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壽險業務做白工、全年獲利衰3成中華郵政,百年綠巨人的 ... | 郵局 壽險 停 售

中華郵政發言人郭純陽近期在交通部例行記者會中解釋,因為壽險業務正在轉型,將過去短年期為主的保單停售,轉為保險監理措施上希望的長天 ...您於本網頁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空白處,即可回到原網頁。

TopNews愛榭克:美股站上主升段低基期標的有衝勁疫情大爆炸!台大醫院院長籲:誠實面對、同心抗疫!台中重慶國小女童確診曾與外婆參加進香團女童足跡公布快訊/再封邊境!明起至6/18暫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快訊/本土疫情失控?陳時中:單日暴增333例本土台股午盤一度跌逾600點 終場收15353點、傳產慘綠財訊服務異動告知關閉您必須為VIP身份才能閱讀此文章!投資趨勢>保險稅務HOT美股傳家股林恩平去年壽險業務做白工、全年獲利衰3成中華郵政,百年綠巨人的轉型悲歌2020-07-01作者:涂憶君、吳雅樂AAA▲郵局汰換燃油機車改採電動機車,綠色車隊成軍。

(圖/攝影組)今年壽險業議題頻登媒體版面,其中最令人驚訝的,便是從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公布的資料中,驚見中華郵政的壽險業務亮起紅燈。

根據中華郵政綜合損益表審定決算數,整體營收在2017年達到3286.1億元高峰後,其後兩年分別衰退7.8%及7.3%;獲利情況更令人看了搖頭2019年淨利僅93.4億元,至少為7年新低,更較前一年大減逾3成。

這間大到不能倒的綠巨人近年來雖然頻喊轉型,但不僅壽險、儲匯、郵務三大業務營運表現都未能與時俱進,不斷訴求發展的「智慧物流」和「數位金融」等新業務也未見明確成果,已成為一個台灣人不能沒有、卻又欠缺成長動能的尷尬存在。

(延伸閱讀:中華郵政獲利衰3成綠巨人的轉型悲歌)每個台灣人 都有郵局帳戶中華郵政(以下簡稱郵局)一直是台灣人「最親密也最軟的那一塊」,不少人在自己小時候由父母親幫忙開立的第一個帳戶,就是儲匯帳戶。

根據郵局2018年最新的年報數據顯示,存簿儲金的開戶數逾2830萬戶,也就是說,每一個台灣人平均都有一個郵局帳戶。

而在開立儲匯帳戶後,父母親又幾乎會順勢幫兒女投保簡易壽險當作儲蓄。

另一方面,在魚雁往返還很盛行的時代,郵務士(俗稱郵差)擔綱起傳遞書信與情感的使命更是巨大,讓台灣人的一生幾乎和郵局密不可分。

打著要讓全國各地民眾都能享受到最便利的服務,郵局就在特別的時空環境與原因下,成為台灣唯一集儲匯、壽險、郵務於一身的國營公用服務事業,2003年公司化後,目前由交通部百分之百持有,資本額高達723億元。

723億元的概念是什麼?如果以1千7百餘家上市櫃公司發行的股本比較,郵局的資本額高居第24名,超越台企銀、直追中華電。

若以郵政資金加上壽險資金,更高達7兆餘元,說是「綠巨人」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綠巨人近年來卻面臨許多困境,參與改革歷程研究的中國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董瑞斌也不諱言,郵局必須改制,而且早就該改了。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賴建宇直白地說:「郵局還是會有獲利,但它的獲利變動率是從成長、到平穩、到趨緩,未來也不排除會向下行。

」(延伸閱讀:他山之石》日本郵政的完全民營化)壽險體質弱 列觀察名單為什麼這樣推測?本刊採訪多位專家抽絲剝繭後,發現綠巨人至少正面臨三大窘境:首先,一直高居郵局主要營收來源的壽險業務,恐將面臨獲利動能下滑、利差損等危機。

根據2019年自編財務報表,郵局整體營收為2807億元;而在簡明損益表中,壽險營收就有1596億元,占比高達56%,但去年此部門竟然轉虧29.6億元。

資深會計師指出,壽險的營業收入包含保費收入、再保佣金收入、手續費收入等,營業成本包含承保及佣金支出、保險給付及賠款等;2019年營業成本為1597億元,「幾乎是開業賣一塊錢,就要付出一塊錢,」等於做白工。

中華郵政發言人郭純陽近期在交通部例行記者會中解釋,因為壽險業務正在轉型,將過去短年期為主的保單停售,轉為保險監理措施上希望的長天期保單,雖然營收不會像過去這麼多,但體質會相對變好。

但在體質沒有改善前,郵局壽險業務的淨值比、資本適足率(RBC)還是被緊盯,因為這兩大指標是金管會評估壽險業者體質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

郵局2020年第1季的淨值比及RBC分別以2.21%、215.22%落入觀察名單,且RBC還是所有壽險中最低。

賴建宇指出,或許也可採行增資的方式拉高淨值,順勢拉升兩大指標。

不過,市場上有一不能說的公開祕密,就是郵局每年的盈餘要繳庫,盈餘轉增資的空間相對變小,而要主管機關交通部核准郵局增資,在國庫財力緊俏的情況下,也並非那麼容易。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