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玉山線上真人客服?推薦回答

作者:林莊生

金鼎獎好書重新出版。 深刻描述林獻堂、洪炎秋、葉榮鐘那一代的文化人。     作者林莊生,出生於台中霧峰吳厝庄的大家族,是台中中央書局創辦人之一莊垂勝之子;他在去國多年之後,驚覺長輩日漸凋零、台灣也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因而對已消失或正在消逝中的舊台灣產生無限思念,覺得應該記錄下來,於是完成本書。     一九九二年首次出版,不但獲得金鼎獎肯定,也被評為「充滿溫...

作者:蔡烈光

「真實的、感動的生活點滴要藏在內心深處,不能透露。」   既便活到了耄耋之年,美娟仍牢牢記著這段往事:   家鄉古厝前的曬穀場,總是飄散著稻草燃燒的香味;大灶煮出來的菜豆飯,是小時候的美味佳餚;鎮上的大廟口是跟兒時玩伴踢銅罐仔、掩咯雞、玩彈珠、打陀螺的遊樂場。   隨著日本戰敗撤退、國民政府來台,家裡來了好多人跟著大舅學ㄅㄆㄇ、爸爸寫的歌不能唱、賽珍珠和魯迅的書不能讀,就連學校裡的老師說什...

作者:謝明勳

  高雄港站「北號誌樓」是國內僅存最完整的傳統機械電氣操作型態號誌樓,昔日扮演控制縱貫線、屏東線,及臨港線進出高雄港站眾多轉轍器和號誌機的繁重角色,如今雖因不再有列車進出而解除任務,但建築本體及控制設備仍保存完整,是見證鐵道技術發展的珍貴工業遺產。     本書從高雄鐵道的起源、鐵道路線的演變,到北號誌樓的誕生、作用,以及號誌樓內部閘柄的機械運作原理,再到停用後的保存與活化利用,完整記錄了高...

作者: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

  全套共7冊的《典藏台灣史》是由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生前策劃,希望由台灣史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執筆,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能夠以全面性的觀點論述史前到當代台灣的鉅作。   常說:「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立足台灣,除了看見當下與未來,更要回溯過去,了解前人如何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汲取多元文化養分,而以拼勁和不服輸的精神,一起成就台灣。   《典藏台灣史》集結了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

作者:王家祥

台灣歷史小說的先行者,《台灣三部曲》電影原著小說重磅再版! 長銷26年的王家祥歷史小說,2021年全新改版隆重問世, 特別收錄魏德聖導演真情推薦序!   「災難自海上而來,降臨在我們身上。」   一句由巫婆口中吐出的夢兆預言,幾艘航向島嶼西南海平面的巨船;   大航海時代的外來者正步步進逼,將會把西拉雅人的命運帶往何處?   四百年來,吾土與吾民的壯麗史詩起點   揭開了海洋台灣步...

作者:

  百年前,面對荒原般待墾的臺灣土地,   先民的日常怎麼過?如何面對生活?   一千三百多筆古文書常見字詞,   全是先民們走過的足跡。     「口說無憑,特立此據。」不只是現代工商專屬,更是百年前先民生存的常識與本領。拓墾分股要合約、買賣土地要字契、繳納租穀要串單、運鹽點交要執照、分家分產要鬮書……樣樣都要立據為證,也因而留下了大量的古文書,側寫出早期先民們在臺灣這塊土地的生活足跡。 ...

作者:陳永興

108位醫界人物,108個為台灣醫療奉獻的故事 透過陳永興醫師的筆,認識這些對台灣無比重要的人物     隨著航海、貿易、傳教人員來到台灣的現代化醫療,歷經日治時期、戰後的發展,逐漸形成如今的樣貌。在這段歷程中,許多醫界人士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們醫治病人、研究疾病,建立醫療衛生制度、作育無數人才,為台灣的現代化醫療之路打下堅固的基礎。     多年來,陳永興醫師蒐集這些醫界人物的故事,透過講...

作者:漢娜.鄂蘭

  一本精彩至極,卻絕對令讀者坐立難安的第一手觀察報告!  邪惡…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  理解尤太歷史、納粹德國,甚至正義與邪惡問題的經典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六年後的1961年4月1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審判的主角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在東部佔領區內「尤太問題」的執行者之一,雖然並非...

作者:蔡烈光

  我嫁給朱點人的長子, 渡過漫長艱苦的日子……   朱點人從沒想過,他的後代,由於他的遇難,都成了美國人。   朱點人,是台灣日治時期的知名作家,於一九五一年被國民黨政府槍決,此後家人遂墮入被國家機器監控,被親友指點、疏離的困境,直到遠走美國,才漸漸找回自己的人生。   作者身為朱點人的長媳,陪著朱家走過這段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甘苦歲月,在移居美國三十七年之後,她開始在臉書發表這段過往。...

作者:李筱峰

匯集二戰之後中國知識份子的良心見證,解答二二八的歷史課題。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管台灣。台灣人民滿懷期待,迎接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一年四個月後竟然爆發了二二八事件,一場大衝突引發一場血腥屠殺。這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不幸?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解答這些問題時,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史料與觀點。     本書以史料彙編、史料解讀的方式來進行。書中所收集的史...

作者:詹素娟

  台灣的原住民,在語言文化、人群分布與網絡連結上,和太平洋海域上眾多島嶼一樣,都是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Lingustic Family)的一支。他們的祖先,大約在距今7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在台灣住居。他們分散在溪流下游到河口或海岸地區,建立小型聚落,並逐漸朝平原內部、淺山丘陵或東部地區移動,形成更廣泛的分布,慢慢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社會文化。   然而,當台灣以...

作者:金尚德

  立霧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上巍峨高峻的奇萊山區,千萬年不絕的溪水,掘鑿出雄偉壯麗的太魯閣峽谷。沿著立霧溪上溯,腳下的道路曾是做為戰備之用的警備道路,後來成為產金、養蠶、發電的產業之路,更是聞名全台的觀光道路。   這條道路上不只有榮民開山築路的血汗,還有更多開路先鋒留下的遺跡。歷時長達百年的開路過程,經歷了不同政權的開拓政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就在這條東西向的道路上衝擊與融合。  ...

作者:古川隆久

  理解昭和,也是理解台灣,   特別是日語世代無法言說的生命經驗,   我們或許可從作者描述的那些娛樂與生活習慣當中,   瞥見父祖輩的形影。   談到昭和史,總讓人想到那場對於近代世界局勢影響深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本書也不免提到這場戰爭,卻是更全面地將觸角擴及當時代日本的歷史發展,包括憲法的制定、學校教育的演變、人民生活的樣貌,乃至於大眾娛樂文化的開展等……   作者古川隆久是正...

作者:高俊宏

五年超過兩百次搜尋隘勇線的過程中, 他帶著筆記本、GPS、捲尺、攝影機、電池、GoPro, 在山裡從事由線到人、由山到部落的實地踏查。     藝術家高俊宏是行動者、運動者。從2007年開始在廢墟創作,2011年踏入重現廢墟之旅,2014年建構《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2015年完成「群島藝術三面鏡」套書《小說》、《諸眾》、《陀螺》;他繼續行動,帶著一把草刀與一只背包,走進...

作者:周婉窈

  了解臺灣的歷史,必須「從頭講起」,從頭了解起,我們的視野拉長、拉廣了,然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歷史需要的不是記誦,而是思考和理解。記誦的歷史,考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和理解過的歷史,成為你對過去的認識,也會幫助你了解現在、面對未來。 ——作者  周婉窈   歷史,不僅是發生過的事而已,更是與現在和未來連續而無法分割的整體。...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