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核保 | 核保的目的

核保目的醫療核保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醫療核保(英語:Medicalunderwriting)是一種醫療保險的用語,是指人們在申請保險(通常是人壽保險,或者醫療保險)覆蓋的時候,保險公司取得申請人的醫療或健康資訊做評估。

核保後,做出兩種決定:接受,或是拒絕承保,以及在接受時,訂出保險費率。

最常見的兩種醫療核保的形式:延遲承保(手續相對簡單)和全面醫療核保(需要深入分析客戶的健康資訊)。

[1]在某些市場裡面,醫療核保可能會受到法律的限制。

如果可使用的話,使用的標準應該要客觀的、與提供覆蓋的相關成本做明確的聯結、實務上可管理、符合適用的法律、並能維護保險系統的長期生存能力。

[2]承保人(保險公司)在此過程中會把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年齡、工作性質、和所在的地理區域都列入考慮。

考慮之後,保險公司會表達是否願意承保,以及應收取什麼樣的保費。

[3]目錄1醫療保險1.1核保目的1.2效果1.3續保1.4撤銷2人壽保險承保3延期承保4全面醫療核保(FMU)5參見6參考文獻醫療保險[編輯]醫療保險公司在進行承保的過程中,會衡量申請人潛在的健康風險,與保險公司承保之後的潛在成本。

在核保的過程中,醫療保險公司向申請人(通常是申請個人或是家庭的醫療保險)詢問有關既有身體狀況的資訊。

在美國大多數州,保險公司被允許詢問一個人的病史,以決定是否接受,或者拒絕承保,以及是否應對個人購買的保險收取額外的費用。

有關醫療保險中,所談到的醫療核保的大多數情況,都是涉及醫療費用的保險,但類似的考慮也適用於其他形式的醫療保險,例如Disabilitybenefits(英語:disability)和長期照顧保險。

[4]核保目的[編輯]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醫療核保有其必要,防止人們僅在生病、懷孕、或者需要治療的時侯才去購買保險。

逆向選擇是描述一種由於保險公司與消費者之間資訊不對稱,而發生保險需求高的用戶紛紛加入,而需求低的用戶選擇退出市場的現象。

支持醫療核保的人認為,如果不論申請人既有身體狀況而允他們加入,人們將會等待,直到生病或是需要治療的時候才會採取行動。

這樣就會產生一個由"高使用率"的被保險人所組成的風險池,然後是保險公司因為要支付高額的理賠,而必須收取更高的保費。

反過來,高額的保費又進一步阻礙健康的人來購買保險,尤其是當他們意識到他們可以等待,直到有醫療服務的需求時候再去投保。

效果[編輯]因此,支持醫療核保的人認為,這種做法可確保把個人醫療保險費率維持在盡可能低的水準。

[5]而批評的人認為,這會不公平的把患有相對較小且可治療的既有疾病的人,把他們獲得醫療保險的機會給排除掉。

[6]會讓個人無法獲得保險的疾病包括嚴重的疾病:例如關節炎、癌症、和心臟病,還包括常見的疾病:例如痤瘡、體重超過或低於理想體重20磅的人、以及舊有的運動傷害。

[7]由於既有身體狀況(或稱既有醫療狀況,既有健康狀況)的原因,估計美國有500萬人被視為"無法承保",而沒有醫療保險的覆蓋。

[8]從2004年開始所做的一項大型行業調查發現,大約有13%的個人醫療保險申請人,在接受醫療核保後受到拒保。

拒保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有顯著增加,從18歲以下的人的5%,上升到19到64歲之間的人,有比三分之一少一點的人受到拒保。

[9]同一項研究還發現,在那些被同意承保的人之中,有76%的人支付標準費率,而有22%的人必須繳交更高的費率。

保費增加的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對於40歲以上的申請人,大約有一半會碰到拒保或者增加保費的情形。

這項研究未提出有多少申請人,因為保費要提高,而不投保的情況。

聯邦基金會(英語:CommonwealthFund)在2001年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三年中,年齡在19到64歲的個人醫療保險申請人之中,大多數都覺得保費很昂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會購買。

但是,這項研究並未把因醫療核保而被增加保費的消費者,和符合標準費率或者符合優惠費率的消費者區分開來。

[10]衡量申請人被拒保的百分比,往往無法反映他們提出申請之前發生的情況。

如果患有嚴重身體狀況的人,因為預期自己會被拒保而從未提出申請,他們是不會出現在拒保比率的數字之中。

[11]相反的,如果這種人向多家保險公司提出申請,希望可找到願意提供保險的公司,因此而產生的拒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