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連鎖賣場大調查:哪家最能讓你安心採買? | 大賣場有哪些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食物營養飲食新知11家連鎖賣場大調查:哪家最能讓你安心採買?收藏圖片來源/林后駿瀏覽數68,6132016/07/29·作者/王暄茹、林慧淳·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九成民眾曾在連鎖賣場採買食材,然而,據《康健》調查,42.7%的消費者曾在通路買到酸敗、過期、食用後上吐下瀉的劣質食品;更有四成消費者不滿每次食安出問題,通路商卻只是下架、退貨。

事實上,把關食安通路商可以做更多。

與其靠政府抽驗,不如賣場在進貨前就落實源頭管理,篩選安心產品,控管賣場衛生安全。

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康照洲強調:「只要大型通路商向上做好源頭管理,便能扼住4萬家食品製造業者的喉嚨。

」哪些通路認真替消費者把關?《康健》針對4大量販店、3大超市、4大超商進行消費者信任度調查,並偕同第三方稽核單位祕密訪查。

結果發現:冷凍櫃漏水、環境髒亂、食品溫控沒做好……不少項目有待改進。

《康健》期許台灣通路商能提供更安全、安心的產品和採買環境;消費者學會聰明購買,共同推動量販賣場、超市、超商的好改變。

***大賣場、超市販售的蔬菜殘留農藥超標、雞蛋驗出抗生素殘留、熟食便當大腸桿菌超標、進口燕麥片檢出台灣未允許使用的除草劑嘉磷塞;超商的關東煮遭驗出順丁烯二酸毒澱粉、布丁使用到工業用原料,以及飯糰、泡麵等都曾被黑心油事件拖下水,消費者對食安事件頻跳腳,賣場、超市、超商也繃緊神經,深怕哪天商品出包,又砸了自家招牌。

量販店、超級市場和便利商店已成為國人採購食材的重要通路。

根據2015年台灣食品消費調查統計年鑑資料,過去一年使用最普遍的3大食品通路商為連鎖便利商店(91.2%)、超級市場(89.6%)和量販店(86.4%),遠高於傳統菜市場(74.0%)。

但通路商所販售的生鮮、食品並未躲過一次次的食安風暴。

廣告2015年消費者自主發起了「滅頂行動」,雖然引發不同評價,但已經凸顯社會大眾賦予流通販賣業者把關產品的責任。

每張發票應視為消費契約破獲頂新案的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直指,消費者到通路採購是基於信任,販賣食品就應負起把關產品、源頭管理的責任,「不能只有上架收上架費、賣出抽成,出問題下架就沒事了。

」台灣優良食品協會(TQF)理事長孫寶年認為,通路商收了上架費,就有責任、義務管理好產品,「食品從他的店賣出去,他就要為這個產品負責,不然為什麼收上架費?」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長廖啟成也說,通路的角色是替消費者選擇商品,且必須以安全、品質和減少碳足跡為方向。

採買達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認為,通路除了與供應商簽定合約,每一張開出的發票也應視同與消費者的契約,若賣出的食品出問題,賣場、超市、超商必須負起連帶賠償責任。

甚至,她認為,通路商必須共同成立保證賠償基金,作為食安事件發生時賠償之用。

國際食安專家、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更引進國外觀念指出,美國知名的有機超市——全食超市(WholeFoods)最早推翻了自身的角色定位,「他們說自己不再是製造商的銷售代理,而是消費者的採購代理。

」通路商具備改變食品產業的力量廣告通路力量大,連政府都看到。

為了解決令人頭疼的食安,政府開始將食品通路商列為必須進行源頭管理的對象。

因為台灣的原料、添加物供應商及食品製造業者約4萬多家,連鎖通路商則約40間,規模最大的前13間就涵蓋了約95%的供應及製造商。

「只要大型通路商向上做好源頭管理,便能扼住4萬家食品製造業者的喉嚨,」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康照洲說。

政府自2015年起,陸續公告與通路源頭管理的相關法令、指引並展開輔導計劃。

首先,衛福部食藥署推動「即食熟食衛生安全品質提升效益評估研究」計劃,輔導大賣場熟食區建立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導入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管理方法;接續,食藥署在2015年底公布「理想食品及農產品通路商企業指引」,推動賣場、超市、超商進行供應商評鑑,確保商品衛生、安全及品質。

廣告同時間,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號召大潤發、統一超商、全家、家樂福等11家大型通路業者加入「食安守門站」。

2016年7月31日起,食藥署強制食品通路商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