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消失了的百貨及大賣場品牌@ 濠叔隨筆:: 痞客邦:: | 大賣場有哪些

濠叔隨筆跳到主文凡事求好求成心切自然就會產生壓力懂得並找尋出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非常重要交友旅遊運動看看這些臭屁文章都有幫助的這些有我塗鴉的有我拼湊的有我阿公留下的也有摘自書本上網路上的〈如有圖片及資料涉及版權,請告知。

立即會刪除〉沒那麼嚴肅放鬆一下吧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pr01Sat201711:35在台灣消失了的百貨及大賣場品牌一、萬客隆、東怡批發倉儲量販店、亞太量販店  說到萬客隆,這可是台灣量販店的始祖,1989年由豐群公司張國安從荷蘭引進的量販店,在台灣的第一家賣場開設在桃園八德鄉。

張國安從台灣三洋工業生產汽車、機車開始,後來併購來來百貨公司、喜年來食品公司及OK便利商店。

  我在他開萬客隆之前,有跟他簽定先租後買一塊內湖的土地(後來的德安百貨土地)的合約,原本我已經跟譚幼華談妥,在那塊土地上合作開設幼華幼稚園,但後來因為張國安兒子張宏嘉違約拒絕交地而中止,我還走了一段時間的法律程序,最終,因我工作的麥當勞公司認為當時負責麥當勞房地產部門的我,跟他人有房地訴訟極不妥當而撤告結束,只是對譚幼華心生虧欠。

  我之前到美國最常去的賣場就是PriceClub(之後被Costco合併滅失),當時對台灣還沒有這種大賣場深覺遺憾,在萬客隆八德賣場開幕後,我經常從台北塞車來回三、四個小時去採購。

  萬客隆跟現在的Costco同樣,都是採取會員制但沒有收取年費(它會員制是為了避開法規工業區不得零售的規定),但結局卻全然不同。

當時的萬客隆是台灣第一家打著低價、批發價口號的大賣場,讓當時的台灣人為之瘋狂,萬客隆全盛時期遍佈台灣六家店年營收超過220億,內湖店單店年營收60億、有單日業績4,500萬的紀錄,至今仍然耀眼。

(我當年幫好市多開汐止及內湖店時,評估好市多內湖店年營業額45億,也是以當時附近萬客隆年營業為參考值,但當時好市多老外只保守估25億年營業額,因為離汐止店太近,我耗了整天的時間才說服老外開內湖店,現在好市多內湖店已穩坐量販店店王寶座多年,地位不容動搖了!真該給我一面金牌!)  營業額曾如此風光的萬客隆卻在台灣經營十四個年頭後黯然退場,個人認為賣場地點的偏僻及經營管理權的不統一是兩個致命傷。

由於大型賣場土地取得不易,又認為賣場目的性強,為壓低土地取得成本,賣場都設立在偏遠的工業區甚或農業區內(桃園在八德鄉工業用地、後來又開台茂店、台北內湖在垃圾焚化廠旁工業區、台中在烏日鄉工業區、台南在小北路邊、高雄在民族路邊工業區、屏東也在工業區),在初期唯我獨尊沒有競爭者時期,再遠、再不方便消費者都會去,但後來競爭者的家樂福、大潤發、好市多的陸續加入,地點的偏僻就成了萬客隆的致命傷!  另外在公司裡,中、外幹部因行事風格問題嚴重對立,還導致了所有處長級幹部集體出走風波,另外成立東怡批發倉儲量販店變成競爭對手。

東怡批發倉儲量販店後來也因出資者東怡營造出現財務問題,先轉賣給亞太流通改名亞太量販店,最後被潤泰集團併購,當年萬客隆訓練出來的人才,便開創出後來的本土量販店大潤發。

二、內湖德安生活百貨、日湖生活百貨  前身為內湖德安生活百貨,也就是當初張宏嘉與我有爭議的土地上。

1990年我在麥當勞副總裁任內,將內湖麥當勞的土地賣給德安建設的黃春發,他再取得旁邊原來要賣給我後來違約豐群公司的土地,合併合建了內湖德安百貨。

  德安百貨1992年11月27日開業,2009年由元大建設接手更名為「日湖生活百貨」。

但在2012年4月15日結束營業,由興富發建設將其拆除重建成兩棟29層的住商大樓。

三、特易購TESCO  特易購是英國最大、世界第三大的零售商,在1998年進入台灣之前,我還曾前往特易購位於曼谷的亞洲區總部了解特易購及介紹台灣市場。

  當年特易購在台灣的角色就如同現在的家樂福,賣的東西也較本土化,與現在的Costco不同。

剛進台灣時雄心壯志,喊出5年內要投資250億元在台灣展店20家,後來還真的投入三十多億購買量販店需要的土地,我公司同事還加入特易購公司,陸續在台灣開設了桃園經國店、中壢店、台北三民店、新店店、台中店和台南店,還有進行中的高雄店。

營運上提供了量販店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這些都是創舉。

  可惜最後沒有能經營得很好,七年後被家樂福以1.32億歐元(約新台幣52.7億元)收購,該交易案並附帶通過法國家樂福以1.89億歐元(約新台幣75.5億元)出售家樂福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15家賣場經營權給TESCO集團,創下全球零售業中首度交換海外資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