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市場驅動因素與趨勢剖析 | 資策會行動支付定義

跳到主要內容:::回經濟部|回首頁|網站導覽|常見問答|處長信箱|English|資料分類檢索|RSS訂閱字級大小:放大|縮小網站更新日期:2021-07-03Togglenavigation功能選單認識技術處處長介紹組織與執掌發展重點科技專案補助資源法人科技專案企業創新研發專案學界科技專案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產業技術法規創新與展示技術新知快遞活動回顧文宣刊物業務相關連結科技網站政府資訊公開熱門焦點熱門技術國際獲獎競賽活動產業技術知識+回經濟部目前位置:首頁>創新與展示>技術新知快遞>產業技術評析:::產業技術評析行動支付市場驅動因素與趨勢剖析行動支付、線上支付、電子支付、APP、NFC發表日期:2015-03-24作者:胡自立(資策會MIC)摘要:本文的「行動支付」定義,係指用戶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特定傳輸技術或裝置,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並搭配認證步驟,和實體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

全文:一、定義及範疇本文的「行動支付」定義,係指用戶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特定傳輸技術或裝置,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並搭配認證步驟,和實體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

在範疇方面,此處智慧型行動裝置僅限智慧型手機而不包含平板;特定傳輸技術包含掃QRCode、NFC感應及其他(X卡、微波辨識/超音波、磁場感應、人臉辨識等)技術;特定傳輸裝置包含SIM卡、microSD卡或mPOS(mobilePointofSales)讀卡機;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係指信用卡、金融卡、簽帳卡、銀行帳戶或第三方支付服務等,不包含支票;認證步驟如指紋驗證、手機螢幕簽名、輸入驗證密碼等方式。

最後,付費App、App內購買、轉帳匯款、電信帳單繳費,及無實值交易P2P匯款等,並不屬於此處的行動支付範疇。

本文的「線上支付」定義,係指用戶以智慧型行動裝置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網路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和網路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

二、全球行動支付市場受到環境改善與供需增加而顯著成長剖析近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顯著成長,主要是受到各地環境條件逐漸完善或走向開放,以及市場需求持續增加等因素所致。

在環境條件方面,各地政府對於行動支付此一趨勢,相繼致力於促進產業發展或業務開放,同時伴隨行動支付技術的演進,支付過程所需之步驟與時間的簡化,也促使更多用戶願意採用行動支付進行交易付款。

在市場供需方面,國際業者為了鞏固甚至擴大用戶數,除了既有支付業者進一步布局以維持優勢,新進業者也紛紛跨入支付領域,陸續推出新創的行動支付方案,以搶占市場商機。

在各類業者自2014年開始更為積極投入行動支付的影響下,進而帶動了市場需求日益成長。

其中根據Gartner的研究調查顯示,預計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4,311億美元,成長約67%至2017年7,214億美元。

三、中國大陸法規建構機制並鼓勵發展,台灣法規走向寬鬆為因應全球行動支付市場之發展,各地政府亦推動相關政策規範,以期協助產業發展。

以中國大陸政府為例,歸納《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中國金融行動支付技術標準》、《中國大陸行動支付國家標準》與《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當地法規政策已朝三大趨勢發展:趨勢一,協助提升大廠之品牌與經營規模,並鼓勵中小型廠商自主發展電子商務與創新模式;趨勢二,促進各行業電商化、國際化與行動化;趨勢三,建構行動支付的技術安全,並透過發展認證體系和風險因應機制,以確保行動支付的交易安全。

整體上,中國大陸之法規傾向藉由開放並鼓勵發展之立場,輔以技術規範和風險因應機制,以健全當地行動支付產業之發展環境。

在台灣市場方面,自2014年9月行政院將《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送審立法院後,2015年1月已獲立法院三讀通過並開放代收代付、儲值、無實質交易個人間匯款等三大業務(另包含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業務),並至2月由銀行公會研擬草案送交金管會,改變了以往台灣市場因缺乏合適法規,而限制業者在支付相關業務發展之問題。

至3月中旬為止,第三方支付專法草案已延伸出許多重要規範,例如資本額門檻規範、清償基金的設立、電子票證業與第三方支付業者的雙向兼營,和境外單位來台成立經營等。

近日,更依交易金額設立安全三級距,顯示出政府傾向以安全為前提推動支付法規寬鬆化。

由於第三方支付專法最晚需於5月4日開始實施(總統頒布後三個月內),故近期應將會完成專法之制訂,並讓台灣支付市場的限制開始走向寬鬆化,而有助於產業發展與市場活化。

四、行動支付技術走向非接觸式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