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錢雜誌 零成本投資法的迷思與精進 陳昭穎 | 零成本投資

在經過分析這些存股達人的零成本投資法後,可以歸納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透過長時間的持有,經由每年領取股利來降低原始成本,當累計領取的股利超過原始成本 ...您願意Money錢提供您最新理財資訊嗎?點擊「同意」,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厲害!拒絕學習同意×首頁保險獎理財神隊友精選頻道股市台股情報站存股懶人包個股查詢基金基金情報站ETF專區安本標準理財+保險理財退休理財理財觀念房地產觀點趨勢法律新知創業人物影音ETF健身房生活女人變有錢生活消費健康養生投資日本商城購物車(0)序號開通影音課程登入/註冊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世界各國不斷降息救經濟,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使得國銀1年期的定存利率就沒再超過1.5%,因此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存股投資法逐漸成為顯學,加上有不少成功的存股達人都站出來分享自己的存股投資法,讓更多的投資人得以接觸、學習,並加以仿效。

 這些存股達人的投資法中,不約而同地都有「零成本投資法」。

在經過分析這些存股達人的零成本投資法後,可以歸納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透過長時間的持有,經由每年領取股利來降低原始成本,當累計領取的股利超過原始成本後,就達成零成本投資。

第二種是透過實現資本增值,舉例來說,就是當原始成本為100萬的持股上漲10%後,賣出其中的90%取回本金,剩下的持股就是零成本投資。

 其實,不論是哪一種方法,都只是讓投資人在心理上認為目前的持股成本是零,進而不會受到股價漲跌的影響,以達成長期領股息賺取被動收入的終極目標。

這個理論聽起來很簡單、合理,但實際執行成效如何呢? 執行零成本存股有心理關卡要突破 這裡我分享實際操作豐藝(6189)的經驗。

我自2011年到2012年中開始陸續買進,之後就是一路持有到2014年股價超過40元後,開始陸續獲利了結,只留下買進成本是17~18元的部位。

 按第二種零成本投資法計算,我留下的持股成本不但是零,還是負的。

但是按第一種零成本投資法計算,我的持股還不算零成本。

我當時的想法是:扣除已領取的現金股息7.4元(2012年:2.2元、2013年:2.2元、2014年:3元),持股成本已經下降到約10.5元,並且預期之後每年可領取2.5~3元的現金股利,因此約4年後就可以達到零成本投資的目標。

在那之後,豐藝的基本面雖然沒問題,股息發放還稍微超出預期(2015年:3.2元),股價卻在2014年6月20日達到最高價41元後,就在35~40元間區間盤整,然後在2015年7月開始從37元快速下跌,最後我在2015年8月13日以27.7元出清持股,並買進其他覺得不錯的公司,結束這次零成本投資法的存股體驗。

 儘管在心理上認為持股成本已經是零,但實際上心情還是會受到股價的漲跌所牽動,尤其在看到帳上獲利從100%以上快速下降到50%的時候,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呢?加上原本就是認為股價已被高估才開始賣出,卻還是留下一些部位,把它們當作零成本,這不但失去原本可以輕鬆落袋的獲利,也失去買進其他被低估公司股票的機會,這一來一往可以說是雙重打擊。

 執行不如想像中容易仍應回歸基本面研究 經過這次執行零成本投資法的存股經驗,讓我覺得這個投資法還有許多更深的層面需要思考,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這麼容易執行並獲得成功。

 我認為零成本投資法主要是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並透過領取股息來分享公司的營運成果,可是執行的結果要能讓人滿意,卻有一個大前提沒被提到——就是被投資公司的「還原股價」要能「長期穩定向上」,否則就是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

像我在豐藝的存股操作中,多持有的兩年賺了6.2元的股息,卻賠了13元價差,真是得不償失!所以,這又回到還是需要研判公司是否能持續過去的表現,以及探討股價相對於公司基本面是否合理的基本分析問題。

 經過這次的零成本投資法體驗後,我還是決定使用我先前的操作方法,當股價高於合理價格時,就會開始尋找股價低於合理價格的公司,然後慢慢進行轉換,以加速資金累積的效率,而不會使用零成本投資的想法留下任何部位。

 在此引述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爵士的話:由於股價經常大幅度波動,因此常有機會賣掉價格偏高(相對於內在價值而言)的股票,轉而買進價格顯著偏低的股票。

交易若能提升投資組合的內在價值,長期而言,通常能提升投資收益。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2月號第113期 首頁精選頻道股市零成本投資法的迷思與精進2017/02/18存股,零成本投資法 14,485作者:陳昭穎小原大自2008年全球金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