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1) – Free Fallin' | 誘餌效應星巴克

誘餌效應. 舉例:《經濟學人》搭配的訂閱促銷方案,有東西比較,才能做決定。

人類鮮少 ... 因此定錨點就默默被轉移,從麥當勞變成星巴克了。

PredictableIrrelational(1)Nov20,2020標籤分類:econ主題:PredictableIrrelational-誰說人是理性的目標:認識行為經濟學,透過故事理解,未來作為借鏡比較心理誘餌效應舉例:《經濟學人》搭配的訂閱促銷方案,有東西比較,才能做決定。

人類鮮少以絕對條件選擇事物,我們關注的是事物之間的相對優勢,並據此估計價值即使人們通常不會點菜單上最貴的項目,卻會點次高價的。

因此一家餐廳能靠著昂貴菜色,誘使顧客點次貴的菜餚。

有技巧地運用這點,可以帶來較高的利潤。

沒有了誘餌,他們的選擇也變得不一樣,這不只是非理性行為,甚至是可預測的非理性行為誘餌效應:-A有A、B兩個選擇,各有其不同的優點。

A在屬性1佔上風(比方說屬性1為品質),B在屬性2較為突出(比方說屬性2是美觀)。

這兩個選項顯然非常不同,而要在其中選出一個並不容易。

如果我們現在加上一個叫做「–A」的選項(參見圖1.6),情況會如何?這個選項顯然比A差,但是與A非常近似,因此兩者易於比較,而且會讓人覺得,A不但優於–A,也優於B。

醜化版照片(–A或–B)的存在是否會促使受試者選擇類似但未經改造的照片。

換句話說,一個比較不好看的喬治克隆尼(–A)是否會讓受試者捨棄完美版的布萊德彼特,而選擇完美版的喬治克隆尼?實驗結果是會。

誘餌效應:麵包機行銷公司建議的解決方案為:引進另一型麵包機,不但體積比先前的款式笨重,價格也要貴個50%。

「嗯,我對麵包機並不在行,可是如果真要買一台,我寧可花較少的錢選那台比較輕巧的。

」誘餌效應:聯誼這就像是,與一名外表特質(膚色、體型、五官等)和你類似、但較不吸引人的朋友(也就是一個「-你」)一同出席聯誼因為在沒有現成比較基準時,你想要吸引的對象難以對你做評估。

然而,如果把你和一個「-你」比較,做為誘餌的那名朋友會為你加很多分要讓新朋友覺得你聰明的話,就找個憨厚的站在你旁邊。

要讓新朋友覺得你憨厚的話,就找個比你更油條的站你旁邊。

比較心理:薪資一旦薪資成為公開資訊,媒體便持續發布特別報導,按薪資高低為執行長們排名。

資訊公開不但沒有抑制主管津貼的增長,反而讓美國的執行長們開始比較彼此的薪資,結果薪資更是飆上天價要是人人對彼此的薪資都瞭若指掌,事情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除了薪水最高的人之外,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薪水太少,而如果這些人要離開公司另謀高就,我一點也不意外。

一個人對自己的薪資是否滿意,取決於(準備好,要聽答案了嗎?)他是否比連襟賺得多。

為什麼是連襟?因為這是個現成的鮮明對照如何面對「比較」我們有時候可以選擇自己的身邊由哪些人包圍,刻意轉向能增強相對幸福感的小光環。

參加同學會時,若會場中出現一個吹擂自己高薪的大光環,可以刻意退避三舍,和其他人談話比較心理:邊際效益我們比較便宜鋼筆和昂貴鋼筆的相對利益,在對比之下,我們顯然應該多花點時間省這7塊錢。

同時,那套較便宜西裝的相對利益就非常小,因此我們寧可多花7塊錢,省得麻煩。

我們會輕易多付3,000美元,把25,000美元的汽車升級為真皮座椅,但同樣是3,000美元的全新皮沙發,我們卻買不下手(即使知道我們待在沙發上的時間比在車上來得長)。

然而,只要我們從更寬廣的角度思考這件事,就能在考慮升級座椅時,對這3,000元的開支有更完善的評估。

如果把這3,000元拿來買書、買衣服或度假,會不會對我們更好?要像這樣拓寬思路並非易事,因為根據比較做判斷是我們的自然思維方式。

你能掌控自己的思維嗎?擁有愈多,就會想要更多。

唯一的解藥就是打破相對性的循環。

異鄉的錯覺當你在異國或異地遇到某人,而且你似乎和對方有某種神奇的連結,你要了解,這種著迷可能只局限於周遭的環境。

這層了解,或許可以防止你在事後才醒悟過來。

供需謬誤湯姆歷險記:他發現了人類行為的重大法則,那就是,要讓人們渴求一個東西,唯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東西難以取得。

小鵝不但一開始會根據環境有哪些東西來做選擇,一旦做出選擇,也會堅持下去。

羅倫茲稱這個自然現象為「銘印」(imprinting)。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