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手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

傳統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需要25公分的手術傷口,切斷甚多的肌肉、肌腱才能完成,對病人的傷害極大,復原的時間也長。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Minimally ... 繁體版簡体版關於我們醫師陣容醫師介紹醫師專欄最新消息講座活動新聞媒體報導門診時刻表治療項目案例分享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微創關節手術(MIS)線上掛號相關連結復健全人醫療中心臉書粉絲頁膝力人生臉書社團長安醫院首頁治療項目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傳統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需要25公分的手術傷口,切斷甚多的肌肉、肌腱才能完成,對病人的傷害極大,復原的時間也長。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MinimallyInvasiveSurgeryofTotalHipArthroplasty,簡稱MIS-THA)不僅縮小傷口,且降低對軟組織的破壞,一樣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要適應症】髖關節已嚴重磨損的重度退化性髖關節炎患者,主要症狀為疼痛、跛行、大腿外展困難,需置換全髖人工關節。

【手術流程】使用1或2個小切口來進行,較小的切口可減少對組織的干擾,在對肌肉等軟組織傷害最小的原則下,置入人工髖關節,傷口較傳統手術小,僅8~12公分,減少疼痛、加速恢復。

(上圖)傷口較傳統手術小,僅8~12公分(上圖)置入人工髖關節植入物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特點】1.傷口止血徹底,失血少於100cc。

2.術中不需置放導尿管。

3.術後不放血液引流管,活動自如。

4.小傷口、術後疼痛大為減輕、恢復快。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v.s傳統全髖關節置換】  與我聯繫與我聯繫FB客服LINE客服



2.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新突破男術後即可下床恢復力驚人∣ 羅東 ...

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鄭彥文醫師表示,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由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傷口進行置換,傷口至少10 至15公分,且必須破壞髖關節外展 ...便民專區新聞/衛教骨骼/肌肉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新突破男術後即可下床恢復力驚人2020/11/23公關企劃部2,972複製連結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876宜蘭一位68歲簡姓男子因髖部疼痛造成跛行至羅東博愛醫院骨科就醫,經X光與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且有髖臼磨損。

經醫師建議須進行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確保日後行走無虞。

簡姓男子本月初(2020/11)完成「前側路入微創髖關節手術」後,當日即可下床活動的術後成果,讓病人與家屬十分驚訝,也顛覆了過往對髖關節手術的印象。

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鄭彥文醫師表示,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由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傷口進行置換,傷口至少10至15公分,且必須破壞髖關節外展的主要肌肉才能完成手術,因此病人術後常需臥床或3個月內須使用助行器輔助下床行走,再搭配復健計畫,才能讓下肢的力量恢復術前的水準,但仍存有未能完全恢復的風險。

簡先生術後回診一周,右腳已活動自如,正常行走無礙。

隨著國外使用前側路手術方式技術漸趨成熟,國內亦有醫師開始使用前側路微創方式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方式為由大腿前側打開傷口,並從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縫隙處進入,不但傷口縮小約只剩8公分,且因為不破壞任何肌肉,加上手術中以移動式X光機確定關節植入物正確位置,因此術後病人除了可立即下床活動之外,也減少關節脫臼的風險,可說是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一大突破。

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韓步禹主任也提及,臺灣雖然近幾年才開始發展前側路入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方式,但在歐美已逐漸成為髖關節置換的主流手術。

本次簡姓男子的案例,羅東博愛醫院特別邀請3年內已施做超過500例,且經常在國外各地巡迴演講及示範手術的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楊傑思醫師前來指導,手術順利完成。

自今年9月至目前(11月),羅東博愛醫院已完成近10例相關手術病例,病人恢復狀況良好。

未來預期將讓該手術方式正式引進博愛醫院,讓宜蘭縣民日後都能享有新式手術所帶來的優勢與好處。

前側路入微創髖關節手術從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縫隙處進入完成手術,傷口小、不破壞任何肌肉,術後即可下床。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肇因於血液循環系統的障礙使骨頭缺乏養分供給,進而造成骨頭壞死、結構崩塌,簡姓男子的病況即是髖關節疼痛變形,骨頭空洞化,因此必須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目前健保補助的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約10~15年,若搭配前側路入微創手術,將可望幫助病人輕鬆移除病痛、提早恢復健康的步行習慣。

不過也提醒民眾,不同適應症適用不同手術方式,建議仍應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臺北榮總楊傑思醫師(右二)於博愛指導手術後,與博愛執行長許豪(中)、骨科韓步禹主任(左二)、鄭彥文醫師(右一)餐敘合影。

複製成功回上頁我要掛號查詢及取消



3. 髖關節的手術治療

林太太:醫師啊,我聽說髖關節置換術有分「全套」和「半套」,究竟有甚麼差別呢? 髖關節病變之症狀 ➤疼痛:從鼠蹊部延伸大腿內側及 ...髖關節的手術治療首頁 健康新知 髖關節的手術治療2020-09-170COMMENTS髖關節的手術治療 骨科關節中心 王大翊醫師 王醫師:林太太,妳的髖關節已經嚴重磨損,建議透過「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才能改善症狀喔~林太太:醫師啊,我聽說髖關節置換術有分「全套」和「半套」,究竟有甚麼差別呢?🔺髖關節病變之症狀🔺➤疼痛:從鼠蹊部延伸大腿內側及前部,或向外沿著闊筋膜漫及膝蓋➤跛行➤大腿外展困難▎置換時機當關節因退化造成僵硬疼痛,造成日常行動不便、影響生活品質,無法透過保守治療減輕症狀時,就需要考慮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以減緩疼痛、改善髖關節的運動範圍,以及矯正下肢長短差異。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比較▎如何預防髖關節病變?▶關節炎1.減輕關節負擔:避免反覆性動作或長時間負重2.定期運動:增加關節液流動,提升周圍肌肉、肌腱組織的結構,增加骨節囊的韌性3.控制體重:減少關節過度負擔4.健康飲食:少吃油炸類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果▶髖關節骨折1.營造安全居家環境:浴室、廁所、樓梯間、廚房等容易發生跌倒意外的區域,應加裝防護措施,並保持室內光線明亮,家具和電線擺放整齊2.定期檢測骨質密度:家中有骨質疏鬆病史者、更年期後婦女為高危險群3.飲食保健:多攝取高鈣質食物,適度接受日照幫助維生素D生成,並遠離菸酒,以增加骨本4.規律運動:強化骨骼和肌肉力量,增進平衡感,以減少跌倒發生▶缺血性股骨頭壞死1.改善生活習慣:飲酒適量、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改善不良坐姿和站姿2.適當運動:增加髖部活動量,提升髖部血液循環,避免久坐造成髖關節僵硬3.遭受外傷後保健:術後避免過度活動造成髖關節過度摩擦、遵循醫囑配合服藥、潛水員或飛行員等於高壓環境工作者,應注意工作環境是否健全 Leaveareply顏瑞儀近期文章【COVID-19快篩採檢】最新公告及衛教專區2021-05-17【公告】本院「探病及陪病」最新公告2021-05-11【防疫公告】就醫陪探病民眾敬請配合2020-07-01【公告】「公費疫苗接種訊息」以官網公告為準2021-06-01【公告】本院提供「通訊醫療視訊門診」服務2021-05-27【公告】本院暫停部分服務+最新門診異動公告2021-05-20【公告】本院「COVID-19公費疫苗特別門診」暫停預約2021-05-16【公告】本院「自費檢測COVID-19門診」即日起停診2021-05-13【公告】本院109年度「優良教師」及「優良護理人員」2021-05-06【2021世界手部衛生日】關鍵數秒手護生命2021-05-0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1年世界無菸日主題「承諾戒菸(Committoquit)」】宣導2021-04-29喝茶會加速骨質流失?腰痠背痛是骨鬆嗎?停經後女性3招自我檢測2021-03-18不抽菸也會得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揪早期肺癌最佳利器醫籲定期檢查2021-03-08白天跑廁所超過8次,就算膀胱過動症!醫師:趁中年訓練膀胱容量,防老後睡不好、夜間易跌倒2021-03-05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保護自己要快打】性健康促進宣導2021-02-25【公告】110年度台北市免費老人健康檢查服務,3月3日起開跑2021-02-2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親子共讀】宣導2021-02-19重訓膝蓋爆痛原來是膝關節缺血性壞死2021-02-09生活智多星【膝蓋炸痛到底該看哪一科?】骨科張偉德醫師2021-02-08【公告】110年公費流感疫苗擴大開放施打2021-01-28賀!本院【腸胃內科陳炳憲主任】取得國立陽明大學生醫光電研究所博士學位2021-01-20Photostream熱門新聞【防疫公告】就醫陪探病民眾敬請配合84772020-07-01【COVID-19快篩採檢】最新公告及衛教專區55172021-05-17【公告】本院「探病及陪病」最新公告5512021-05-11發燒、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單側」疼痛別大意!2170732019-12-27【防疫公告】居家檢疫、隔離者需再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1324682020-07-03過量維生素D和鈣恐罹癌?醫師釋疑:搞懂4原則不怕補錯564542019-04-2220歲迪士尼男星因癲癇猝逝老人小孩最好發、醫師點出8大前兆269642019-07-09大吃大喝、肥胖害到膽囊!膽結石、膽息肉如何處理?230652020-05-05骨科魏志定主任接受專訪【年代電視台聚焦2.0】185822018-01-17【公告】「振興三倍券」使用說明171092020-07-09膝蓋退化有9大部位骨科醫坦言:不一定得換人工關節16826201



4. 髖關節手術護理須知

髖關節手術護理須知 ... 髖關節是由一個球型(股骨頭)及杯狀物(髖臼)所組成,​它是由大腿骨(股骨)與骨盆所形成的關節,四周包圍著強力的關節囊及肌肉韌帶, ...門診時刻表網路掛號醫療團隊就醫指南資料申請交通資訊首頁衛教園地骨科髖關節手術護理須知   髖關節手術護理須知認識髖關節髖關節是由一個球型(股骨頭)及杯狀物(髖臼)所組成,它是由大腿骨(股骨)與骨盆所形成的關節,四周包圍著強力的關節囊及肌肉韌帶,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

 關節鏡手術大部分的膝、髖、肘、腕、肩或踝關節內部的病灶,皆可使用關節鏡來進行手術。

關節鏡手術的執行,住院天數約二~三天,病人必須採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需禁食六小時以上。

關節鏡手術時,內視鏡會接上攝影機,將檢查及手術過程顯示在電視螢幕上,以利於手術進行,手術後在關節周圍處有二~三個小於0.5公分的傷口,僅需保持乾燥,大約數月後可以拆線,這段期間最好使用柺杖或助行器,避免跌倒發生。

 髖關節病變的因素關節炎。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大量飲酒等因素引起。

外傷造成股骨骨折。

腫瘤。

 髖關節病變的症狀髖關節疼痛。

髖關節腫脹、變形。

肢體的活動受限制。

走路困難、跛行。

 手術後應注意事項兩腿中間應放一個枕頭,以維持髖關節外展姿勢,避免人工髖關節脫臼。

手術後第一天可酌情搖高床頭,以不超過60°為宜,可做梳洗、進食和看書報等日常活動。

宜多攝取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的均衡飲食。

為了早期下床,您需做肌肉收縮運動和指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的主動性運動。

患肢不能承受身體重量,須用枴杖助行三個月。

復健運動。

  復健運動(手術後第1~2天)  踝關節運動:先平躺,把雙腿伸直平放,把腳板前後伸屈。

   股四頭肌運動:先平躺,患肢伸直用力使膝關節向下壓向床面,維持下壓動作5秒鐘然後放鬆。

   抬腿運動:先平躺伸直患肢,把一腿抬高約30度,維持5秒鐘後慢慢放下來,反覆5分鐘,再換另一腿做同樣動作。

   腿部外展運動:平躺健肢不動,患肢向外移動打開,再慢慢收回,不超過身體中線。

   坐姿直舉腿:坐於床沿,於膝下放一小枕頭,讓雙膝蓋自然垂下,讓一側小腿向上伸直,再緩緩屈膝。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繼續執行住院期間教導的復健運動。

繼續使用柺杖或助行器,直到回診聽取醫師指示。

沐浴宜採淋浴。

逐漸增加活動且有足夠的休息。

當身體狀況許可時,即可回到工作崗位,最好由輕鬆短時間的工作開始。

駕車、性生活可在六星期後恢復。

如患處有紅腫疼痛、跌倒導致髖部受傷、活動量無法增加,或髖部有喀喀異常聲響時,請立即返院檢查。

確實遵守日常生活的禁忌姿勢(如下圖所示)。

      本衛教資訊經骨科醫師檢視聲明: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醫療諮詢專線:(日間)04-22586688轉6367  (夜間)0975-901694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