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品質七大手法(一) @ 長照資源小小站:: 隨意窩Xuite日誌 | 新 QC七大手法

在品質管理中,最常見的工具就是QC七大手法,也就是特性要因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佈圖、直方圖及統計圖,而1972年日本科技聯盟的納谷嘉信教授 ...長照資源小小站隨著長照2.0的公告,長期照護進入另一階段的里程,長照十年計畫的服務在新制2.0完全產生新的變革,新的ABC制度;而健保開辦以來的居家護理也將於2018年底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全面的整合醫療照護,因此本站將持續更新舊有的資訊,並轉為長照資源的推廣網站!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長照2.0語言選擇關鍵字home.care's新文章重要通知:部落格維護公告新北市輔具超音速呼吸器個案收案條件1080401輔具補助選那項?長照資源小小站APP上架了臺北市失智照護資源手冊-107年台北市居家使用維生器材停限電補助方案Dr.Paul護理短褲及護理上衣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1071005公告版新北長照2.0復能復健全攻略居家氧氣鋼瓶(二)文章導覽全部展開|全部收合累積|今日loading......我的相簿線上人數全部展開|全部收合home.care'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200909281740新舊品質七大手法(一)?品質管制在品質管理中,最常見的工具就是QC七大手法,也就是特性要因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別法、散佈圖、直方圖及統計圖,而1972年日本科技聯盟的納谷嘉信教授則又推行新的品管手法,因此又稱為新QC七大手法,也就是親和圖、關聯圖、系統圖、矩陣圖、過程決策計劃圖、箭形圖及矩陣數據分析法。

以新舊兩種七大手法來看,QC七大手法著重整理問題數值資料取得後的管理手法,而新QC七大手法則著重整理問題數值資料取得前的管理手法,一後一前,兩者都是品質管理手法,彼此並不相衝突,反而可以相互配合。

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主要為協助我們做好日常管理,可在混沌不明的情況下,認清問題關鍵所在,進而解決問題,而護理品質改善的過程中,因同樣為品質管理,因此在護理品質亦常見到這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之一特性要因圖(魚骨圖、石川圖):先前的文章中已有提及特性要因圖因其狀似魚骨又稱之為魚骨圖,也因為它是由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教授(KaoruIshikawa)於1953年所創,所以又稱為石川圖,雖然有著不同的名稱,但其主要為一目瞭然地呈現某一問題或結果的因果關係(有相互關係且有條理的圖形),魚頭即為某一特定問題或結果(特性),而魚的大骨即為造成此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大要因,即具體的方向),而魚的中骨及小骨即為子原因(中要因,即是一個概念或想法)及孫原因(小要因,具體事件)。

特性要因圖的功能主要是藉由結果與原因構成的因果圖,以思考流程來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因此在思考的過程中,通常會搭腦力激盪法進行,便於整理問題,追查真正原因及尋找對策。

之前讀過高德拉特博士的「目標」一書,其內容雖以工廠管理的問題為描述,但其找出系統瓶頸(問題),決定如何利用瓶頸,根據上述的決定調整其他的一切,把系統的瓶頸鬆綁(解決問題),及在打破瓶頸後重新找出瓶頸(找出改變後新產生的問題)的循環,其中尋找瓶頸的過程,其實就像我們在建構特性要因圖一般,藉由結果而追查真正的問題。

特性要因圖的製作,必須先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而特性的選擇不能是看起來抽象或是模楜不清的主題,再來則是決定大要因,而大要因必須是簡單完整,具有某些程度或方向性。

再來決定中小要因及決定影響問題點的主要原因,最後填上製作的目的等資訊。

(藍色字即為步驟)而特性要因圖又可分為原因型的特性要因圖及對策型的特性要因圖(反魚骨圖),原因型的特性要因圖,魚頭方向朝右,箭頭所指為問題,魚身為原因,思考時必須想著「為什麼」,而對策型的特性要因圖,魚頭方向朝左,箭頭所指為目的,魚身為對策或手段,思考時必須想著「如何做」。

特性要因圖,除了以腦力激盪法產生外,要注意以事實為依據,無因果關係者,就剔除,不予分類,重點放在問題解決,並依結果提出對策,可應用5W2H原則執行。

特性要因圖要完整,必須有四個大骨,三個中骨及二個小骨,即是有二十四個小骨,代表二十四個小要因,且不能重複才行。

可是實際上練習應該很難吧!因為問題的程度及範圍會影響到特性要因圖的製作,如果問題的程度不高或範圍較小,可能三根大骨就解決了吧!先前在網路上找與護理相關的魚骨圖範例中,在成大小兒暨早產兒加護病房的96QCC中的園丁圈中,有針對如何降低新生兒加護病房交班不完整率的魚骨圖,護理前輩們有很棒的示範,可由下列網址前往觀看,推薦給大家。

 http://ped.hosp.ncku.edu.tw/chinese/neonate/Movie/QCC/fish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