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保險策略 | 投資組合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Investment Portfolio Insurance Strategy)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是在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無風險資產從而保證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的前提下,將其餘資金投資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投資組合保險策略(InvestmentPortfolioInsuranceStrategy)目錄1什麼是投資組合保險策略2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研究[1]3投資組合保險策略運作原理[1]4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特點[1]5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在我國的適用性[1]6參考文獻7相關條目[編輯]什麼是投資組合保險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是在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無風險資產從而保證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的前提下,將其餘資金投資於風險資產並隨著市場的變動調整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比例,同時不放棄資產升值潛力的一種動態調整策略。

  當投資組合價值因風險資產收益率的提高而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也隨之提高;反之則下降。

  因此,當風險資產收益率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隨之上升,如果風險資產收益繼續上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將取得優於買人並持有策略的結果;而如果收益轉而下降,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結果將因為風險資產比例的提高而受到更大的影響,從而劣於買入並持有策略的結果。

[編輯]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研究[1]  自從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產生以來,外國學者就開始對其進行實證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各種策略的適用環境:  Black&Jones(1987)以1974年至1986年的S&P500與美國政府公債對CPPI策略進行實證發現:(l)CPPI策略的績效受到保險期間內金融市場的價格走勢與策略執行次數而定,且市場價格的波動越大會使得交易成本增加,導致投資組合的績效降低。

(2)若市場在保險期間內歷經大漲與大跌,最後又回到期初的水平時,CPPI策略的績效較差。

  Perlod&Sharep(1988)認為,判斷哪種組合保險策略是最好的保險策略,應當根據投資者風險偏好,因為不同組合保險策略所面臨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同的。

比較買入持有策略,固定組合策略,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與複製性賣權策略,結果發現,每種策略的特性不同、適用的時機也不同,固定組合策略較適合於盤整震蕩市場狀況,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適合市場呈大多頭或大空頭時,複製性賣權策略則能夠有效保障投資組合下跌的風險。

  2、調整法則的選擇:  Black&Jones(1987)提出CPPI策略,以及Estep&Kritzman(1988)提出TIPP策略時,都是採用市場波動調整法。

這是一種區間調整的方式,其目的是為了投資組合能夠順應市場情況作合適的調整,不會因為過多的調整造成交易成本過高,或是調整太少,使得保險效果降低。

  3、波動性:  Rendleman&0'Biren(1990)以蒙特卡羅分析法探討在不同市場波動性下,不同變異數錯估對複製性賣權策略績效之影響時發現,若錯估市場變異數,當市場上揚時,其績效優於正確估計報酬風險的投資組合;但若高估變異數,其結果則相反。

  4、績效評價指標:  Clarke&Arnott(1987)和Rendle&McEnally(1957)共同指出投資組合保險執行之後將改變整個投資組合報酬的分配型態,而不再呈正態分佈,因此,不能單純使用傳統的組合績效評價指標,如:夏普比率、特雷諾比率以及詹森指數等,進行組合保險的績效評價。

  5、交易成本:  Clarek&Arnot(189)7模擬比較保險和未保險兩種投資組合策略的報酬分配後,發現受保險的投資組合的算術平均報酬率和幾何平均報酬率會小於未保險的投資組合。

所以,用未保險和有保險兩種投資組合中,算術平均報酬率的差以及幾何平均報酬率的差便可以衡量投資組合保險中所要付出的成本。

  Rednelamn&McEcnally(1978)認為評估投資組合保險成本的方法可比較保險的投資組合相對於最適的投資組合放棄多少期望對數效用或使投資組合的價值犧牲多少成長率。

  從國外的研究情況來看,美國等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對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研究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是比較全面,比較系統的,研究過程中註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因此,國外的研究成果對我國投資組合保險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事實上,我國許多學者也是受到國外研究成果的啟發進行研究的。

但這些國家的研究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