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教學的未來想像:減少上課時間、增加自主學習與運動時間 ... | 線上教學優缺點

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21/06/22,教育PhotoCredit:iStock峰哥教育專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近年專注於自學跨域、社會設計、地方創生、全美教學。

關心偏鄉教育、數位落差。

屏東鄉下長大的峰哥在國高中時,因為考試導向的教學,恨透了學習。

國高中成績墊底、大學重考、台灣研究所考不上,直到25歲在美國的中式餐廳工作,覺得太辛苦了,才決心用功念書。

半年內考上德州農工大學研究所,5年內完成碩博士,2013年回到10年前碩士落榜的學校當教授。

因為親身經驗,峰哥深知台灣考試導向和傳統文化期待如何造成學生討厭學習,因此期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教育專業,幫助那些像過去的自己,找不到學習動機和人生方向的孩子。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今年5月15日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大爆發後,台灣社群媒體轉貼著一句話:「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

」可能如今看起來的確有一點中二。

我承認,當初為了提振老師們的士氣,所以當5月18日教育部宣布停課不停學,我個人的社媒也貼著:「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台灣的遠距教學實力要超英趕美。

」我曾經聽某國立大學資深教授說:「台灣太小了,即使南部到北部,高鐵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不像美國幅員廣大,實在不需要遠距教學。

」當時我還非常訝異,原來距離太近也是遠距教學的障礙。

所以當疫情爆發,開始實施全面線上教學,我認為這是台灣教育的轉捩點,過去很多老師認為遠距教學沒有面對面的溫度、網路不穩、數位落差等問題,在激烈的強迫和環境下,進行了一場數位教育大改造。

被迫實施遠距教學下教師的成長階段當全台老師被逼著一定要使用遠距教學,儘管過去一年半有很多研習訓練,老師們不免還是手忙腳亂,但一個月以來,老師們的進步是有目共睹,據我觀察,大概可分四個成長階段:觀望期:這是剛宣布停課兩週,很多老師還在觀望,有些老師宣佈放假到結束停課後再補課,也有些老師先出作業、或安排學生自學,科技比較強的老師就開始同步遠距教學,學生們也開始回報家裡的網路及載具狀況,以利學校支援學生。

適應期:大約是第二次宣布停課到六月中的階段,老師們漸漸不再有復課的期待,開始使用最容易上手的的遠距平台(如GoogleMeet和GoogleClassroom)、建立了學生和家長的Line群組、並學習解決聲音與網路的問題,將實體課程轉到線上進行教學。

尋求互動期:大約是宣布停課到暑假,所有老師已經轉到線上教學,並且了解線上教學並不是把實體課直接搬到線上,老師們開始注意到線上互動及學習成效了,例如使用Kahoot、Quizlet、Nearpod、Jamboard等線上互動軟體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這時全台的線上教學已經接近進化完成。

適性自律期:這一部分是最後的進化階段,老師開始注意學生的專注力的變化,開始練習使用蕃茄法等時間管理學生的工作及休息時間,引導學生自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彈性的規劃自學、同儕討論、報告、專題、及休息,這階段尚未進化,但在不久的未來指日可待。

老師們兩週內進入第二期,一個月內進入第三期,其實與我預測的遠距教學實力要超英趕美,相差其實不遠了。

危機即是轉機,全台老師在數位教育轉型上做出極大的貢獻。

線上教學的優缺點在這一個月來,我訪談過一些師生對於遠距和面授的喜好,大概是喜歡線上的比例稍微比喜歡面授的比例多一點,喜歡線上的理由大概是:「可以睡晚一點」、「減少通勤時間」、「時間變多了」、「線上查找資料更迅速也更詳盡」、「影片可以重播」、「不用受到秩序問題的干擾」。

不喜歡線上的理由大約是「實作課程難進行」、「感情聯繫差」、「家中科技支持不夠」、「學習成效難估計」、「看螢幕時間太長」。

既然優缺點參半,是否我們可以來思考未來即使疫情降溫,可以「減少上課時間」的可能性呢?未來教學安排的假設與討論不容諱言,家長希望學生在校時間長一點,除了傳統華人的「唯有讀書高」的文化,希望學習時間可以越長越好,還有台灣社會普遍工時過長,家長希望學校可以增加看顧小孩的時間。

已經有很多大腦及學習相關的研究指出,運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玩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