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還是傳統?——替你分析數位行銷和傳統行銷的差別 | 網路行銷與傳統行銷的差異

繼前幾篇介紹完行銷、行銷人、In-house、Agency的概念與差異後,就要 ... 傳統行銷的不可取代性可以從「網路的有無」中探討,假設是投放在社群 ...HitentertosearchorESCtoclose行銷人時事潮流還是傳統?——替你分析數位行銷和傳統行銷的差別ByislaOctober4,2020NoComments繼前幾篇介紹完行銷、行銷人、In-house、Agency的概念與差異後,就要進入近期最受關注的行銷方法——數位行銷(DigitalMarketing)了!(photographer:FedericoOrlandi,link:Pexels) 縱使瀏覽徵才資訊、培訓課程的次數不頻繁,或許「數位行銷」這個關鍵字也已悄然、沈默地出現在你所接收的資訊中。

遠自網路的出現、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出世,乃至5G時代正熱烈地展開,在互聯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我們時,數位型態所展示的種種訊息、依附的平台媒介/平台優化、使用者族群、等等……,早已成為了當代行銷人必須正視且鑽研的課題。

那麼,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改變是什麼呢?讓我們先將行銷方法劃分為「傳統行銷」和「數位行銷」,再分別比較兩者的差異。

傳統行銷傳統行銷,顧名思義也就是相較於數位行銷更加傳統的作法,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網路使用」的有無。

佔傳統行銷最大宗的分析方法就是傑羅姆·麥卡錫(JeromeMcCarthy)所提出的「4P分析」,也就是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策略。

同時也是從「企業」出發的思考,而非「顧客」。

傳統行銷的優點在於具有「現實感」上。

消費者可以透過真實的五感去體驗商品,這也是為什麼美妝產業的實體通路在數位的浪潮中屹立不搖,衣物、精品、房屋等需要消費者去實際觀察感受的產品同樣如此。

傳統行銷的不可取代性可以從「網路的有無」中探討,假設是投放在社群的廣告,自然就只有該社群平台的使用者是可能觸及對象,然而實體的街道、車站卻是不論何人,只要經過了、看見內容,就會接收到資訊。

至於傳統行銷的劣勢,主要是缺乏「數據」。

若以張貼海報推廣為例,也許可以就車站、地區的每日人流量來計算觸及人數,但是有多少人是因為看見海報而完成購買(也就是轉換率)就不得而知了。

數據的重要在於行銷活動前的評估與後續分析,當有了足夠的數據,經營者就可以著手於廣告成本的最小化、不同行銷方式的測試、與潛在受眾輪廓的限縮之上。

傳統行銷到數位行銷的轉型,所提倡的理念就是從「物」本位(產品)移轉為「人」本位(受眾)。

數位行銷有人說「凡利用網路進行的行銷工作,就可稱其為數位行銷」。

那麼,除了媒介的不同,數位與傳統的差異究竟在何處?筆者舉行銷4.0的「5A分析」為例,數位行銷注重的是認知(Aware)、訴求(Appeal)、詢問(Ask)、行動(Act)和推薦(Advocate)。

也就是從顧客接收資訊、產生對品牌或產品的印象後,必須引發顧客的好奇心、並盡可能地讓他們參與互動,最終甚至可以使品牌的忠誠顧客成為傳教士一樣的角色,成為推廣力量的一份子。

從分析方法上也可以清楚的比較出傳統行銷和數位行銷的差異,接下來讓我們分析數位行銷的優劣。

筆者認為,數位行銷最大的優點就是「數據精準」,一旦擁有數據,就能透過分析壓低廣告成本(例如採取A/BTest測試不同版本的成效高低);內容行銷同理,以數據進行搜尋引擎優化(SEO),以自然排序的方式達成曝光,更是小品牌或創業初期商家的心頭好。

其次則是數位化縮減了「時空」的距離,在後疫情時代更是如此,當人們的生活範圍受限,不論是國家的疆域或隔離政策下只能生活在一隅之地,都讓這項優點被不斷放大,網購、外送業者的營收不斷攀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數位行銷的優勢。

再者便是社群所帶來的一對一(即時回覆、電子報量身定做)與一對多(大範圍推廣)的好處,可以讓品牌快速且廣泛的推廣到各地。

數位行銷的劣勢在於網路的侷限性,產品在網路上的呈現可能是失真的,也許裝置顯示上有色差、或是店家描述與顧客接收的意思不吻合,都會產生意思不一致的偏差。

其次就是物流系統的不足,當物流要付出的成本過高、安全性存疑、速度太慢,那麼除非有明顯的價格差異,顧客會選擇購買的可能也相對要低。

結語網路世界瞬息萬變,今天的有效行銷策略,也許會成為明日黃花。

筆者在此呼籲各位行銷人,千萬要打消「一招打天下」、「套公式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