當中,我們的出場假設為停利80%與停損30%。

長期持有其實是很好的策略,但如果可以提早領到未來5~10年的預期股利總和(如前文,預期每年4~8%的股利),分批停利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規畫了80%停利的操作。

另外,由於我們設置了13倍本益比的進場限制,再加上大盤近年最低的本益比水準為9.5倍,因此設定了停損30%的出場條件。

當環境與公司基本面良好,可以定期定額往下買進增加持股張數,並不一定要停損,不過本篇回測是為了提供另一種投資想法,存股兼具價差操作,有機會高於殖利率收益,並且取得資金再投資的靈活性。

本篇目的並非藉由電腦運算最佳化去得出一個過去績效優異的交易參數,而是想印證,在重視價值投資基本面,再搭配簡單的存股操作原則,能否幫助我們得到良好的投資回報呢?關鍵策略二:掌握每次逢低布局的機會從關鍵一我們了解到透過「價值型投資」的選股,有機會在過去十年的長期投資獲得固定領取殖利率之外的價差利得。

但根據歷史經驗,通常一年,會有3-4次漲多拉回,其次是,每2-3年會有突發事件讓波段拉回修正,建議投資人可保留一筆現金,掌握每次逢低加碼的機會。

在公司基本面穩健的情況下,逢低布局的這些進場部位,績效又是如何呢?市場大跌的時候,我們將選股條件再新增一項,增加了近12年至少有11年賺錢的條件,代表一家公司在過去一個中期景氣循環中,無論在甚麼景氣階段,都有能力賺錢,以下將回測,如果「價值型個股」遇到大跌30天內從高點回落35%以上的逢低布局效果。

回測近五年的績效如上圖,在2015下半年和2018年底的股市修正中,當價值型公司短線急跌35%之後進場,回測中我們限制了進場次數為最多3次,在存股中屬於單筆加碼的意思,回測結果在5年的時間獲得116%的總報酬,年化報酬率約16%,有機會能獲得更高的超額利潤,若再加上每年固定的殖利率,就有機會追上巴菲特的長期報酬率。

活動快訊:【豐存股小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