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理財心得分享by PTT/akman @ :: 痞客邦:: | 投資理財心得ptt

作者: akman (啦啦啦~~) 看板: CFP標題: [心得] 理財心得分享時間: Thu ... 這樣至少屆時才不會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再加上自己愛錢,興趣又是投資, ...關閉廣告跳到主文Timmy'sblog-FullofMuSiC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y07Sat201123:54[轉貼]理財心得分享byPTT/akman我覺得這一篇文章寫得很好,尤其是對一般平凡人而言,能夠累積這樣的資產的確很不容易!作者:akman(啦啦啦~~)看板:CFP標題:[心得]理財心得分享時間:ThuMay1323:44:512010如果你1.還算年輕,因為理財越早開始越好嘛2.有工作,且薪水最好大於3萬,4萬更好,比這數字更多就再好也不過了3.會克制消費,知道要存錢,認同可以在年輕時接受延遲享樂,而不是有多少花多少4.住家裡更好,因為省了房租或房貸支出可以多存很多錢5.若有男朋友或女朋友願意一起打拼,會更加速資產成長速度若你有符合上述條件(當然越多越好囉),可以來看看我的經驗我今年32歲,剛滿,工作快8年,一直待在一家大公司,沒換過工作,直到目前月薪扣掉健勞保支出有41k,老婆是35k,4月初去參同學婚禮,被同學虧到怎麼現在的薪水比8年前剛進去時才多一萬塊??至少應該翻倍吧??不然我怎麼可以繼續做下去??我那時還不好意思講我老婆也是沒換過公司,但她一進去到現在薪水幾乎沒變過 哈我的狀況是一直都住家裡,和家人住,即使婚後也是,不用再買房子,這的確是我的優勢,但我週遭許多同事朋友也都這樣自我開始工作以來,我的薪水每月至少超過50%~60%是存起來的,但我存起來是拿去買基金和股票(其實學生時就在買了,這是我最大的興趣),而不是擺在存款上,年終獎金用途也是一樣,我想說我的學歷只有大學(現在很多同仁都碩士),所以我一定要在35歲前就存到一定的存款,有了金錢當後盾,這樣至少屆時才不會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再加上自己愛錢,興趣又是投資,所以我的錢都往股票和基金跑,後來約五年前我老婆發現她們同事薪水都只有兩萬多,自己薪水多年如一日卻算高薪,以前愛花錢的她,也開始向我學習,佩服我當時的遠見哈為什麼我每月可以存這麼多錢?當然要犧牲一點享樂,我記得一直到最近這兩年,我和太太才比較有用信用卡優惠去看首輪電影,否則以前一年至多3次,想看電影時都去看二輪,再買套票,可以省下很多錢,我愛運動,有慢跑和游泳10年經驗,但不像時下年輕人愛上健身房,一年幾萬塊費用我幾乎可以省下來,因為每天跑運動場的費用是0,游泳夏天開放時一次也才50元,一個月也才去幾百塊,總共一年才開放四個月我們也愛吃吃喝喝,但也是直到這幾年比較用一些優惠去好餐廳吃東西,否則以前專找平價美食,或是重要節日時再去吃頓好的,還有平常沒事都回家吃飯,這也省很大,對了,即使現在要去吃好料,不管是什麼優惠,舉例來說,可以只付500塊吃一頓的就不要多付出一毛錢(信用卡或網路買優惠券)報稅時我都沒繳過什麼錢,除了有家人扶養外,最主要股票的扣底稅額也都幫我省了不少稅金,有時還退稅喔 哈我們也有去過旅遊,但這相對其它人可能是少了點,見人見智,以前我老婆有自己去過日本,香港,芭里島玩,我蜜月跟她去了紐西蘭(花了二十萬),日本,國內的花蓮,墾丁,高雄,台中,...等等不一贅述我從20多歲就一直覺得35歲後有家人或BABY需要再去買台新車來開,畢竟開車是負債,但我四五年前有開過兩台二手車(一台親戚送的一台買的),期間一直壞掉,大筆修車費雜七雜八總共花了我近20萬,後來實在花的很痛苦,就把車賣掉不開了,這是我最大一筆損失,事後想想,這筆錢也比那時去買台新車然後就這樣一直開下去省了許多,算是買到個車子開銷真的很大的經驗對了,重點是我老婆是我的初戀,我們認識九年結婚,或許我沒什麼玩到,但我也不需在其它女人身上花到什麼錢,這部份應該也省很大另外其它的治裝阿,什麼雜七雜八慾望盡量降低,或是若要買,就等折扣時再出手,衝動性消費看到就買是大忌。

總括來看,我應該也算有小玩到,有小吃到,有小運動到,也有滿足到基本的消費需求,又有存到錢重點來了,投資當然一開始會賠錢,我台股各類股都玩過,但幸好剛出社會沒什麼錢,但卻在賺賠錢的經驗中累積了自己的操作方法,我賺最多錢的兩次,一次是在2007年初,本金約3百萬,賺了110萬,喔,這邊講的錢都是夫妻合起來總資產,你一定覺得300萬怎麼來的?我得老實說,這大部份是存來的,因為以前本金比較小,賺個十幾二十萬就很多了,像2003年sars時,我那時才工作一年阿>,< 即使知道那時可以買股,也沒多少錢 哈哈而且2006年以前幾乎都在練功,什麼股都玩,國外基金也玩.....反而小賺小賠居多,練功及了解景氣循環,資產配置及習慣數字跳動而不為所動是從金融市場的最大收獲但在2008年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